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等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尚媛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教学理念、内容、手段的变化以及教学对象、层次和要求的更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本文以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为例,从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手段讲授传统知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实现课程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改革,希望能对该课程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31-02
  【本文著录格式】尚媛.新时代高等院校中國音乐史教学改革浅谈[J].北方音乐,2020,02(04):131-132.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音乐史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本身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善于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传统体系化的知识学习;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握其课程独特的知识属性和学科特点,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最终实现课程教育价值。
  一、以传统知识学习为基础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开始,这些内容是深入学习和探究该学科的必备基础,也是各课程学习的最低标准和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利用PPT课件将这些知识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目的是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样“满堂灌”的课堂可谓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教学效果堪忧。而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及优质网络资源等进行传统基础知识的讲授能极大地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慕课资源等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
  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知识传播模式,是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实际上翻转的是学生课上和课下的行为,其上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搞懂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1]。由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整理三个环节组成,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和仲裁,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中心。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优质的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如在中国大学慕课中有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老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课程教学视频,碎片化的知识逐一精彩呈现。教师在课前将相关内容推送给学生预习,课上围绕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的思考和学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教师也可将要讲的内容制作成专门用于学生预习的PPT课件提前发送给学生,上课前学生已经完成预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限的课堂就可以着重讨论重难点知识和解答疑惑了,课后学生总结整理知识点,还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拓展学习。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利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制的智慧教学工具,其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雨课堂的使用全部基于PPT和微信,非常方便。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个人兴趣在雨课堂中选择、搭配教学工具来促进课堂教学。利用雨课堂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实现课前、课上、课后及时互动,实现突破时空的教与学。在传统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雨课堂在课前将慕课视频、课件等预习内容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将预习和讲过的基础知识点编辑成习题(单项、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当堂进行考查,雨课堂会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出来,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开启弹幕、随机点名、发送红包等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热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课堂上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史课程作为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课程属性、教学内容和学时设置等方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裨益。
  (一)必备能力
  高校音乐学专业担负着培养祖国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重任。以中国音乐史课程为抓手,根据教学大纲设计适合学生展示汇报的内容和主题,如对自己家乡音乐遗产、音乐文物、音乐艺人、乐器和乐种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或是对自己喜欢的中国作曲家及作品的讲解,或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章节内容的讲授等。教师提前与学生沟通确定内容,探讨汇报提纲,指导学生查找、整理资料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习。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汇报主题的资料收集、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相关工作,并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完成主题的展示和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提问、点评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将所查、所思讲出来。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必备能力不断提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二)协作沟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中,中小学教师大多采用研讨式的备课方式,同课头教师组织在一起逐个讲授并共同研讨确定教学。因此,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是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教师要有意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确保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驾轻就熟地胜任教学工作。在中音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指定题目,如刘天华及其音乐成就,内容涉及刘天华生平、音乐创作经历及作品分析、音乐贡献及成就总结等相关内容的介绍,学生以知识讲授、代表作品展演、启发思考等方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题目、确定提纲、明确分工,最后完成PPT课件并汇报展示,由教师和其他组学生进行评议。采用组内协作、組间竞争的课堂汇报技巧,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特长,为本组争得荣誉。通过协作式学习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被激发,学习自信心增强,互相协作沟通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与学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新时代,高等教育要培养出创新型和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音史课程具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绝对优势,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有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并要求学生将基于某一问题的学习及思考过程以小论文或简短研究报告的成果进行提交。教师逐一批阅和修改,对优秀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和展示。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乃至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了理性的学术思考习惯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认识及能力。
  (三)以实现课程教育价值为目标
  课程的教育价值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教育价值。中国音乐史课程是关于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学问,是音乐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随着该学科研究领域新成果和新发现的不断涌现,新时代该课程的教学要展现出时代特色和风貌,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和手段多元化,并积极利用优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中国音乐史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对学生的音乐实践和技能训练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对完善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课程还具有独特的知识属性,是对中国音乐发展探源溯流地进行音乐文化精髓的阐释,并能让我们以古鉴今,创造新的音乐文化;前辈音乐家们的人生经历和为音乐而努力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音乐作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都是音乐学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坚定了他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建立了作为音乐学子和社会公民所肩负着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可见,新时代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不再拘昵于仅仅做好知识本身的传授,而要将课程教学拓展到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及社会公民形象塑造的层面上来,要从教育学、社会学角度出发,体现出中国音乐史课程具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要跟紧时代步伐,把准时代脉搏,为新时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握机会与同行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意见,主动科学地实施教学改革,乐于分享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不被学生淘汰,新时代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亦如此!
  参考文献
  [1]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现翻转课堂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1):5.
  [2]周凤新,王兴辉.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56-58.
  [3]李方元教授2019年4月20-21日在青岛大学召开的“中国音乐史教学专题研讨会”的发言.理解“教学”——“中音史”课程价值拓展的思考.
  作者简介:尚媛(1982—),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