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具身认知理论下节奏教学实践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亮

  【摘要】节奏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传统的节奏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奏教学水平。本研究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将身体动作广泛地引入到节奏教学中,从稳定拍感的建立、节拍类型的学习以及节奏组合的掌握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学强调身体的各种经验和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促进学生对节奏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节奏教学;具身认知;律动;声势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52-02
  【本文著录格式】赵亮.具身认知理论下节奏教学实践的研究[J].北方音乐,2020,01(02):152-153.
  节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是指大自然一切事物有规律的交替和更迭。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轮回、时钟的进行、人的心跳及队列的行进等。狭义的节奏是指音乐的节奏。这里所说的节奏教学主要指的是音乐节奏的教学。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核心,节奏感是乐感的基本组成部分,节奏教学广泛存在于舞蹈教学、健美操教学和音乐教学中,这些课程的教学都直接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感。除此之外,良好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很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具身认知理论的含义
  具身认知理论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由后认知主义学说发展而来。具身认知理论重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强调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具身认知的心理学家认为:“从发生和起源的观点看,心智和认知必然以一个在环境中的具体的身体结构和身体活动为基础,因此,最初的心智和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体)身(体)的心智。”
  二、具身認知理论对节奏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身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节奏教学需要与身体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由节奏的本质决定的。节奏最初的产生就是和身体的动作连在一起的。人在劳动中产生了节奏,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身体的节奏反应,这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经常提到,在现在的非洲原始部落中也可以看到。因此,节奏教学以身体动作为出发点和媒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掌握节奏能力最根本的途径。具身认知理论要求节奏教学付诸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抽象的节奏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身体,通过身体的经验感受音乐,体验节奏。这样的教学,较之传统的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将会渗透到身体的记忆中,学生掌握地也更为牢固和彻底。
  三、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节奏教学
  (一)稳定拍感的获得
  稳定拍感是节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拍是节奏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许多学生容易在音乐、舞蹈或健美操表演中出现抢拍的情况,原因就在于稳定拍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伴随音乐进行相应的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良好的稳定拍感。如《波罗乃兹》集体舞,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踏步前进,在老师的带领下变化队形。在教学的开始让学生用拍手找到音乐的节拍,学生一般都能快速地找到音乐的强拍,紧接着,让学生和旁边的同学互拍,将音乐的另一拍也表现出来,再逐渐过渡到脚下的踏步:左脚踏步表示第一拍,右脚踏步表示第二拍。在前进中,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听音乐,每一步都要踏着音乐的节拍。
  休止在稳定拍感的培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音乐中的休止能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所以教学应该适时地引入休止符的内容。以圆圈舞《Break Mixer》为例,教学的开始可以让学生用随着节拍走和停止来表示音乐的进行和休止。之后,让学生感受走的长度以及休止的长度。随后,用身体的动作如拍手来表示休止的拍数。这一过程可以伴随游戏来进行,如让一位学生在圆圈里踏着节拍走步,休止的时候换成下一个伙伴继续进行,直到音乐结束。当学生对音乐的要素诸如休止符、稳定拍和乐句有准确的把握之后,就可以进行双人的圆圈舞。为了强化学生对稳定拍的感知和理解,可以在休止处设计不同的身体动作,也可以变换圆圈舞的队形如换伙伴等。这样多次变换形式的练习既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感觉枯燥,又可以让他们对音乐稳定拍的感知根深蒂固。
  (二)对不同节拍种类的学习
  音乐的基本节拍有两种:二拍子和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类型都是基本拍子的复合。在节奏训练中,关于节拍的训练,重点是找到音乐的强拍和弱拍。由于我们本民族音乐的特点,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二拍子、四拍子的音乐较多,这种类型的音乐最适合行进,学生掌握较好,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强拍的位置。三拍子的音乐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强弱拍不分,找不到三拍子律动的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音乐的强拍,并用身体表现出来。教学可以选择一首三拍子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在强拍时做类似海洋生物“海蜇”的动作,先在原地做,探索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以是高中低,也可以是前后左右,之后再配合脚步,从圆圈往中间走步,集中到圆心的位置,集体在强拍做高高的“海蜇”的动作。这组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用身体感知音乐的强拍。
  三拍子的律动感,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需要加以引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建立三拍子的律动感,并适时地做出准确的动作。教学可以这样进行:首先,跟随者拍子做行走练习,几个小节以后,让学生在重拍的位置拍手。当大家都能熟练掌握以后,提高难度:在重拍的位置互相拍手。这里的互拍是即兴的,必须提前和要拍手的伙伴进行对视,这样的练习非常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当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后,再提高难度:在弱拍时踮起脚尖。这样的练习持续一段时间,学生三拍子的律动感就能够很好的养成。
  (三)各种节奏组合的掌握
  节奏型的掌握主要是借助声势来完成,不同的节奏长短组合用身体不同部位拍打出来。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敲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声响,组合成不同音色、不同长短组合的“音乐”,其基本的动作有跺脚、拍腿、拍手、捻指。除此之外,教学可以加入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不同的音色,这些音色通过节奏组织起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打击乐。
  声势经常是和圆圈舞、动作及律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借助杯子做传递杯子的游戏,借助钢笔演奏节奏,来为乐曲伴奏,还可以做节奏记忆和模仿、节奏接龙和卡农的游戏,用声势来学习各种风格的节奏组合,从单声部逐渐过渡到多声部的节奏组合。《节奏的回旋曲》就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声势练习曲,教师借助语言进行声势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也可以改编成一首声势练习曲,结合语言和故事,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较为复杂的节奏。除了身体打击乐之外,声势教学的形式还包括嗓音打击乐,即用嗓音发出不同的音色表现节奏。
  四、结语
  由此可见,具身认知理论对于节奏的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节奏教学也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更加适合与身体动作的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在节奏教学中应用起来显得尤为顺利和自然。教学从身体动作出发,采用游戏、圆圈舞、声势、道具、语言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身体经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运动觉,促进学生内心对节奏的感知和认知,使学生对节奏的把握真正达到身心合一。
  参考文献
  [1]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04-108.
  作者简介:赵亮(1983—),女,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艺术系讲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和相关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