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语文插上故事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锋 孙爱蓉

  “狮子王辛巴召开森林动物大会,请负责安全工作的老虎、掌管财务的狐狸、分管交通的大象谈谈半年来的工作,并特别强调‘大家一定要紧紧围绕工作谈,不能想啥说啥’。老虎、狐狸和大象根据辛巴的要求分别介绍了自己半年来分管的工作情况。最后,辛巴对它们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评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这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黄石市团城山小学林月娥老师借故事形式给小学生讲写作知识“总——分——总”构段方式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认知实际则是确定兴趣的前提
  1992年秋季开学,从大冶师范学校毕业的林月娥来到黄石市疗养院小学(今张家湖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初入教坛,她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自信。的确,她有这个底气:在师范学校,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她的成绩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的,一名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教几十名拖着鼻涕的小屁孩,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开学后的两周,就让她彻底明白了小屁孩可不容易教,你教他读书,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你教他写字,他就一笔一画地“拼”;特别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一脸茫然,只想着抄下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答案,然后再死记硬背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读书,规范地写字,精准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林月娥陷入了沉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月娥重新打开在师范学校学习用的教育学、心理学课本,希望这些理论书籍能给她提供答案。经过反复研读教学理论,再对照自己的教学,林月娥终于从书中找到了答案:自己的教学站位错了,自己所有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都是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只管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模式化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实际和接受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是消极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怎么办?林月娥开始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向名师请教,向教育书籍请教。终于,她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新的理解:对小学生而言,还有什么比兴趣更能让他们热爱某种事物呢?是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爱上它,对它有兴趣,你就会全身心地去做好它。同样地,教学过程中,不循着学生的兴趣点去教学,学生怎么能爱上课堂呢?又怎能学好语文呢?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意思。
  弄清了这一点,林月娥开始了尝试——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实际和接受能力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游戏教学法、快乐体验法、寓学于乐法、活动教学法、表演教学法,一个学年中,林月娥就把这些教学方法尝试了个遍。的确,这样的尝试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渐渐地,学生喜欢上她的语文课了。从第二学年开始,她所带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开始在稳定中逐渐提高。尝到甜头的林月娥并不满足于此,对兴趣教学法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课堂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不是操场、舞台,更不是游乐园
  以前尝试过的兴趣教学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畏学语文课的问题,但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些教学法还是有缺陷的。毕竟,课堂教学才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总不能每次都把课堂变成舞台、操场或游乐园吧,总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表演节目也不是规范的课堂教学啊。如何将兴趣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还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爱动脑筋的林月娥又琢磨上了,不过收效甚微、这更激发了她探索、研究的热情。
  一个周末晚上,从学校回家的林月娥把自己的疑惑讲给了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几十年的父亲。父亲沉思好久,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子女的教育,给林月娥提了个醒:“我记得你小时候学习没有毅力,往往浅尝辄止,我批评了你好多次,也没有什么效果。有一次,我给你讲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你才慢慢地有了改变。我想,小孩子嘛,就喜欢听故事,空洞的说教、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每节课都是被动、消极地学习,怎么能让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新鲜度呢?再说,你做的一些游戏、表演式的教学尝试,虽然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不能当成课堂教学常态,课堂教学就应该有课堂教学的样子。”听了父亲的话,林月娥大脑中灵光一闪:可不是嘛,小学生爱听故事,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只要會讲故事,讲好故事,学生就会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就能持久地保持学习新鲜度。而父亲关于讲故事的提醒,也让林月娥回想起自己小时候通过听故事而改掉坏习惯、理解课文的事情来:自己粗心马虎,父亲就讲“季大娘变成李太狼”的故事;自己不懂《七步诗》,父亲就给自己讲曹家兄弟相残的故事。对了,何不用编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将语文课上成语文故事课呢?如果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将枯燥的知识变成好听的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又可以避免把课堂教学异化为游戏、活动、表演的尴尬了。
