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詹剑锋
摘 要:以微课应用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有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本文总结微课、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探讨了微课的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尝试利用微课助力翻转课堂,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支撑。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26
微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新兴的互联网工具正将我们快速地拽入信息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我们现在的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土著居民,依托互联网和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知识,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依托便捷的社交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后、在家里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习的时空边界也被打破。因此,教育的方式也必须要因时而动,以微课的应用为特征的翻转课堂,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以微课应用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的优势
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将直接的课堂演示(教师讲授知识的教学环节)从课堂中移走,依托互联网终端设备,让学生在课前、在家里观看课堂演示视频,并与之互动。课堂时间则用来练习学生在视频中学过的概念、开展吸引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拓展高阶思维方式。在以微课、慕课等视频应用为标志的翻转课堂中,视频的使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辅助学习的形式,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学习,明白了这个设计初衷,我们才不会犯“为了教育信息化而使用信息技术”的错误。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既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首先,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习惯让学生回家做作业,通常这些作业要比学生掌握的知识复杂,如果学生错过了课堂上的重要内容,他们的确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最后带着挫败感和错误的认识再次回到课堂。翻轉课堂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指导那些需要更多知识的高水平学生,实现分层次的个性化教学。其次,将低阶知识的学习以微课视频或者在线模拟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课堂上教师通过核心概念来组织教学,设计有挑战性并且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解决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迁移应用,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而且在小组合作探究中,那些快速掌握了新的知识的学生,将会成为比教师更优秀的“教师”。他们会用学生的话语体系,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为陷入困境的同伴提供帮助,这将营造一种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同时也将强化集体意识。
二、翻转课堂上微课的设计、发布与应用
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微课是翻转课堂实现的必要工具,尽管我们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现成的微课作品,但最好是由科任教师自己录制。一方面,教师熟悉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困难点,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亲自录制的微课会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知识点,能看到教师的用心与投入,通过微课建立起互动连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信息专家,并且使用花样众多的科技工具会有很高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足够用心,哪怕是用手机和普通的纸笔组合都能录制成很棒的微课,若教师不用心使用,再好的工具也是毫无用处的。
鉴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现在一线的教师对PPT课件制作和课堂运用已经很熟悉了,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视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在视频中建构互动环节,设置观看微课视频任务单,让学生做简单的笔记,并让他们在论坛中有所回应。这样教师就可以知道都有谁观看了视频,以及学生是如何回应问题的。利用导学案布置适当的、激发探究欲的任务能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确保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事可做。录制完视频后选择什么样的互动平台呈现给学生,这个因学校而异,如果学校有自己的网络空间的话,就可以直接上传至学校网站,或者是一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学习管理系统。如果以上都没有的话可以选择国内的知名门户网站,如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都支持视频上传。还可以在课前的导学案上给出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视频来辅助学习。最后,学生还需要获得有效的指导,以实现与视频的更好互动。具体的参考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翻转视频,在该过程中教师可暂停视频,与学生讨论如何观看,如何思考视频中涉及的知识主题,然后让学生单独观看下一个视频,同时教师做好督促工作,确保学生通过视频正确学习。视频只是介绍知识,而掌握知识需要在课堂上。
三、微课在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上的优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深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形式,其特点是:短小精练、丰富多样、分解与重构“碎片”知识,实现所教学的知识结构个性化,利用微课助力翻转课堂能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有效支撑。
(一)利用微课加强学生对真实世界的理解
微课视频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从课本上和现实中均无法真正感知和理解的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对象,特别是自然现象和过程没有基本的感知,地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容易变得空洞。学生往往只是学会了一些高度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理论,但是无法真正理解,或者只是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但却不明白这些文本描述的事实“真相”是什么,不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人教版地理必修2《季风水田农业》这一节课为例,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很少有接触农业活动的机会,对农作物的辨识能力较差。如果学生缺乏对农业生产活动基本的感知,那他所学到的仅仅是符号化的高度抽象的概念,对原理和理论无法达到深度理解,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也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更不用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了。为此我制作了关于水稻的种植过程的微视频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先行学习,有助于理解影响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比如从水稻繁琐的种植流程和严格的农事时间的把控,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种植经验或种植历史、劳动力等因素对水稻种植的重要性,也更能体会农民在辛苦劳作中的艰辛与不易,才会懂得珍惜粮食,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微课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获取方式
传统地理知识的传授是基于教材的线性的、层级式的组织,循序渐进地推进,但是有些知识的习得是螺旋上升的,并且由于学习的时间间隔太久可能会失去时效性,而依托互联网,学生可以方便精准地获取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利用各种网络学习管理空间可以将师生的课堂讨论延续到课后,很好地衔接了现场教学与非现场教学,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来自于教师,更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从与同学的线上讨论中获得,拓宽了知识获得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且不管是从线上或者是从同学获得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的甄别和加工,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等跨学科素养。
如在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课前通过教师制作的微课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种植流程和生长习性等基础性的知识,课堂上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元阳“红河哈尼梯田”的生产场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总结传统季風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并通过微视频呈现某电商平台上关于元阳红米的众筹文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为什么元阳红米的价格比普通的水稻贵很多?(2)制约元阳县红米生产的因素有哪些?(3)“众筹”这种网络营销手段对元阳红米种植业带来哪些影响?最后以乡土农业发展为背景制作拓展微课供学生课后探究,以《“舌尖上的中国”石狮沙土萝卜销量:有人欢喜有人愁》新闻报道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通过互联网查询、实地调查等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石狮沙土萝卜品质优良但销售困难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建议。在课后的探究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并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三)微课学习增强地理学习的个性化
新课程改革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利用微课学习的翻转课堂将知识讲授部分移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开展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并且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此外,利用微课视频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的节奏,原本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知识点讲授,学生可以利用播放器进行暂停、回看,并且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在线模拟或者各种学习APP进行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系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四)微课支持了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教育中一贯关注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考察、调查和实验在地理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某些地理实践活动可能由于危险性或者学校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这时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微课程就可以体现其价值。比如通过对《航拍中国》的视频进行剪辑,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中国多样的地貌,并且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
正所谓“至繁归至简”,不管是微课、慕课还是翻转课堂,只要我们明确服务学生学习的初衷,教育者的任何一点向前的小改进都是能促进学生学习变革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许琴,李俊峰.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地理教育,2018(3).
[2]黄财高,张克龙.高中地理翻转课堂问题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7).
[责任编辑 李 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