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时代发展中创新是主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驱动引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关键要靠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还是要求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中是基础学科,实现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方向,进入新世纪以后,素质教育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践操作层面,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越加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展开了论述。
一、小學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被众多教师所关注。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展的问题因素仍然存在。
(一)教学理念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对教学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引导方向对于学生学习方向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看出,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是过度注重学习成绩,对综合素质、个性化需求培养较为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地过度向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个轨道上发展。所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现状上来看,教学方式还是放置在应试教育方面,对考试成绩过度重视,对提升综合素质,与对个性化思维的培养忽视了。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完一节课后经常进行考试,大搞“题海战术”,通过考试,凭借一张考卷的分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频繁性的考试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忽视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会降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学理念还有待转变[1]。
(二)教学模式方法较为传统陈旧
在课堂教学开展中,在学科性质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仍然具有明显的“填鸭式”色彩,对个性需求发展忽视,对学生的喜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科枯燥乏味,在教学活动实施中还是仍然“老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在所难免,会感到厌倦,这对于提升语文水平来说是不利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师在课桌前滔滔不绝,一味地在黑板上书写板书,通过日常听课交流活动观察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趁教师不注意的时候偶尔会溜号,可见这种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科学化
目标具有展望性,是事情还未完成的计划,是人为所期待想要达到的成果。如果想实现成果,需要有相应目标,而如果想要实现目标就要做出努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展中,教师如果想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需要有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教学理念的直接反映,是最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在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对各种因素充分综合考虑,对传统教学方法加以改变,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做好规划,这样会使教学目标具有创新性与完善性。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对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需求为主线,从整体上以学生语文语言水平的提高为主,使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更具指导性,以合理性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师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指引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经过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指引作用,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好的把控作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出熟记生字生词,对小女孩遭遇表示同情心,从小女孩的遭遇分析出其死亡悲剧的原因,从其遭遇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到对当时社会黑暗统治的抨击之情。在这个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熟读课文之后,首先采用识字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生字生词的学习,反复对字词测验,然后循序渐进地进入课文讲解环节,对段落重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课文开头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这时可以提问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以此为小女孩的遭遇做出坚实的铺垫基础,根据课文某个句子进行讲解,如“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教师提问小女孩是否感觉到寒冷,从这个段落的描写可以看出天气的恶劣,以及小女孩当时的寒冷程度,这也为她的遭遇做出了重要铺垫,以此类推在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过程的推进。
(二)对课堂教学导入进行优化
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导入的效果决定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如果导入效果良好,在课堂开始时,能够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就保证了学生听讲过程保持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能够对问题更加积极主动性的思考,主动性地进行探索与提问,使课堂教学效果向着良性化发展。课堂导入具有多样化,以情境化的形式较为有效性。近些年来情境教学比较有效,广大教师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导入课堂内容,以对学习兴趣加以激发,引起学习兴趣,使教学模式方法具有生动趣味性。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课《草虫的村落》教学为例,从题目出发“草虫的村落”比喻为生活在草丛中昆虫栖息的场所。教师对这点进行引导,学生由此初步联想到本节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与昆虫有关,提问常见的生活在草丛中的昆虫有哪些,学生会回答蜜蜂、蝴蝶、蚂蚁等各种昆虫,这些昆虫在生活中尤为常见,可是对于其生活习性等方面并不是十分了解,到底这些昆虫有哪些生活习性,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操场中,置身在校园花坛草丛真实情境中进行观察,真实地观察到昆虫们的日常活动。根据课文中提到的昆虫,与实际所看到的昆虫相对应,然后对这种昆虫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讲解,如“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这个段落,所描写的是甲虫,文中描述了甲虫叫声的优美,对这种音乐给予了高度赞叹,在实际的观察中聆听甲虫叫声感受这种优美的音韵,学生了解到甲虫能够发出优美的声音。在“我完全迷惑了”这个段落,描写了“测气候者”、“工程师”的角色,各种工作都由专门虫子担任,在观察中发现蚂蚁巢穴中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筑巢,有的负责生殖,学生据此了解到昆虫的日常生活具有规律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优化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时刻注意要创新,创新不仅是对教学思路与方式的创新,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而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先以教材作为基础,将教材作为基准,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使其学习兴趣被激发,增加具有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在经过探索之后獲得成功的乐趣,以实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应对学生心理等特点,在创新材料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创新还是要始终与教学大纲基本方针相契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此保证创新与原始目标不偏离[3]。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二课《匆匆》这篇课文中,是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主要描写了春季景色,描述了春季匆匆而过,以此表达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慨。在这个教学内容讲解中,教师可以选择图画“渐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教师提前绘画出景物,根据文中提到的景物变化情况,绘画出变化之后的景物,前后形成对比。这篇课文全篇都适合于使用这种绘画的方式进行讲解,如第一个段落第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分别绘画出春季与秋季的景色,画面中要有“燕子”和“桃花”两种意象,还要表现出“燕子”来去与“桃花”开谢的变化状态,以此类推根据景色变化,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设计,最后引申出感慨时光匆匆而过的思想感情。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这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富有活力,以引起无限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多媒体教学适当性的引入,使枯燥的教学富有生命力,课堂瞬间“活”了起来,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更加认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会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上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的讲解中,由于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文言文距离现在久远,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课文数量较少,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依靠口头板书式、对每句进行单一的翻译,这样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时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播放朗读课文课件,观看故事视频,这样能够吸引学生,使其进入到伯牙与钟子期志同道合的故事情境当中,由这个故事引申出“高山流水”这个词语,了解到什么是知音,知道“高山流水”这个词语的含义,体会到人性的温暖。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展开了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避开了传统教学固定模式方法的弊端,对传统教学做出了很好的继承。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实践中,要把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当做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结合教学大纲内容,对其创新进行精心设计,在深思熟虑之后将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有序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津.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1:10.
[2]薛爱梅. 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展小学语文教学风采[J]. 教师,2016,24:76-77.
[3]吴杰敏. 创新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8: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