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功能构建与服务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也带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实现了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创新优化。文章主要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构建和服务创新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实现图书馆文化价值的最大凸显。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5-0044-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更关注其功能的拓展与服务的创新优化。基于网络大环境,做好自身功能的补充建设,为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经阶段。高校图书馆只有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构建全新的服务体系,才能实现自身文化建设实效的最大限度发挥,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新特征
  1.1 信息资源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载体,传统的信息载体形式单一,以纸质文献为主,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占比增加,数据库建设更加深入,高校图书馆借助计算机终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检索的高效和便捷化[1]。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以图文和音视频资料为代表的数字資源更受高校学生的欢迎。
  1.2 载体传播多元化
  传统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以纸质为主,因此其信息传播的局限性较大。而在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占比丰富,更带动传播载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超媒体计算机和光纤技术的成熟应用,使知识的下载与传播更为快速,借助电磁波、微课视频、声像载体、网络媒介等多元化传播,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大幅提升,实现了馆藏资源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
  1.3 服务手段现代化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运作上以人工操作为主,服务效率较低,读者体验不佳。而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了服务手段的创新[2],计算机检索、信息系统查询、联机数据库传输等新型服务手段使高校师生读者的使用体验更佳,也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人数相对有限,而信息化参考咨询服务、自助检索查询实现了服务效率的提升及咨询效果的优化,满足了高校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1.4 服务对象社会化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对象较为稳定,但服务范围局限性大,多集中于本校师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趋向日益明显。高校图书馆仅仅是网络资源服务体系中的一环,每个上网主体都可以借助馆藏系统进行网络资源共享。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优质馆藏资源,可以带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高校师生在享受馆藏资源服务时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受人员数量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构建
  2.1 信息服务功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趋势明显,因此其功能构建也应突出信息服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必须承担文献信息建设职责,带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功能就是要求高校图书馆自觉成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散地,发挥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化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后期建设规划中必须加大对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的关注[3],引入先进的信息设备,确保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2.2 科研服务功能
  高校图书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服务于高校广大师生,而高校又是教学、科研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基于网络大环境,实现科研服务功能的优化,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支持。高校图书馆应基于科研支持的大方向,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稳定的学科馆员队伍,通过学科馆员岗位责任制的贯彻实施和学科馆员工作的科学评估,保障学科馆员服务的顺利推进,助力高校教学与科研,实现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功能的凸显。
  2.3 教育引导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阵地之一,也应强化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高校图书馆在为学生提供读者服务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与整合技术[4]。高校图书馆要针对新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实操技术,能够辨别、筛选学术文献及信息资源,做好网络优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正确使用搜索引擎。教育引导功能的实现还体现为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图书馆与高校师生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优势,提升高校师生的检索利用能力,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的稳步推进。
  2.4 导读服务功能
  高校图书馆在为科研和教育服务的同时,应基于读者服务的角度做好导读服务功能的拓展。高校图书馆要将导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汲取知识,加强文献知识的学习,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自我修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3.1 创新服务理念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服务观念,坚持以读者为核心的人本理念[5],做好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紧紧围绕读者开展阅读指导工作,优化读者阅读体验,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应以制度约束为保障,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觉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技巧,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二是营造和谐的阅读服务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会带动图书馆服务的优化,高校图书馆在和谐环境的创设上必须从观念和设计入手,通过情感化、人本化的服务为师生营造温暖、舒适的环境,在优美的阅读氛围中实现人文的熏陶,让高校学生快乐阅读,让管理者高效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2 优化馆藏资源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倾向明显,而高校师生的数字化资源需求也更为迫切,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对馆藏资源进行优化。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其服务创新的本质所在,没有稳定、优质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6]。高校图书馆应建设契合本馆发展实际和高校师生读者需求的馆藏资源体系,主要包含学科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与院系教师的合作,挖掘学科建设带头人,实现馆藏特色资源的补充与丰富,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学科资源服务平台的打造。二是加强教学数据库的建设,发挥媒介优势,多措并举,实现数字化建设手段的强化。三是基于科研需求,发挥互联网资源的共享优势和馆藏资源优势,实现相应科研主题与国内外科研動态的共享,带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筛选与整合,实现数据整合、分类与标引入库,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翔实和完整的文献支持。
  3.3 坚持个性化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师生的信息服务需求更为多元,不同学术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馆藏资源的偏好程度也不同,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读者需求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读者需求调研,认真收集与整理读者的阅读偏好,无论是图书信息资源采编还是参考咨询服务都必须契合读者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必须及时通过网络留言、读者意见簿等途径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的服务诉求,在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督促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服务的创新优化。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必须从传统固化的服务模式中摆脱出来,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实现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信息化建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大数据的创新运用。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加工和反馈,进行图书资料及服务的分析及揭示,简单地理解就是运用差异化的数据分析,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等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②以V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VR技术为指导建立高度智慧化的图书馆,读者借助隐形眼镜就可以畅游在虚拟的VR智慧图书馆中。③移动图书馆带动服务的创新体验。读者服务体验分为网页版的浏览及客户端APP两大类,读者移动终端对接图书馆的OPAC系统,读者只需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操作就可以实现馆藏资源的查询、借阅等,移动图书馆建设也可发挥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优势,实现移动图书馆到社交软件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7.
  [2] 高红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环境与功能定位的变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3):207.
  [3] 肖新泉,刘彩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以赣南医学院为例[J].学园,2015(1):22-24.
  [4] 贾熹.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教育功能[J].考试周刊,2013(31):16-17.
  [5] 葛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功能变革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6):134-136.
  [6] 黄英源.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160-161.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7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