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鹭达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涵盖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的课程。由于涉及的自然现象和天文地理等知识都是基础性较强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观察、实验、演示和讲述等情境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早的树立科学精神,并在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中学会学习,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科学 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展,要在新时代新视野背景下,以提高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学核心理念。遵循科学文本内容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只源于本学科学习内容的特点,完全依赖文本内容进行讲课或单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都不是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
  一、情境教学对学生科学学科学习的深远影响
  小学科学文本的教学内容,既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是对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科学思想的启蒙教育。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实验、演示和讲述创设接近学习内容的环境,让学生在直接的身心体会和情感带入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的感知和认识,从而对知识结构的体系和蕴含其中的科学道理有着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理解。小学科学文本内容采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科学道理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更深奥的科学知识自行探索的学习兴趣。如苏教版教材《土壤与生命》单元的学习:土壤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但土壤的构造成分学生却了解不多。因此,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地质环境保护的认识就会比较薄弱。教材对此设计了四部分知识,从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到“土壤的保护”,逐步深入进行科学角度的介绍,教师再布置学生“养一盆自己的绿植”这样的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通过真实的情境体会,就能引导学生从了解土壤概况开始,去了解土壤的成分、肥力以及如何保护土壤,逐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时代新理念。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观察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的、学习提纲,用学生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辅助工具对学习对象,进行直接的观察从而获得知识和认识。观察法适用于生活经历和日常经验都比较欠缺的小学生,在教师结合预先设置的自然情境中,进行直接的观察。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适合学生对植物动物、天气气候、岩石矿物、宇宙星空等内容的学习。如苏教版《关心天气》单元的教学,针对小学生通常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的事实,要求学生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坚持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养成主动关注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的好习惯。
  2.实验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学生对科学知识求真求实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让学生亲历观察、参与、思考、动手的学习过程,实验法应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直观上的结果。实验法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教学苏教版《果实和种子》一课: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多种水果,让学生根据果实来源,进行单果、聚合果、复果的分类;要求学习小组对研究对象苹果果实进行剥离果皮和切割果肉,对其中的种子进行观察;讨论还有哪些果实里面有“种子”?香蕉和砂糖橘有种子吗,为什么?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再画下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课的教学内容融合,使学生经历“预测——解剖——观察——记录——表达”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预测、实验、观察、讨论等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研究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演示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者模具、多媒体教学工具等,示范性的科学实验。教学中演示法的应用是针对实验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以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以求达到演示内容表达的深刻的知识内涵浅显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教学苏教版《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教师通过演示“水火山”的喷发来研究热水在冷水里怎样流动,学生观察到玻璃缸中红墨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水面上形成了一层,一座“水火山”喷发了……演示实验化枯燥为生动,将不同液体的溶解、分离与混合等现象呈现在课堂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科学内涵的情景再现,学生对液体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液体属性(形态、密度、粘稠度)以及液体的变化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4.讲述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讲述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习知识的事实、论证事理进行的描述。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关系到对知识点内涵的呈现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会被激活前概念,通常适用于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高年段学生。高年级学生通过已有的实践经验,不但能延伸理解,而且还可以实现自我想象知识内容如何存的自我情境创设。如教学苏教版《遗传与变异》单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却又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教师讲授一百多年来遗传学的发展过程,讲述孟德尔做豌豆实验、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讲解“骡子、狮虎兽、安康羊、白化病、多色玉米、无籽西瓜、克隆、转基因、太空育种”这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对当今生物研究领域的惊人成就有所了解,知道生物学家为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科學家们可以利用遗传与变异现象,开发生物新品种为人类造福。
  三、应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科学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而且要争取情境创设的直观、具体和生动性,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宜太长,要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段完成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其次,情境的创设要紧扣知识点,不能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学习主体知识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错误;再次,教学情境创设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学习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不是一种教学环节上的做秀,形成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课堂教学流程;最后,创设情境要把科学性与建构主义思想融入其中,追求的是科学角度的真实可靠,不是为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而进行的虚构和假想。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要通过真实客观的语言、图片、实验、微课、多媒体应用、课外动手实践活动等给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准确、具体的第一印象,科学教育要做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使他们成为能发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的人。
  纵观小学科学文本的知识体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观察法、实验法、演示法和讲述法是开展学科教学的创设教学情境的首选方法。教学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对学生提高学科的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对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的深远影响,归纳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应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今后的学科教学奠定了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启蒙.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小学科学教学[J].黑龙江史志,2014,(07):32.
  [2]石向花.论学生对中学化学概念认知的发展[J].新教育,2010,(1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5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