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讨论式教学——给教育留白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崔英花

  摘 要:在知识快速增长和更新的时代,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思辨,在独立完成专题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领悟知识。讨论式教学起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开放思维的作用,很好地体现了在教育领域里的留白理念,因此如何很好地实施讨论式教学并提高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认真设计讨论专题,加强过程沟通和监督,把考核指标落实到过程的细节中去,就会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形式,是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对工程专业教育方法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留白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0-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03
   在教育行业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传授一杯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知识、技术呈交叉爆炸式发展的年代,往往这个知识点还没形成体系,就已经被新的技术所取代了。因此对当今从事专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一些新建专业,新开展工程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教师一桶水的储备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教师不仅需要海量的信息,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这对教师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现状要求这些专业教师要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应对高速发展的教学需求。教师在疲于应付这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的需求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否还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鱼”是不断变化的,需要长期跟进与更新的,而且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不是短短的课内时间就能覆盖的,为何不锻炼学生“渔”的本领呢?让学生在学生时期就通过一定教学形式,培养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这种在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或治学态度也是许多教育大家一直主张和支持的一种教育理念。例如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提到不言之教,即留白教育,主张学生的自由学习,强调意义学习,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的自主学习[1]。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让学生自己在思考、辩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体现“知识再创造”过程[2]。第斯多惠、怀特海提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与鼓舞[3]。诺丁斯提倡课程民主,即教师主持,学生互动研讨,自主构建的教育模式[4]。因此,在新工科大背景下的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一、讨论课实践执行过程中常遇问题
   (一)学生对选题无所适从,有选题不当、扎堆等现象
   在初期选题过程中,学生对课程了解不多,如果不加以适当引导,很容易出现选题与课程关联不大,题目难度不适宜,题目涉及面太宽泛等现象。这些选择造成的后果,要么就是题目太难,学生已有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容易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学生完成度太低。要么题目太简单,完成作品太科普,失去讨论的意义。还有学生有盲从现象,大家一窝蜂选择相似的研究主题,一个班只有一两个方向,大家都在做重复性工作,显然这些都是不合适的,需要任课教师充分组织、布置和协调。
   (二)学生提交作业质量不高,只是资料的罗列和堆积,加工处理能力不强
   学生提交作业只是一大堆知识的罗列、堆积和拼凑,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更没有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辨加工。没有达到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再创造的目标。这就失去了讨论式作业布置的意义。因此将这一环节落实并执行好,是讨论式教学执行成败的关键。
   (三)学生有拖沓、应付延迟等问题
   部分同学对这类作业重视不够,有拖沓,延迟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到最后一刻才开始提笔动工。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最后呈现讨论效果很不尽如人意。
   (四)学生有浑水摸鱼、不劳而获的情况
   受课时及题目难度影响,不能保证每人一个题目。由于学时所限,在大班授课时,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就会有多人一组的情况。多人共同研究相同题目,可以互动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并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但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学生浑水摸鱼,坐享他人劳动成果。
   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情况,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讨论式教学方案,从选题、过程管理、课堂展示、考核评估等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开展工作。
   (一)教师要充分组织和布置,提供相应的备选题目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选题参考,并告诉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提供的参考题目。在每次讨论课动员阶段,都会把每一个参考题目做详细阐述,让学生弄清楚该主题方向,意义,研讨重点,最后要达成的目标等等。让学生在选择之前对即将展开的工作有明确的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凭借个人兴趣、专业特长进行选择和取舍,有的放矢。并能很好地减少讨论主题的重复和过于集中的情况发生。学生自选的题目也要提前跟教师沟通,以把握学生选题和课程的关联性,控制其难易程度,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这些沟通和协调可以通过线下执行,确保学生选择课题在课程覆盖范围内并且难易适中。
   选题大概需要两至三周的时间,需要教师提前提供参考题目供大家选择,随后还要对初选方案进行协调,避免扎堆重复,对自选题目还要进行沟通商定,拟出最终选题方案。
   (二)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反復打磨中提炼升华    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深入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对主题理解由繁入简,由简入深的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专业资料,抓住主线,凝练主题,对各种问题进行专业解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充分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必要的帮助。采用这种方式把学生的主动和教师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协助学生将拼凑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量体裁衣变成自己设计的有主题,有层次,有深度,有创意的讨论作品。
   (三)加强过程的监督管理
   平时要敦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建议每名学生都要与教师做一次以上的线下过程进展汇报。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学生在最后一刻才动手准备的发生概率。并严格考核标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该项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提早行动起来。
   (四)控制小组人数在适当的范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过程出力并受益
   要把讨论式作业的人数控制在适当范围,另外在题目设置中划分出知识小结点,题目化整为零,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同一个大前提下互相讨论交流,又因为有各自独立的任务而有独立的工作量。达到既分工协作,又团结互助的目标。
   (五)考核标准要从监管到整个环节
   考核标准从过程中、课堂展示与讨论和后期总结这三个方面来评价,把讨论课的整个过程管理起来。过程管理以学生在讨论准备过程中的沟通情况作为评判依据。这样既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同时也能敦促学生在平时多下功夫,让学生重视起来,避免学生在后期仓促应付。展示阶段主要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学生表达及解答问题上来衡量。后期总结主要从学生提交的讨论报告来衡量,看学生是否结合教师和同学提出的建议,整理修改材料,完整地表达整个作品。
   通过整个讨论式教学的实施和过程严格管理与落实,让学生在过程中主动地解决问题和困难,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选择和取舍能力。在学习和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面临着许多的选择,这时会需要当事人对目标对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例如题目难度,与自己知识、兴趣匹配度、驾驭能力,预期目标完成度等等。虽然讨论题目还不能将这些方面完全覆盖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要考验学生的对问题理解的敏锐度,对主题选择和个人能力的匹配度的把握程度,锻炼学生在面临多重选择的时候,有知己知彼,正确选择和取舍的能力。(2)学会使用专业检索技术,收集专业技术资料,而不是普通的科普文章。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抓主线,深挖掘。(3)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习惯了被布置,被安排。一旦有这种无论从内容和时间上都高度开放自由的题目,就很容易无所适从。无论从技术完成角度还是时间安排上都缺乏自主规划的主动意识。因此通过该项任务的布置,锻炼学生自主规划进程和自我管理的技能。(4)锻炼学生之间的既有分工又有互助,根据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既不能将个人意愿强加给他人,又不能大家各自为战,四分五裂。工作中互相配合,主次分明,既有核心凝聚力,又要发挥个体的创造力,这需要参与者能够很好地平衡和协作,才能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总之,学生通过讨论作业认真参与与实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一定方向学习任务,拓展了专业知识外延与内涵。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整个过程,学会课题的理性选择,学习利用专业的检索工具搜集文献资料,消化理解资料,明晰要解决问题。学会甄别、取舍材料,凝练中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思辨,学会交流和讨论,将知识理解完整、透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展示能力,通过汇总材料,编辑文档,提高使用各种办公编辑软件,例如制作PPT,视频剪辑、各种绘图软件等等。通过更深入的学习,部分同学还尝试利用编程软件学习建模,逐渐将专题讨论内容上升到学术研究的高度,更加提升了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符合留白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很好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形式,是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对工程专业教育方法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卡爾·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姚勇.发现教学法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69.
  [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潮升.内尔·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95.
  作者简介:崔英花(1973.12— ),女,朝鲜族,吉林蛟河人,教授,研究方向:射频识别,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9年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经费(5111910812)支持《专题汇报讨论式教学方法分析与研究》(编号2019JGYB14)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7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