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磊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工科”和“卓越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下,针对当前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特点,从面向“新工科”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核心方向毕业设计群建设和毕业设计培养质量保障三个方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为建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助力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工科 毕业论文 产学研合作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1(b)-0212-02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的模式,助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传统工程技术与智能控制、软件工程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紧密结合。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工科”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需求和共识。而“新工科”的发展离不开“卓越人才”的培养,两者互为补充相互支撑,都要求进一步完善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等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認证”背景下,以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人才培养为对象,针对当前学生“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研究面向“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模式,建立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工程核心方向毕业设计群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闭环保障体系和考核机制,从而为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学校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1 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工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思路
从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出发,以当前“新工科”的总体要求为基本依据,结合我校的船舶和海工特色,以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本科生人才培养为对象,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为中心。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等的背景和要求下,以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为目标,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师)和企业/研究所(导师)为主体,打通“学生-企业-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培养体系,建立科研产出和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赢的培养模式;在“新工科”总体要求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一批高质量、可靠稳定的毕业设计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建设和打造一些核心毕业设计学科群进行重点培育;最后,建立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考核机制实现相应的制度保障。
1.1 面向“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借鉴相关院校和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坚实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良好的研究生工作站和校友资源,建立面向“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首先,结合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特点和要求,选择具有良好“产、学、研”合作基础的本地企业,挖掘企业产品(挖掘装载机)研发需求和学生培养的结合点;其次,通过前期的参观实习、基础培训和生产见习等基本环节,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产品研发需求和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培养目标,通过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合作,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助力企业产品研发过程和后备人才培养;最后,结合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选用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助力企业人才招聘以及促成校企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生产、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企业产品研发的“产、学、研”合作共赢。
1.2 建立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工程核心方向毕业设计群
结合当前机械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新工科”的具体导向,以智能制造、3D打印、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发等为主要方向,重点建设和打造几个毕业设计学科群/方向进行重点培育。以学生遴选、课题优选和导师团队的建设等几个方面为具体抓手,注重“学生-企业-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保持导师团队的生命力和持续成长力,激发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质量。
表1为结合我校船舶和海工特色,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案例。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从智能工艺设计、智能装备研制和新智能系统开发三个方面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和培养形式和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智能制造)相结合,并充分凸显我校的特色和行业背景。
1.3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闭环保障和考核机制
合理建立各环节的质量考核制度,从知识体系、导师分配与责任、奖惩制度等各个方面应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保障体系和政策,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三个层次的实践管理和培养梯队,联合培养企业也成立了由“工艺所所长-主任设计师-工程师-现场工程师”为核心的培养队伍,并通过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培养体系和设计计划,从而为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制度和条件保障。
构建面向“新工科”的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设计模式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都需要完善的动态监督机制,动态监督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建立从主管部门到导师团队之间的保障主体,对学生毕业论文期间的选题、开题、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进行动态监控,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考核,还需要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进行了合理的考核。
2 结语
本文提出了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工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思路,从面向“产、 学、研”合作共赢的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模式、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工程核心方向毕业设计群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闭环保障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实践。综合而言,该模式更好的贴合了当前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建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推进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田刚,徐伏,王莉,赵晓军,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47-148.
[2] 王桂林,林金朝,胡学刚.产教融合下新工科ICT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9(5):41-45.
[3] 赵国勇,董爱梅,赵彦峻,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7):248-2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