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移动阅读;高校图书馆;模式;对比分析
  摘 要:文章综合应用网络调查、文献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技术特点、软硬件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六种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对创新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2-0096-04
  1 背景
   移动阅读是指在无线互联网条件下,通过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网络文学、电子出版物等下载或在线阅读服务。2018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显示,2011年至2018年,随着版权制度的完善、智能终端的普及及大量阅读APP的涌现,移动阅读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9年之后將进入应用成熟阶段[1]。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电子阅读增长趋势明显高于纸质阅读。2017年中国国民人均阅读量达到7.78本,其中纸质书4.66本、电子书3.12本。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2018上半年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阅读接触率达70.3%,其中掌阅以51.4%的渗透率排在首位,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2]。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图书馆界将移动阅读服务引入图书馆。怎样利用移动媒体感知力强、互动性强、融合性强的优势,构建感知、互动、参与性强的移动阅读推广体系与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界需要思考的前沿问题,移动阅读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开辟了新途径。
  2 移动阅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8年7月10—13日,笔者以CNKI为检索源,以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为检索对象,在“信息科技—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文献分类目录下,以“移动阅读”为关键词,检索2013年到2018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6篇。笔者对检索到的“移动阅读”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删除专指性差的关键词(如高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非学科主题的关键词(如实证研究),合并意义接近的关键词(阅读需要和阅读需求),去重后发现“阅读需求”“手机阅读”“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行为”“数字阅读”“移动终端”“APP”等是移动阅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3]。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正以SMS、J2ME、WAP、移动阅读APP、SICAS及“扫码阅读”为基础积极开展移动阅读推广,但每种移动阅读推广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读者的阅读方式呈现多样性特点,而服务终端技术的限制、尚未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等问题,限制了移动阅读推广服务的发展。因此,图书馆界亟须对高校图书馆目前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技术特点、软硬件要求、服务内容、效果等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差异是什么,并提出今后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发展对策,推动移动阅读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参考,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阅读引领作用。
  3 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比较分析
  3.1 技术特点比较分析
   笔者对以SMS、J2ME、WAP、移动阅读APP、SICAS及“扫码阅读”为基础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整理。基于SMS技术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是一种短信存储及转发的手机推送服务模式,不属于点对点短信服务。由于早期的移动通信以手机短信最为普及,因此移动图书馆建设也是从手机短信开始的。WAP即移动版门户网站,读者只要登录图书馆的WAP网站,就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其也是一种较便利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J2ME(Java2 Micro Edition)为机顶盒、移动电话和PDA等嵌入式消费电子设备提供的Java语言平台,能兼容不同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是WAP之后开发的移动阅读模式。移动阅读APP是集在线阅读、书签、智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移动阅读服务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应用功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动阅读类的APP进行阅读[4]。SICAS模型是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在2011年的营销蓝皮书中提出的将信息搜集和信息分享两种行为模式相结合,实现多维互动、随时进行的全景移动阅读推广模式[5]。“扫码阅读”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是利用微信、QQ等公众平台或移动端APP的“扫一扫”功能,在线或离线阅读全文,具有方便、简单、零门槛的特点。
  3.2 软硬件要求比较分析
   笔者通过综合应用网络调查法对各种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软硬件要求进行调查和归纳整理,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从软硬件设备要求看,这几种移动阅读推广模式都需要以硬件为载体,并借助移动设备等阅读工具,除SMS阅读模式外都需要上网功能,WAP模式需要内置浏览器,J2ME需要支持JAVA虚拟机的移动设备,阅读APP与SICAS模式还需要下载相关客户端,扫码阅读是最简单、门槛最低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由于服务终端设备受到诸多限制,如WAP网站服务终端的主要设备是手机,虽然覆盖率高、使用便捷,但需要内置浏览器,不仅没有PC机快捷,而且还会产生流量,阅读成本高。J2ME模式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交互性好,但移动终端需要支持JAVA虚拟机的移动设备,限制了其推广的覆盖率。移动阅读APP与SICAS客户端建设成本高,不同的移动APP资源无法共享。扫码阅读存在公众平台与有些移动端APP无法连接的问题,如CNKI的学术论文就无法利用微信等公众平台扫码阅读,只能利用全球学术快报APP扫码阅读。
  3.3 服务内容比较分析
   笔者应用网络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模式的服务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从服务内容看,这几种移动阅读推广模式除扫码阅读外都可以提供馆藏检索/续借/预约等完善的OPAC检索系统。其中,基于SMS的移动阅读推广只有OPAC检索服务,而扫码阅读只能提供阅读图书和期刊文献的功能。笔者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图书移动阅读APP基本都可以与微信、QQ等公众平台无缝连接,但在期刊阅读APP中,只有CNKI全球学术快报APP具有扫码阅读全文的服务功能。基于WAP、J2ME、移动阅读APP、SICAS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尤其是SICAS可以利用微信云平台、朋友圈分享等多元化、多维度功能激发读者的使用热情,使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效果最大化、定位个性化、互动常态化,实现跨平台无缝连接。
  3.4 服务效果比较分析
   SMS短信服务模式具有及时、快捷的优点,但由于其不是点对点服务,需要SMS中心中转,因此该模式只能推送简单文本,无法推送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格式,也就无法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WAP服务具有开放性、结构灵活、使用方便等特点,推送格式更加多样,但由于手机设置较复杂,影响了推广效果。J2ME需要支持JAVA虚拟机的移动设备,实现起来难度比较大。
   移动阅读APP可实现在线阅读、书签、智搜等功能强大的移动阅读推广服务。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数据资源需要不同的阅读APP,使读者无从选择应该使用哪个APP,且随着移动阅读APP的更新升级,读者无法较好地享有新技术条件下的移动阅读服务,从而使平台利用率不高。此外,移动阅读平台的碎片化、快速、浅阅读方式减少了读者的深读及精读时间,形成了只浏览、不阅读细节的泛读阅读方式,缺少阅读的系统性及深刻性。
