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移动阅读与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阅读正慢慢发展为当今的主要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阅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急需进行服务模式的转变,以适应阅读信息化的浪潮。通过分析高校移动阅读服务,对比传统与移动阅读模式,分析图书馆在移动阅读浪潮冲击中的变革策略。
【关键词】移动阅读 传统阅读 高校图书馆 大数据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88亿,其中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8.3%。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移动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阅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急需进行服务模式的转变,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发展,大力推广移动阅读,以适应阅读信息化的浪潮。
一、对高校移动阅读服务的分析
(一)移动阅读的特点
移动阅读,是相较于传统阅读的新式阅读模式。移动阅读主要以移动设备为载体,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作为载体,移动阅读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以电子版式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承载信息。移动阅读通过便携式的信息终端为使用者提供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便携终端进行有线、无线下载或在线的方式接收信息。移动阅读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加强了信息传输的即时性、便利性。可以在便携移动设备上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其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与接受便利性,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产物。
(二)移动阅读服务的现状
在移动阅读使用人群中,18~29岁的青年占了40.3%,在这一人群中,高校学生是移动阅读的重要群体。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已从以纸质书籍、杂志为主体转变为以网页、新闻类APP、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阅读载体。移动阅读以其传播信息的快速性、广泛性、即时性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群体欢迎。移动阅读因其特性也让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由探究性的深层次阅读转变为以消遣、娱乐为主的浅阅读;随时随地就可以接收信息的特性也让使用者的信息加工和接收偏向碎片化。移动阅读并不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目的,故由于移动阅读而产生的碎片化信息处理方式也成为了主流。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移动阅读对于使用者的阅读偏好能有更加精准地把握。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行为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精准的信息推送,充满吸引力的内容,因此,使用者很难对移动阅读产生抗拒。正因如此,移动阅读才能获得高校读者这一使用群体的支持。
二、传统与移动阅读模式的对比
(一)阅读平台
传统阅读模式中,纸质书籍、杂志、文件等纸制品是主要阅读平台;移动阅读模式中,平台的丰富程度大为提高,如网页、公众号、社交论坛、网站、各类手机APP等。
(二)阅读场合
传统阅读受制于纸制印刷品的保存、携带、管理、运输,因此,传统阅读多集中在固定场所,如图书馆、书店、寝室等;移动阅读则依托便携移动终端、有线或无线互联网,因此,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阅读方式
纸质品所传播的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严谨程度也相对于移动阅读优秀。传统阅读对创作者的创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对读者的阅读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读者在进行传统阅读时,需要利用整块的特定时间进行沉浸阅读,在此情况下,读者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正因传统阅读存在这一特性,因此高校学生在进行学业相关信息的收集时,采用传统阅读方式占了更大比重。高校学生面对学科知识拓展、学科方法研究等有学术要求的阅读任务时,更多地采用传统阅读。
移动阅读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其有别于传统阅读的新颖特点使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更受到高校学生群体的欢迎。移动阅读依托信息技术打造了创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渠道。读者的需求和兴趣点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反馈给创作者,创作者继而调整创作方向和内容,让其更有可能获得读者的青睐。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与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所传播信息的数量与速度,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点击成为了创作者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娱乐性、趣味性、刺激性的信息大量涌现。同时带来的,是信息处理的碎片化、孤立化。读者对于良莠不齐的信息根本无法做到真正吸收,形成知识体系,学习的效能大大减弱。不过,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信息存储量与检索的便利程度远非传统阅读所能及,因此,在需要进行巨量信息的检索和收集要求出现时,高校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移动阅读。
三、移动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策略
(一)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阅读未必是灭顶之灾,相反,二者可以更好地将优势结合,相得益彰。图书馆也不能忽视技术的进步,应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步伐,以适应读者移动阅读需求。一方面,要加快校园网建设,争取最大程度做到校园网全面覆盖,以便读者能随时随地通过校园网享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使移动阅读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以满足读者学习和研究的需求。高校读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学生主要借助图书馆资源实现有效学习,教师不仅满足于学习,还要为其科研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为读者提供数字化自习室、公共区域、阅览室、信息阅览中心,和舒适的移动阅读环境,既能让读者进行有效学习,也能提供高效、精准的信息检索服务。
(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为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被动服务,应改变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一方面,依据高校读者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的阅读需求,可以研发建设高校自身的移动阅读服务系统,便于读者实现有效移动阅读;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在大数据环境下,需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为了适应大数据的需求,馆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更专业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例如,对馆员进行移动阅读服务相关知识和技术专业培训,或提供外出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以提高馆员移动阅读服务实践能力,强化馆员移动阅读服务意识,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宗旨意识。
(三)加强移动阅读推广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推广已成为图书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服务呈现出新的特点,如移动性、公益性、便携性和实时性等,基于这些特点,可以采取对应的移动阅读服务推广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QQ群、特定APP和个人图书馆等方式推广移动阅读。另一方面,要加强移动阅读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读者全面正确认识移动阅读,如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吸引读者注意力,调动读者移动阅读、享受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性。
四、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下,移动阅读已成为一种习惯和必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伴随着移动阅读的盛行,为满足移动用户的特定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需不断开拓、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对策,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以推动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楊小敏,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移动阅读与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创新科技,2017,(05) :91.
[2]潘琳.移动阅读: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04) :2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18ZC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