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邵艳辉

  【摘要】文章根据高中语文中的“整本书阅读”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41-01
  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现在,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教学成效不尽人意,学生的阅读过于零散,学生的领悟认知水平和审美思维水平逐渐降低。所谓零散阅读,普遍是指互联网社会,人们由数字化的阅读方法接入碎片化的信息,这样经过数字化智能终端展开得不完全、断断续续的阅读形式被称作零散阅读。在零散阅读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网络与智能终端上的大量信息,常常会陷入一种选择的烦躁情绪当中,所以读者常常会按照标题去判别其内容是否存在阅读的意义,在多次打开和关闭不同内容的过程当中,很多的时间就已经浪费掉了。另外,零散的阅读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阅读的深度,因为零散阅读的内容往往是一部分篇幅比较短的文章,或是只有一个段落或者是图片,阅读的内容越单一,读起来就越轻松,才越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这样停留在表面的阅读模式,肯定会导致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降低,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整本书阅读刚好适应了这一转变,在高中时期,有规划地引领学生展开阅读整本书,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相较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的篇幅要更长,内容更多一些,主题更多元化,尤其是和课本文章有关的书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完整地进行整本书阅读[1]。
  2.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
  2.1因材施教
  整本书阅读,其中包含两周阅读方式,即精读和略读,正如温儒敏老师所说“连滚带爬地读也可以,读着读着就明白了”如爱因斯坦所运用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先浏览一下前言,后记以及编后等总述,仔细阅读目录,概括认识到整本书的结构、体系以及主要内容与关键点等,再深层展开阅读。实际上,读无定法,因人而异,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不过开卷有益,老师应该运用适当的阅读内容与合适的阅读方式引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与精神观念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建设合适自身的阅读方式和对策。在这两个核心的目标维度当中,还藏匿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指向学生准确的三观的养成。
  2.2小组合作,展开深层阅读
  深层阅读从狭义方面理解就是和作者进行对话,在明白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基础上展开思考、提问和评价;从广义方面理解就是要展开主题阅读,也就是从一本书某一个主题而扩散发展下去的,展开整体的思考、系统的总结,来生成对某一个主题的完全理解,继而梳理出清楚的知识结构。同时小组合作探讨有助于学生们思想上的接触与冲撞包括分享,老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化划分出若干个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自主挑选探究的话题,还可以由老师给学生设立探究课题。比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对于“纪伯伦散文诗集”做出批注式的阅读以后,作出了整个城市的观摩课程,在上课以前,可以设定以下提问,让学生综合文章展开叙述:作者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是否解决了?怎样有效解决的?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其他组?对于其他组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要说的?你怎样评价其他小组的研究结论?在沟通当中你们达成的共识是什么?这样一来,确保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完全沉浸在纪伯伦的文字当中,课下阅读,课上研讨,凭借微信群随时随地给学生解答疑问,引领学生切身去体会纪伯伦的散文诗有关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追溯,认识到人类对于自我、自然以及社会理解的意义。学生对于作品由外到内,从表面到实质展开了分析,诠释了爱和美、婚姻和家庭、生和死、法律和自由等等的社会与人生现象,充分体会着纪伯伦浓烈的人文主义。经过对“纪伯伦散文诗集”的深层解读,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有了显著的加强,写素材和写作文的审题确定题目的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议论论文写作有关深刻、通过现象看本质、探究事物存在的因果关系,辩论分析等多个要求都落实得比较好。
  结束语:
   总之,整本书阅读,它和过去部分老师所做的独立课题阅读、名著阅读等在阅读的内容与教学作用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顾及到“整本书阅读”被录入课程机制以后的教学空间的约束性,在“教”和“学”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度”。一方面不可以随便提升“學”的要求,或者是被限制在繁琐的点评中,或是追求落实专门的学术探究的深度;另一方面也不能故意把老师个人的阅读感受强加在学生身上,预设阅读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实际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喜明.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有效预习的设计与实践[J/OL].学周刊,2019(1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