  林月娥是个想到就做的人,第二天,她就返回了学校,开始了她故事化语文教学的探索。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想把语文知识变成故事并不是容易的事。小学语文本身就有大量的故事,这些故事好讲,学生也爱听,但部分不是小故事的其他课文和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能变成小故事呢?林月娥没有打退堂鼓,她将本学期要上的课文重新梳理,对教材进行了故事化处理,将那些本身就是故事的课文加以修饰、润色,让其故事性更强;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将那些说明文、写景文转化成一个个小故事;将不易理解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成小故事,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将那些古诗词还原到诗人当时所处环境中,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她在摸索中前进着,在前进中摸索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过去,林月娥编写的小故事已经是课本厚度的两倍多了。比如,在一年级讲授拼读规则时,她把“j、q、x、y与ü相拼规则”编成了下面的小故事:小朋友u为了耍酷,没事就戴一副墨镜,变身为ü,j、q、x、y四位小朋友认为小朋友戴墨镜会损害眼睛,就劝u不要戴墨镜,u为了和他们一起玩耍,只好摘掉墨镜,于是就有了ju、qu、xu、yu的好朋友组合,离开j、q、x、y后,u小朋友又截上了墨镜。小学生通过这样的小故事非常直观地理解了j、q、x、y与ü相拼的规则。在给学生上写字课时,针对学生“石、右”不分的情况。她编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一名姓石的小学生写字马虎,常把自己的姓写成“右”,学生都取笑他爱出风头,石姓学生非常委屈,向老师诉苦,老师说:“你不爱出风头,怎么老把那一撇伸出去呢?”正是这样的小故事,让林月娥的课堂充满了快乐和笑声,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林月娥所教的班级成绩也在全区稳列前茅。与此同时,她的故事化语文教学法也得到了语文同行的认同,并逐渐有了名气。   从张家湖到团城山,语文的翅膀越展越开,越振越有力
  2002年秋季,已经小有名气的林月娥作为优秀教师被引进黄石市团城山小学。来到这里,林月娥的故事化语文教学进入成熟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和语文教师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不断完善故事化语文教学法。经过半年的总结和纠偏,确立了故事化语文教学的模式、文本改编技巧、故事引入契机、知识点转化小故事原则等,故事化语文教学法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林月娥又跟踪听课达半年之久,不断从听课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一次听课中,一名年轻教师根据故事化语文教学法教学张籍的《秋思》时,这样故事化处理文本:秋天到了,落叶被瑟瑟的秋风吹得到处乱飞,一名客居洛阳城的客人,看着这凄凉的秋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来,便想给家人写一封信,但是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啊,他想了又想,终于落笔写信。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林月娥觉得这样处理并不很符合《秋思》意境,评课时便提出两个问题:“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不能表现诗句“意万重”,应该改为“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生怕漏了一言半语”不能表达诗句“匆匆说不尽”意思,应该改为“生怕因为写信太匆忙而说不完自己对亲人思念的感情”。其他教师也被林月娥的认真精神感动,故事化语文教学也逐渐被推广开来。
  2012年,林月娥接手了令全校教师头痛不已的302班,这个班不仅整体成绩差,更有三名特殊学生:张翔同学患有癫痫病,随时都可能大嚷大叫,12岁的李伟同学大脑受过刺激,一听到张翔的尖叫就小便失禁,而16岁的李桥同学因为智力障碍,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小学一年级水平上。不处理好这三名学生的课堂学习,就谈不上全班学生成绩的提高。如何让他们正常学习,是摆在林月娥面前的一个难题。一向要强的林月娥没有被现实吓倒,她根据三名学生认知实际,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他们能听得懂的小故事,并给他们开了小灶,反复给他们讲小故事,提前让他们简单地复述下来;正式上课后,林老师有意让他们交流对小故事的理解并给以夸张的鼓励和表扬。慢慢地,这三名学生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基本能够听懂小故事了,对故事也有了基本的理解,作业也完成得差强人意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有老师欣喜地告诉林月娥:“铁树也能开花了,你的那三个宝贝,语文居然都考及格了,得分最高的李桥还考了72分呢。”听到这个消息,林月娥当时就哭了,哭得很酣畅,但这是幸福的哭、成功的泪。她的功夫没有白费,她所探究的故事化语文教学法居然能让“铁树开花”,她第一次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故事化语文教学法的探究和实践,让林月娥成了黄石小语界的“名人”;借助故事化语文教学法取得的不俗成果,让林月娥多年的研究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2012年,她获得了教育部基教司“综合实践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她被评为“黄石名师”,被教育主管部门授权成立“林月娥名师工作室”;2019年,她获得了“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同年,她被评为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
  编故事,让语文知识更加形象;讲故事,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编、讲故事只是语文教学形式,讲授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故事化语文教学法还有待改进和完善,我相信,只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能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故事化语文教学法一定能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给语文教学插上故事的翅膀,小学生一定会更加喜欢语文,教学效率也一定会越来越高!”采访结束,林月娥这样表达了自己对故事化语文教学法未来的憧憬。
  责任编辑  吳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2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