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图书馆服务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教育認证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应适应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图书馆服务应在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嵌入式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和持续改进服务等方面探索新模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各高校工程类专业已将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又称为专业认证)当作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新风向标和必然选择。专业认证对各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教与学的各环节都提出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新要求。而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学校的文献信息管理和传递的重要服务功能,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图书馆更是上升到与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是进行专业认证过程中考核的重要指标。基于专业认证倡导的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的能力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因此,在新形式下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变革和更新服务理念,从而能够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
  1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
  1.1 工程教育认证概念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专门的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旨在为相关工程人才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1]。
  工程教育认证源起于美国,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于1989年推向世界,《华盛顿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该认证机制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认可。由于其认证机制的科学实效,以此模式培养的工程人才质量高,能够迅速在工业界发挥效能。世界各国都以协议制定的标准作为本国高校工程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力争成为该协议的正式会员国。
  各正式会员国的工程类专业只要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其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将在各成员国中得到承认。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了保证教育质量的国际通用标准,工程类从业者据此标准经培养授予的工程师资格得到国际互认。
  1.2 国内工程教育认证现状
  2016年6月,《华盛顿协议》正式接纳中国成为该组织第18个成员,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教育质量考核评价机制与国际接轨。
  目前在中国的1200多所本科院校中,共拥有14 085个工程类专业,占全国高校专业总数的32%,是名副其实的“三分天下占其一”,高校工程类专业的教育规模已居全球第一[2]。工程教育近年来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造就了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据统计,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27所高等本科院校的1170个专业通过认证[2]。
  1.3 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倡导的核心理念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过程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成果评判重点从“教”的输入转向“学”的产出、注重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换言之,教学着力点从“教师教了什么”转向“学生学到什么”,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效果的考评标准,并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这更有利于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工程教育认证促使高校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推动高校的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工程师制度接轨,使高校毕业生增强了对产业的适应和适用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同时,国际互认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的工程人才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2 图书馆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地位与定位
  2.1 图书馆在专业认证中的地位
  图书馆承载着高校文献信息管理和传递功能,往往与大学师资力量和实验室条件并称为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在发达国家甚至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图书馆建设的好坏反映大学的地位和实力,许多名校视其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名片。
  专业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和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成果产出导向的需求和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教室、教材”转变为“实验室、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在专业认证执行过程中图书馆的核心地位越发显著,已成为参与认证各专业的自评报告和认证评委现场考察的重点。
  2.2 图书馆在专业认证中的定位
  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7个一级指标中,涉及图书馆教学服务功能的就有2个。在工程专业进行认证的执行过程中,图书馆的服务教学功能由第3个和第7个一级指标进行界定。
  认证标准第3个一级指标“毕业要求”中的12个二级指标,其中有4个二级指标明确要求毕业生能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文献,找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途径的能力;具有终身自主学习和适应专业发展的能力[3]。
  第7个一级指标“支持条件”中,明确要求图书馆对馆藏图书资料资源要有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以使资源能够高效流通,高度共享,充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3]。
  3 支撑专业认证的图书馆服务
  专业认证推动了本科教学模式的改变,强化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相应地,图书馆则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充足的自习场所和空间,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提高阅览舒适度以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延长开放时间。
  专业认证评价图书馆服务能力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必须具有充足的馆藏资源,确保满足工程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二是图书馆能否即时响应专业教师和学生订购图书和订阅资料的需求;三是图书馆系统能否准确,便捷定位和获取电子信息数据资源;四是服务能力能否持续改进[4]。   3.1 專业文献资源建设
  认证标准强调专业的期刊、专著和标准规范等资源种类的完整性、全面性,并且考核近3年的更新和增长情况,同时要求同种类的纸质版本资料的册数尽量满足师生教学需求。
  图书馆采购相关文献资源时应保证系统性和先进性,采取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模式[5]。培养熟悉工程专业认证工作要求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科服务人员队伍。与院系专业进行服务对接,了解师生对专业资料的需求,协助采编人员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资料,优化馆藏规划。同时,学科馆员还承担向师生宣传,介绍馆藏资源的任务,帮助师生了解本专业馆藏资源,以利于师生迅速准确获取教学所需资料。
  3.2 嵌入式学科服务
  为了更好地支撑专业认证,图书馆应主动向相关工程类学科提供嵌入式服务,将图书馆资源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提供全程服务模式[6]。图书馆服务主动嵌入到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文献研究能力、使用现代工具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馆员通过信息检索和情报分析,建立各学科复杂工程问题的经典案例资源库,并围绕经典案例建立技术资料库,服务师生参照和借鉴;根据各专业特点,图书馆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文献研究课程,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技能和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图书馆发挥文献研究和信息分析优势,系统了解掌握各专业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常用的现代软件工具,提供下载链接和使用说明,帮助师生掌握运用于教学实践;图书馆致力建设完善各种网络数据库,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3.3 专业信息素养教育
  专业认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通过多种手段迅速检索、综合分析、合理利用文献信息数据,有效解决遇到的工程问题[7]。
  但仅靠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不能满足专业认证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应将信息素养教育稼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科馆员参与教学计划制订和课程教学设计,在专业问题教学的全过程中将信息素养培训分阶段融入,依次进行检索网络文献、利用馆藏资源、使用搜索引擎和撰写科技文献等信息素养能力训练。如此,能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相辅相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4 图书馆服务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倡导的三大理念之一,为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的教学,图书馆须通过定期不间断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资源管理,不断细化文献资源的统计分析,利用分析数据合理采编图书资料;有计划更新现代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让师生检索文献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让馆藏资源高效传递与共享。
  4 结语
  专业认证是工程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图书馆又是高校工程专业进行认证的重要支持条件,图书馆服务工作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为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一点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 吴长增.我国高校工程教育认证现状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8,37(10):71-74.
  [3]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S].[2018-06-20]. http://www.ceeaa.org.en/main! newsList 4Top.w?menuID=01010702.
  [4] 申雅琪,邵承瑾,徐璟,等.图书馆支撑院系ABET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框架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8,37(8):61-66.
  [5] 门红悦,付庆业.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3):146-149.
  [6] 高蕴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图书馆嵌入服务路径研究[J].信息化管理,2017,252(6):77-80.
  [7] 孙秀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7,(8):239-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