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STEM理念指导下的“二十四节气”语文拓展课程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芳

  摘 要:STEM理念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元素融合起来,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常常将STEM理念应用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上,而在”二十四节气“语文拓展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这一概念,能够切实地为”二十四节气“的有效教学提供新思路,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STEM理念;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073-02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构建校本课程,使学生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实践,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节气。在经典诵读、“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语文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培养身体强壮、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具有中华文化自信的学生这一育人目标。
  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渗透,无疑能够确保学生最大化地掌握有关常识、感受有关文化,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中,积累语言,拓宽眼界、培养情操、让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们的爱好和习惯,让传统文化充溢孩子的童年生活。
  一、基于科学理念,渗透节气自然现象
  科学强调自然现象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文字是承载信息的有效元素,在以文字为标志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基于文字的解说让学生进行对自然现象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因此,基于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二十四节气的学习,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结合二十四节气中的自然现象,向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常识的渗透,落实对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清明》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诗句中的意境,对学生进行自然现象的解说。在古诗中说道,清明时节经常是小雨纷纷的情境,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对上述情境进行理解,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清明时总是小雨濛濛的状态呢?”这样的问题,点燃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的兴致。
  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清明这一节气正处于冬去春来的时节,冷空气的势力逐渐减弱,暖流开始逐渐北上,当冷暖空气相遇后,就会形成阴雨天气,让学生在科学的解释中理解其中的自然现象,从而以科学的观念看待清明这一节气,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可以看出,当教师基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其中涉及的二十四节气,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时,能够辅助学生拓展科学视野,将二十四节气拓展性课程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基于技术理念,引导学生制作手工
  随着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也开始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逐步掌握动手操作的技能。在对学生渗透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文化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的工作,让学生制作一些小手工,从而基于手工制作的过程,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在这些小手工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增强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的印象。
  例如,在让学生对“小暑”这一节气进行学习时,除了要向学生讲解与这一节气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以及相关的古诗词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的制作。“小暑”表示炎热夏季的开始,也就是“小热”的意思,预示着天气开始逐渐变得炎热,草木庄稼也会在这个时候快速地成长,在这一时期暴雨也会逐渐增多,在小暑这一天人们也会有晾晒衣物的习俗。
  而“莲花”是夏季开始的代表,在一些地方也有通过制作莲花来迎接这一节气的习俗,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节气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开心果莲花”这一手工品的制作。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准备制作莲花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卡纸剪成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随后,教师向学生细致讲解使用开心果壳进行莲花制作的方法,并指导学生逐步完成莲花的拼接,让学生切实地通过自身的操作,完成开心果莲花工艺品的制作。
  显而易见,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二十四节气的拓展性课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渗透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基于工程理念,引导学生合作共赢
  当下,人们强调合作共赢在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合作的角度,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让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文化常识和信息检索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为了让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好,使学生切實地依靠彼此之间的互动,逐步完成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以“芒种”这一节气的学习来说,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实现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有效施教。在活动中,教师先可以结合以往的教育实践经验,分析班级中各个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广泛的认识,有的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而有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统筹规划能力等。
  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当中的学生各有千秋。紧接着,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芒种’这一节气相关内容”的任务,让学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在具体实施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彼此的能力差异,进行有效分工,以便在各司其职中逐步完成对“芒种”这一节气的全面认识。
  可见,合作学习活动将合作的观念进行了有效地体现,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合作能力,彰显自身参与活动的价值。
  四、基于数学观念,发展学生反应能力
  数学内容体现的是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二十四节气本身也体现了数学元素。在指导学生进行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活动的创建,调动学生参与二十四节气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反应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效果。此外,基于游戏的方式创建教育活动,也能够提升学生参与二十四节气拓展性课程的兴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问一答”的游戏活动,在强化学生参与性的同时,优化学生对“立春”这一节气的学习效果。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先将“在立春这一节气中一般会有什么样的风俗食物呢?”“立春是哪一天呢?”等问题录入课件中,使每一个问题对应一张幻灯片。
  在课堂中,当学生对立春这一节气相关内容进行基础性的学习后,教师向学生播放提前制作的课件,在幻灯片上呈现“立春是哪一天呢?”等问题后,使学生进行快速地反应和答题权的争夺,对于抢到答题权并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获得这一轮游戏的胜利。紧接着,教师再将其余题目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重复性的游戏活动中,逐步加深对立春知识的印象。
  不难看出,教师进行问答游戏活动的创建,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的开展更有活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遗留之物,每一个节气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直观反映和现实事物的文化体现,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开展二十四节气拓展性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与生活间的关联,同时能够为语文学科中综合性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并在拓展性课程的学习上进行知识的获取和情感的调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青青.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浅析[J].小学生(下旬刊),2018,(12).
  [2]李婧,王金花.本土化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