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三大瓶颈如何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8年,伴随着比特币的诞生,区块链技术进入人们视野。经过10年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快速演进,从1.0发展到3.0,应用场景从虚拟货币拓展至金融、民生等各个领域。2019年6月,Facebook宣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天秤币(Libra)计划,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因其对货币主权可能带来巨大冲击,德法等国政府纷纷抵制。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用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来实现共享、复制、授权的分布式账本,具有多点共识和难以篡改的特点,解决了如何在一个商业网络中实现跨机构可信交易的问题,将金融服务所涉及的各参与方链接在一起,带来了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的潜在优势,在金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技术已在金融行业中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应用,即支付与结算、贸易金融、证券市场以及金融借贷。但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原型验证、应用试点情况看,金融行业区块链主流应用仍然没有出现。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成熟度不高;其次区块链技术不是万能的,有其适用的业务场景,在高性能交易、大批量结算场景方面较传统技术没有优势;最后,金融行业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而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匿名、自由接入,面对实名制、严准入的金融监管要求,区块链技术和监管需要互相适应和调整。
因此,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也还处于早期阶段,主要有三方面的瓶颈有待破解,分别是:“技术瓶颈”“法律瓶颈”和“监管瓶颈”。
技术层面,区块链最迫切要解决的是技术标准滞后问题。区块链技术擅长的应用领域涉及跨组织互信的金融领域,如跨境支付、场外市场交易结算,但由于技术标准的缺失,各参与方无法自发开展系统建设。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大规模开展。区块链不仅需要建立底层的基础技术标准,还需建立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上层应用标准,同时在标准制定中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
但是国内的科技企业,大多是平台型的科技公司,倾向于通过技术平台垄断获得竞争优势,对建立开放化的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建立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因此,在推进我国区块链基礎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更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行业组织的专业作用。
另外,应重视和解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原生安全的,任何软件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和漏洞,会面临来自网络的攻击,设计不当、管理不善的区块链系统可能是脆弱的。在金融行业应用中,数据即资产,因此更应全面审视区块链安全性,将安全设计和自主可控放在首位,避免类似比特币被盗的事件发生。
区块链技术势必对现有法律框架带来挑战。主要是分布式账本的法律问题。区块链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当软件缺陷导致账本数据错误或不一致时,分布式账本中的数据如何采信,需要从法律层面深入研究。区块链的基本要素尚未涵盖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中,智能合约的执行也尚未具备健全的法律基础。另外,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如何避免分布式账本数据的共享带来的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也需要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
金融市场是一个强监管、严准入的市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必须纳入监管体系实施有效监管。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也会改变市场结构,技术或软件公司通过取代或与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需要解决如何监管这些全新的市场主体的问题。对于区块链的监管,既要及早介入,也要适度监管,既要管住,也不能管死。及早介入,有助于监管机构深入了解技术发展趋势,有效识别风险,适时调整监管体系适应技术发展;适度监管,有助于为提升监管宽容度,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运用得当,对提升监管效能有巨大潜力。例如监管机构通过建立高权限的监管节点,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投资者、金融资产、金融交易等数据,提升监管效能,避免监管时滞。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技术开发部总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8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