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进一步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庭农场是现代新型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模式,今年来,在各地发展蓬勃。但是我国传统农业建设历程长,经营主体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建设的内容和模式之间存在较多问题,政府也在优化传统农场建设的历程上提出了家庭农场的建设模式,希望建设一个 促进家庭农场建设的新型农场结构。本文针对我国家庭农场建设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思考,希望能为晚上现代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场综合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金融;规模建设
  随着我国“四化”的综合化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建设发展迅速,以家庭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建设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凸显了一些问题。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模式,为了优化和调整现代化建设改革,我国针对特殊国情制定了多种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本文针对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对优化家庭农场的整体化规划和管理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践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现代化农场整体化规划以及管理实践进行一定分析,以期促进综合化农场建设管理,促进现代化农场的综合建设管理。
  1    分析家庭农场的建设内涵和特点
  家庭农产是以独立的农户家庭单位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户建设经营模式。为了推进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建设管理,对应的单位要注意建设一个综合化的土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新型农业的经营体制的形成。
  家庭农场的特点有三。首先,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是“家庭单位”,对比传统的集中化经营,家庭农场是家庭营业制度的完善和牵引,其吸收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并实现家庭承包管理以及现代农业的需求,符合我国建设实情况。其次,家庭农场的规模要保证“适度规模”,考虑家庭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应的单位要注意优化家庭管理模式,建设湿适当的规模经济以及管理体系,真正地体现农户建设的综合优势,但是整个建设规模要注意控制在范围内,因为家庭成员和家庭工作人员的劳动力有差异,同样规模的家庭农场的经济收益也会存在差异,不一定能够获得大家期望的收入水平。最后,家庭农场的产物依旧是“农产品”,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于是橘郡的同事,家庭农业生产会体现更多种植养殖产业精细化以及专业化的模式。
  2    发展家庭农产的基本条件
  从我国家庭农行的建设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其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有了显著进步,但是基础管理模式上存在组织管理不到位,现代农业技术落后的问题。要综合发展家庭农场,需要加强家庭农场的现代化管理,促进企业经营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微观组织建设,游湖生产机制的综合发展。
  2.1  注意土地的运作和调配模式
  很多家庭农场分散和经营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家庭农场的运用规模小,土地建设不全面,保证土地适度是满足家庭农业能够开展的基本前提,若企业机械化作业以及专业化生产管理存在问题,整个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建设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终降低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质量。
  2.2  劳动力的转移
  在满足基本农用地的基础上,农户要注意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整个农业建设要注意非农户产业的经济和管理模式的综合化建设和管理,注意非农业的收入和管理,主动放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最终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非农产业的综合比重,让农户的收入区域稳定,稳定农村基本劳动力,减少城镇转移。
  2.3  建设综合的农产业销售渠道
  所有的家庭农场基本建设条件,除开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最终才是实现农业资源优质化建设的大前提。基层单位要加强基层调研和管理,通过有效选址、资源调拨等途径,帮助群众建立合理的农产品銷售,管理,监管等渠道,最终保证家庭农场建设的可行性。
  3   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建设措施和建议
  3.1  转变思想,让基层农户意识到家庭农产的潜力
  建议对应的单位建设现代化农业管理和教育模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建设渠道。通过下乡指导,农业管理等途径,帮助基层农业劳动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城市就业的专业人才回乡建设,帮助家庭农业的综合化建设,在整个农业经营管理的背后,也要建立一个综合化,适应市场发展的现代化农场。对此, 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提高家庭农场主及其成员的文化素质、 技术素质和商品意识 、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水平 , 造就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
  3.2  改变种植,形成特色养殖产业
  实现家庭专业化与地域专业化有机结合 。即在连片种植与养殖的一定区域内的专业化生产之中包容农民家庭专业化 ,由此构成我国农业专业化的特殊形态 。
  3.3  政府扶持,保证建设质量和特点
  政府应做好长期规划,加强制度设,促进主体间合作互动与配套协调,实现服务主体和家庭农场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春来. 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5(01):43-48.
  [2]蔡键. 我国家庭农场形成机制与运行效率考察[J]. 商业研究,2014(05):88-93.
  [3]苏昕,王可山,张淑敏.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5(05):8-14.
  [4]倪锦丽,赵禹翔.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个案研究[J]. 经济纵横,2014(07):77-80.
  [5]刘连成,赵新龙.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01):1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9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