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角下高职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主要从具身认知视角下,对高职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改革实践教育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信息化实践教学;具身认知;信息化实践教学
一、问题提出
通过百度搜索,麦可思公司刚刚公布的众多高职院校2016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有对于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中,很多院校的此项指标仅仅在40%左右,如何提高此项指标,如何让实践教学的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高度企业成为了职业教育者心中的结。传统目标下的人才培养并不能有效契合现实社会需求,在信息化成为主流的今天,革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厘清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及重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机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实践的真正融合,这样才能有效的培育“工匠精神”。
二、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实践教学条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践教学信息化装备不足,虽然云处理、大数据等已经写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划,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信息化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基础条件阶段,如校园网基础设施、计算机拥有率等,这些基础的信息化条件为信息化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践教学信息化落后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软肋:首先,教师主体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技能比较单一,还停留在基本的ppt制作等方面,qq、微信的相关应用等方面,对于课程的信息化整体设计和在线课程开发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提高;其次,实训条件的信息化程度低,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条件包括实训室、实训资料依然停留在原始的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如此,传统的实体模型、实训教程等,随着物联网、AR、VR的发展,这些技术在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建设中应当得到加强和强化;再次,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常见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管理方面仅仅以校园网为基本平台,功能仅仅为通知发放和学校教务管理等,对于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支撑功能缺失严重。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高职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一)基于具身分析建立以学分制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对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流程进行拆分,形成实践教学学分学习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生能力较差,同时,对于复杂的岗位工作来说,学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获得实践技能,因此,有必要将实践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拆分,建立实践教学学习体系,让学生根据实践教学学分安排进行自主选择完成。作者建议将实践教学内容拆分成为课内和课外实践部分,其中,需要在实训课上进行的主要包括需要使用设备仪器以及需要与教师进行交互沟通的部分,而对于一般的前期准备、调研等则只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由教师指导即可。当然,不同的实践需要有自己的學分拆分体系,这需要各专业进行论证研究。
其次,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体系。在实践教学学分体系建立以后,对于学分的管理和实施则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实践教学学分管理平台,包括学分的学习申请、受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完成的成果资料鉴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交互管理等都需要通过平台进行关联,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当然,平台对于信息化技术方面则需要建立与在线课程、实训室、教师等的连接端口,从而实现学分及学习过程管理。
再次,形成基于学分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文章研究的项目来说则会变得异常复杂,因此,科学而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实践教学学分的认定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文章就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探索,以工程造价专业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进行举例,具体情况如下:(1)预算文件编制准备工作,0.5学分,课前自行完成,包括内容:自行安装完成工程造价文件编制需要的相关软件,同时调试完成;之后,完成预算图纸格式转化。此项工作如果在课堂上做将会耗费大量时间,学生可以在课下按照教学文件要求自行完成。考核形式只需要学生将软件安装完成的截图发给教师即可。(2)预算文件编制,1.5学分,实行课中答疑课后自行编制预算文件的翻转教学形式,主要内容:钢筋抽样内容的建模、图形算量、清单计价套价完成,最后进行调价。此项工作需要用7一巧天不等的时间完成一个综合项目,因此,课堂的时间主要是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列项和关键操作指导。考核形式为:将结果文件与教师的工程进行对量审计,实施信息化的标准审核,从而成考核。(3)预算文件装订,0.5学分,课后自行导出和打印准定。主要内容:预算讨价文件的编制导出和打印。此环节让学生熟悉预算文件的编制最后环节,熟悉文件的导出流程。最终考核就是导出稿件要完整,学生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进行反复尝试。
(二)引入信息化策略提升实践教学系统功能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训室(含设备)、实训教材、实训文化建设等,传统的实训室建设早已在国家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展现出了各个院校的创新和实力。文章主要从信息化拓展和延伸的角度对实训条件的信息化提升展开探讨,对于基本的高职信息化建设则不在此重复叙述。
首先,基于互联网十探索高职智慧实训室建设。传统实训室主要追求模型、仿真环境的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同时传统实训室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上完了课便很难再次利用实训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实训室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未来实训室开发和建设的重点。智慧实训室以基础的实训情境建设为蓝本,利用有限的空间,仅存放典型实训物件,与之相配套的则是大型的VR实景实践操作教学系统、二维码实训资源系统、以及机器人实训管理系统等,学生可以利用手机app实时与实训室进行互联,并访问相关资源,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实训室的建设对于实训条件的信息化来说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同时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其次,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开发新形式的实训实践信息化教材。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教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训教学的进步,传统的教材很难满足信息化时代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文章作者探索性的提出以微课为主导的信息化实践教学教材。实践教学教材的信息化是要求将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信息化实践教学教材是高度集成的手机app软件,内容方面,信息化教材主要包括:(1)基本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主要包括基本的实践教学理论教程、基本的额技能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基本的课程讲义、课程ppt资源等。这些资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利用基本课程资源进行展示,学生只需要携带手机app即可,并且随时可以查看。(2)技能学习资源。高等职业院校体现职业性或者说体现课程特色的主要就是技能学习资源,职业院校在技能学习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学生技能学习的质量有决定性作用,这部分资源以企业项目的微课操作系列为主,并且强调系统的企业人员的项目实时操作微课录屏或者微课资源,强调以企业人员自制为主。(3)技能训练和考核系统。技能训练系统主要将学生的技能操作与标准技能操作进行对比,主要包括过程性的训练和结果性的形成训练,过程性技能训练主要是追踪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结果性的考核训练主要是实操成果文件的规范性,技能训练和考核系统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实施交互,最终完成技能训练和考核。
再次,基于互联网十,建立校内一校外互动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教学联系起来,让校外实训场地与教学互动起来,以完成认知实践教学、企业人员生产性实践教学、企业课堂校内开等项目,并且对于岗位情景或者环境转移到学校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具身视域下以学分制为中心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对于所有学生的因材施教,提升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该体系的构件能够紧贴时代潮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有效的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大作用。当然,其实现虽然需要系统的深入研究,作者坚信,以学分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未来智慧实训将会越来越普遍,并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之地。
参考文献
[1]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年的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09).
[2]张静.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评析与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05).
[3]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完,2015(04).
[4]许先文.语言具身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
[5]劳伦斯·夏皮罗.李恒威.董达.译.具身认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6]张铁山.复杂性视阈下的缘身认知动力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7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