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人教版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世和

  摘 要: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数学科目把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这一重要任务,落实于教材中,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教材日趋完美,更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人教版教材的优势,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教材;发挥教育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41
   一、發挥教材的教育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客观规律。世界上没有“纯知识”的教学,无论是“文”还是“理”,教学中都在进行着某种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结合我国北方地区的特点,将许多富有思想的材料渗透在学科内容中。如:由实例引入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定律,使学生在具体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结论;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有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内容,有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的内容,还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教师重视“双基”训练和学生智力开发,却忽视德育教育。人教版教材把加强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放在与基础知识教学和智能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显示了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渗透教学的全过程中,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理想教育。教材中有多位数的读写、面积计算、百分数、统计图表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说明这些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祖国的建设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用数据说明问题最有说服力,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需要借助很多实际材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序数的意义时,可以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告诉学生我国有储量丰富的资源,其中钨、锑、锡、锌、钼、钒、钛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也可以就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数居世界第三为例,让学生心中充满民族自豪感。教师处处留心掌握有关资料,经常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学习。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主要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的观点、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又充满了矛盾。如: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分与合等,知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有相互转化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数学知识也是如此。如自然数列到整数,数的概念逐步扩展;从整数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随之发生变化,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到圆的面积计算,从长方体体积计算到圆柱体体积计算,都通过把新的形体转化为已学过的形体,推导出公式等。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揭示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把运动变化的观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四)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的形成不是朝夕之功,需要组织行为练习,年龄越小,越需要指导训练。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听讲、课堂联系、作业等具体的活动形式,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专心听讲和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师有计划地训练、督促、指导、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思想教育是一个启发、渗透、感染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设计好教学,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知识体系中,使两者自然结合,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教育性,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发挥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知识为培养思维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蕴含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因素,以利于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抓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
   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使他们学习数学的活动变成一种自我需要,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用谈话的形式为思维的起点,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带入预定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二)提供思维的材料,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材料有两种:一是借助实物、模型、语言等进行感性思维的材料;二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形式进行的理性思维的材料。
   感性思维材料有利于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也是學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支柱。人教版教材为学生编排了许多丰富思维的材料,如实物、模型的图画。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其典型性,能帮助学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学会思考,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数学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习积极性首先反映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上。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使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1.设问引思。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手段之一。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掌握所学知识。在新课的讲授中,教师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架起“迁移”的桥梁,进一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探究出新知识。这种提问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启迪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鼓励多思多问。教师不但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更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多思多问,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各种质疑,要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发问,适时疏导解惑,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多思的习惯。
   3.讨论争辩。讨论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每位教师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其全面素质的目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愉快学习
   没有情感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诱发学生情感,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抓住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数学课,让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为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真诚地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和你们在一起,希望在新学年里师生共同进步。”真诚的开场白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送给他们一些期待性的话,如“希望你新学期别当小马虎了”,打开学生的心窗,让学生看到希望,体会到教师的“爱”,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使学生对学数学产生美好的憧憬,进而喜欢学数学。
   (二)成功使学生自信、进取
   学习的成功是促进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推进,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并能分别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使其心理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质疑解难,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质疑、辩论的时间,让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求真、不断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几何的组合图形时,求圆面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然后把他们的方法摆出来,进行分析、辩论、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了解题的方法,而且提高了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教育观,从观念上、意识上树立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在教学中,从整体发展着眼,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智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爱明.试论学生的素质教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
  [2]李达云.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1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