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探索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抽取959名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民族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同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相关。
  关键词:边疆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0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B832        文献标志码:A
   大学阶段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大学生作为肩负着承担祖国未来发展重任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和幸福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地发达地区,对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特别是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关注不多。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对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某边疆高校1 0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0%。其中:男生399名,女生560名;理科生574名,文科生385名;汉族609名,少数民族350名。
  1.2  研究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修订版(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1],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再测信度为0.85。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该问卷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系数为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在0.89~0.94,具有較好的重测信度。
  1.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调查发现,边疆高校贫困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6.49和77.40。与全国常模(男性75,女性71)相比,边疆高校贫困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
   这说明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状态比较良好,对学习生活比较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经济因素没有对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幸福体验造成负性影响。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从小承担家庭责任,独立性、自主性较强,对自己的境遇有良好觉知和理智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困难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心境和积极态度[2]。
  2.2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从总体上看,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接近。
  2.3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
   边疆高校贫困文科生主观幸福感(80.22)与理科生主观幸福感(75.37)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学生积极情绪更多。这可能是由于文科专业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理科专业学业负担更重,需要更多时间投入学习中。文科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更多,课外活动参与度较高,社会实践活动也更丰富。
   此外,文科和理科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文科生更注重情感体验,更关注精神生活,具备发散思维特点,更容易寻求多种途径来释放消极情绪。因此,文科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理科学生[3]。
  2.4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民族差异
   调查发现不同民族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汉族76.71,少数民族77.56)。这可能是由于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民族之间融和程度较高,能够融洽相处和彼此接纳,对健康、情绪和行为有相对一致的认知。因此,边疆高校贫困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别。
  2.5  不同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
   调查发现不同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兴趣、精力、心境、情感、行为控制以及主观幸福感等方面,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是影响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有愉悦的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适宜,生活满意度也较高。缺乏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消极心境和低生活满意度,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2.6  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主观幸福感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生活中能够积极获得社会支持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是由于能够寻求并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在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各种人际关系中将获取有利支持,满足不同心理需求,促进个体积极成长,使个体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4]。
  3  结论
   (1)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良好,均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民族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别。不同专业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理科学生。
   (2)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边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相关。
  参考文献:
  [1]姜涛,贾蕊,郑宇姝,等.大学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5):123-130.
  [2]余皖婉.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联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4(22):239-240.
  [3]杨慧芳.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5):75-77.
  [4]赵明.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2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9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