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缺失对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国民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许多青少年在运动能力发展突增期没有一个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因此,本文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方面对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提高社会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完善体育考试成绩评定、提高家长体育认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培养青少年自控、勤劳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a)-0165-02
国内外部组织对青少年的年龄阶段不一。世界卫生组织界定青少年年龄在14~44岁、国家统计局界定青少年的年齡在15~34岁,而在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将年龄分布为小学到中学和辍学的学生年龄在6~17岁之间。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向成人生活方式转变的时期,其行为具有可塑性,这个时期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干预可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4个方面综合青少年体育运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科学的方案。
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分析
1.1 1985—2010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动态分析
青少年肺活量历年变化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青少年超重的检出率逐年上升[1]。超重检出率增长最大的是城市男孩,其次是城市女孩、农村男孩和农村女孩。速度、力量、耐力从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较为明显。
1.2 2010—2015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动态分析
身高、体重、腰围、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2];2010年肺活量呈上升拐点后,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乡村青少年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中、小学生体质呈现稳定、积极的趋势。
2 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
2.1.1 社会“重文轻武“消极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末民初中国被外族践踏,甚至被冠上“东亚病夫”耻辱,一想起这段历史,缠绕在国人心头,经久不散。“东亚病夫”不仅指中国人体质弱、体育落后,还有国衰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文轻武”。其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现代社会赋予体育人头上的一顶帽子。这种屈辱性的历史问题造成如今的偏见,1945年9月2日,中国胜利后,大力推广了全民体育运动,国人的体质不断提升,慢慢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的价值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体育人摘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帽子时候是值得探究的。
2.1.2 社会生活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进程的加快,交通便捷,有汽车、地铁、公共汽车、地铁等,上下楼梯有了电梯,因此青少年运动的机会少,运动量递减,造成了体质健康的下降。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被称为精神“鸦片”的现代网络游戏不断崛起,转移了大量青少年的注意力,过度放纵许多青少年进入网络游戏,严重阻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1.3 社会转型的影响
社会人口流动增强与社会阶层多元分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客体,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留守儿童还有农民工子弟,在这种社会流动大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
2.2 学校因素
2.2.1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在多数学校“高分论英雄”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学校把高升学率作为评定办学水平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只停留在了口号上。此外,学校追求教学进度,传授内容超出了青少年学生的承受能力,这让青少年学生们不得不通过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因此,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2.2.2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的欠缺
体育课程主要由教师课程价值取向、体育课堂情况、课堂兴趣及学生氛围对学生锻炼动机、价值和认知产生作用,并最终对青少年学生体育行为产生影响。
2.2.3 体育基础设施缺乏
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包括:在家附近可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课相应的体育设施、课外体育活动应有的体育设施。城镇学校的体育设施比农村学校的设施相对较多,农村体育设施极度缺乏,几乎每个村只有1~2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村住房大多又比较分散,极度影响了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相关研究表明,没有运动场地肯定是大多数年轻人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导致青少年的运动不足似乎是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小空间进行体育锻练。
2.3 家庭因素分析
2.3.1 家庭结构变化
中国式、少子女、核心化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发育,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却让孩子倒在终点线前。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等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
2.3.2 家长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体育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模范”。良好的品行必定会帮助家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没有体育意识的家庭必定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好的习惯,坚强的毅力、长久的幸福感都来自父母。有的家长缺乏了正确的健康观念,认为只要子女身体没有疾病、伤病、疼痛就是健康的。一些家长宁愿让孩子“吃药”,也不愿意看着孩子“吃苦”。 2.4 自身因素
2.4.1 體育认知和意志品质欠缺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遍布全球,部分青少年沉迷于其中,聊天软件如微信、QQ等;娱乐软件如抖音视频、网络游戏等,频繁地接触电子产品“剥夺”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青少年的毅力较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坚持不了多久,对体育缺乏兴趣,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对体育的认识欠缺。
2.4.2 个体体质差异较大
青少年个体存在着身体素质的差异,有的青少年先天的身体素质较好,并不需要怎么锻炼,就能跑得快、跳得远。而有的青少年不管怎么努力进行体育锻炼,都不能跑得快、跳得远,主要原因是其先天的身体素质较差。
2.4.3 依赖心理较强
依赖心理是一种缺乏自立更生的心理倾向。有依赖心理的青少年往往缺乏独立性和决断,容易被人感染。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下降,所以不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3 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的建议
3.1 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应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其自信心,遇事不自卑、保持良好心态、不轻言放弃。一些青少年应约束自己不沉迷于网络,并走出虚拟世界,恢复应有的青春和朝气,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2 家庭方面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培养自己的体育价值观,并鼓励其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陪伴和支持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必然条件。
3.3 学校方面
学校应组织利用好课间的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多开展课外的体育交流活动和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运动量。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注重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教学手段以讲解和示范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知识和习得动作技能、技术和战术,逐渐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力。
4 结语
社会要注意引导大众传媒对体育报道的倾向,并在一些网络游戏平台中添加一些保护青少年的规则,如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只可在周末进入等相关条款。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但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下滑,为了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管理和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科学运动的干预,才能够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志明,王保勇.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33(5):71-73.
[2] 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5-11-25.
[3]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1-09-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