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军

  【摘要】高中数学学习是高中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引入各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其数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还能提升其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增强其自身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146-02
  一、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与前提,还是其顺利开展得有效保障,高中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想科学有效的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就必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从而增强他们的兴趣,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其数学综合素养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其主张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以及将生活化的情境放在教学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学生《随机事件的概率》相关知识的时候,在教学之初,我直接提出了《窦娥冤》中六月飞雪的事件,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出一个相应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此场景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是什么事件?2.生活中天气预报的预测跟概率有什么关系?由于这些问题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家都很感兴趣,很快就集中精力开始研究起来……这样的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为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合作式教学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划为几个学习小组,并让他们就某个知识或者技能进行学习、讨论以及研究,最终在不断分析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想的火花,从而掌握相关的技能与知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将这种方法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合作竞争意识,促进其发展。
  例如在教授学生《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几何体的基础知识进行大概复习,加强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接着就可以直接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他们通过自行摸索和研究,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技能和知识,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三、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探究式学习是当代各区域各国家积极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或者语言等手段构建全新的问题情境,进而在问题情境追寻中,获得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一个小岛的周围布满环岛暗礁,这些暗礁分布在以小岛为中心的圆心,半径为70km的圆形区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岛中心位于轮船正西大约110km处,而停泊轮船的港口則位于岛中心正北50km处,那么如果我们决定采用直线返航,那么是否会有触礁的危险。情境完成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们将岛中心设为原点,东西为x轴,并建立相应的直角坐标系,并取10km为基础单位长度,那么我们能够列出什么样的方程?如果我们不建立直角坐标系是否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听到我的问题之后,大家开始主动研究起来……这样的情境构建以及问题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打开了他们思维,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品质,为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以及个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除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化教学的手段,在课堂知识导入环节为学生制作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还能提升其素养,具备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和发展。因此,我们当代教师必须不断的研究和学习,在丰富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施策略,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国.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2(19):89-90.
  [2]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