   四川大学图书馆在探索与实践基于SICAS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过程中开展了为期5天的“冷书榜”零借阅好书推荐活动,期間共推荐零借阅图书263种642册,借出176种315册;微博#冷书榜#话题参与讨论人数171人,阅读量达12万,被读者推荐过的“冷书”瞬间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门书。由此可见,SICAS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可以达到“用户在哪,推广到哪”的效果[5]。同时,该模式不仅适用于电子资源的推广,而且适用纸本阅读或经典阅读的推广,但由于SICAS移动阅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被广泛应用。
   “扫码阅读”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是由2016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提出,并同时举办了“扫码看书,百城共读”活动[6]。该活动从整合、数字、研究三个维度策划推进,探索与图书馆相关联的“数字阅读之门”,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推荐电子图书63种,平均每本图书在线或下载阅读7,700余次[7],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扫码阅读操作简单,降低了读书门槛,易被广泛推广,但缺点是服务比较单一。
  4 移动阅读在高校图书馆推广模式中的发展对策
  4.1 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融入移动阅读产业链
  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服务终端设备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加强与读者、图书馆内部及运营商等移动产业链中各方的协作交流。如:高校图书馆利用营销策略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利用多渠道、多方式的平台推广策略,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的认知,留住已有读者并吸引潜在读者,达到不用时想着、用时记着的目标;与设备及网络运营商组建协作联盟,推出适合高校读者的套餐,培养读者的使用习惯;高校图书馆馆员通过准确定位自身角色,致力于资源组织和读者使用指导。
  4.2 建立联盟,规范标准,搭建全国高校移动图书馆APP平台
  高校图书馆之间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联盟,制定统一的技术参数标准,搭建可以资源共享的移动阅读APP平台。笔者在工作中发现,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具有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特点。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APP可以借鉴CALIS的做法,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统一的著录标准,整合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建立高校移动阅读APP平台,减轻读者下载多种阅读APP的资源负担,避免独立使用现状造成的资源浪费,使各高校图书馆能够投入特色与创新建设中,实现移动阅读推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3 开展广泛适用性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提高平台利用率
  由于移动阅读并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易使读者产生生疏感,从而降低了移动阅读平台的利用率。笔者通过文献调研法并通过实践发现,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时选取时事热点、校园文化、特殊节日及读者兴趣点等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利用微信等各种平台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培养读者养成阅读图书馆推荐资源的习惯。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公众平台,创办《书香山农》馆报,开展数字资源联合咨询活动,利用图书馆自主研发“读者入馆教育考核系统”等推广图书馆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阅读推广委员会的领导下打造出全方位、全馆总动员的移动阅读推广模式,并将移动阅读推广当作常态化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时,需建立互动交流、广泛适用的平台,培养读者利用移动阅读平台的习惯,不断提高平台的利用率。
  4.4 利用移动阅读推广模式开展经典阅读推广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2017年四川大学推出的“我是朗读者”云平台就是借助移动阅读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开展经典阅读的一种尝试。该平台通过一分钟朗读,将自己演绎的经典片断分享到朋友圈,将移动阅读推广与经典阅读推广巧妙结合[5]。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将移动阅读APP、数字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介相融合,将数字阅读与经典阅读推广相结合,根据各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搭建具有移动阅读推广特色的经典阅读推广平台,培养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平台上的精读习惯,从而避免读者浅阅读及阅读不集中的问题。   4.5 扫码阅读与移动阅读APP相结合开展移动阅读推广
  扫码阅读与移动阅读APP相结合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既体现入口简化的特点,又体现阅读APP功能全、资源丰富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读者迈入“数字阅读之门”。笔者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利用微信、QQ等公众平台或移动阅读APP扫码阅读图书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扫码阅读期刊文献的APP较少。目前,我国只有CNKI全球学术快报具有扫码阅读期刊文献的功能,但不能与微信等公众平台无缝连接,只能利用移动阅读APP扫码阅读。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CNKI全球学术快报的扫码阅读期刊文献模式,与微信、QQ等公众平台相结合,开展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服务。
  5 结语
   本研究综合应用网络调查、文献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技术特点、软硬件要求、服务内容、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基于J2ME、WAP、SMS、阅读APP、SICAS以及“扫码阅读”等六种移动阅读推广模式,发现移动阅读推广模式必须消除在移动终端技术、资源整合、共享等方面存在的壁垒,解决硬件门槛高、个性化服务不突出等多层次、多层面的问题,不断探索移动阅读推广创新模式,使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更便捷、资源更丰富、推广更广泛,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引领阅读、传承文化的作用。本研究针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模式今后发展的对策,对创新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发展现状分析[EB/OL].[2018-08-28].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80828-75b666d8.html.
  [2] 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2018上半年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8-08-14].http://www.bigdata-research.cn/content/201808/736.html.
  [3] 《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12-17.
  [4] 姜莉莉.移动阅读服务在国内图书馆中的开展模式及发展[J].现代情报,2016(2):125-128.
  [5] 于姝,姜晓,李桂华.基于SICAS模型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探索与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6):34-42.
  [6] 李东来,奚惠娟,方嘉瑶.扫码看书,百城共读:读屏时代的图书馆免费数字阅读入口[J].图书馆建设,2017(4):40-43.
  [7] 奚惠娟,方嘉瑶.数字阅读推广中图书馆行业价值分析:以“扫码看书,百城共读”活动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8(7):8-12.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1-09
  作者簡介:郭虹良(1977—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杨 冉(1992—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07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