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共情关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音乐共情关注策略的制订对学生音乐情感感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借助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共情关注策略存在的价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良好的音乐感知力,从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共情;关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92-02
  引    言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音乐共情关注策略就变得意义重大,它既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理解音乐,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共情关注策略可以很快地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乐感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针对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很多学生都对一些流行性的歌曲较为感兴趣,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小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知较浅;另一方面是通俗音乐的影响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小学阶段的少儿优秀歌曲相对较为缺乏。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现阶段很多的流行音乐与民乐、民谣、戏曲等都有融合点。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些合唱学习的机会和氛围,这样才能在音乐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其更好地融入音乐情境[1]。
  例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童声演唱曲目,让学生结合视频感受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和欢快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深刻,甚至还能更深层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能充分体验自然、纯美之声,从而激发参与演唱的欲望和热情,为小学生的“移情入景,情感融入”提供内驱力。比如,《绿色的祖国》这一首歌曲,教师结合中国改革开放70年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进行合唱。学生在感人至深的情景中合唱,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再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曲,既可以以歌唱的形式展现,也可以以诗朗诵的形式展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诗歌同时进行,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情境,感受古风之美。
  二、借助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的体现要从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入手,逐层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内涵,进而更好地演绎歌曲。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旋律,还是缓缓如流水轻盈的乐章,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分析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既有低沉的也有高昂的,节奏既有舒展的也有紧凑的,不一样的音乐要素诠释不一样的音乐风格。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风格进而有感情地演唱呢?在共情关注策略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兴趣,音乐课堂的教学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结合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音乐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对合唱的感悟,使其逐渐在游戏中寻找合唱各声部的结合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再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律动来进行拍手和踏步等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心理上逐渐产生一种对音乐律动的敏感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学生对于每段旋律的学习,都要循序渐进、把握好节点,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对于整个音乐的合唱就会更加和谐、自然。又如,在学习《花儿与少年》时,教师可以挑10名唱歌好的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其他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编排舞蹈,这种方式结合了音乐与舞蹈,更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感受音乐旋律,完成“移情入景”。
  三、多种乐器结合,提高教学成效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上,由于学生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很多学生对音乐合唱的掌握会有些难度,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音准和音程。这虽然不会影响学生学唱,但对于一些有乐器要求的歌曲来说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感悟过程。在共情关注策略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那些由特殊乐器演奏的歌曲,要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乐器以及这类乐器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意味。
  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多种乐器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声部旋律。例如,在教学《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铅笔盒、桌子腿等物件模拟电闪雷鸣的声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电闪雷鸣的特点是什么?结合生活常识,大家觉得歌曲的旋律应当是什么样的?教师让学生先主观回忆并感受音乐场景,然后让学生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并提问:“大家在乐曲中都听出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此,學生可以深入地对大鼓、镲、定音鼓等打击乐器有较为准确的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乐器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借助器乐合奏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的认识,还可以指引学生实现对乐曲旋律、节奏及情感的最优化理解效果,进而达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状态。
  四、积极进行专项化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意识
  在一般的音乐演唱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跑调、走音、破音等,这对于学生来讲会严重影响他们对整个合唱曲目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的理解,不利于表现音乐的真实美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共情关注策略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同伴的音准,及时交流和反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做到改正。第二,加强学生对音乐曲谱的认识,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第三,加强学生和声意识培训,尤其是主旋律的合唱部分,让学生在唱好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声部。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例如,在教学《翅膀飞吧,飞吧》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听”,借助歌曲中小鸟的口吻,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和音乐情绪,从而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其次,教师让学生学会识谱,方法是给学生分声部,然后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声势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一声部拍腿、二声部拍手。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歌曲旋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现跑调、走音的情况。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学唱自己的声部并可以和他人进行合唱。在合唱的过程中,教师再让学生继续深入体会乐曲的合唱魅力。
  结    语
  共情关注策略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让学生感受音乐独有的美感。同时,共情关注策略的开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唱歌技巧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因此,小学音乐课堂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把共情关注策略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王红梅.新课程改革下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22):88-89.
  作者简介:陈叶凡(1997.11—),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7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