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黄素甲醚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志敏 侯发民 吴琴芳

  摘 要: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病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效明显,增产显著。其中,浓度为12.5~25.0mg·L-1的0.5%大黄素甲醚AS与浓度为166.7mg·L-1的25%嘧菌酯SC,对刺梨白粉病的抑菌作用和防治效果相当,且产量与增产率均显著高于25%嘧菌酯SC。因此,0.5%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显著,可代替化学农药实现绿色生产,在生产上可推广使用,12.5~25.0mg·L-1为推荐使用浓度。
  关键词:刺梨;大黄素甲醚;白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8-0087-04
  Abstract: The control effect of physcion AS on powdery mildew of Rosa roxburghii was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the indoor antibacterial test and field control effect test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cion AS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powdery mildew growth, application of physcion AS had obvious field control effect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Among treatment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physcion 0.5% AS at a concentration of 12.5~25.0mg·L-1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166.7 mg·L-1 azoxystrobin 25% SC, and the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of azoxystrobin 25% SC. Therefore, physcion 0.5% AS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powdery mildew of Rosa roxburghii, and could increase obviously in yield. It could replace chemical pesticides to realize the green production. and it was used in production, and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was 12.5~25.0mg·L-1.
  Key words: Rosa roxburghii Tratt.; Physcion; Powdery mildew; Control effect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其果实是我国特有的第三代新兴水果,营养丰富,抗氧化能力强[1-2],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四川、西藏、陕西、湖北等地,其中贵州省的栽培面积最大。近年来,在刺梨主栽区,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尤其在湿度较大、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病速度快,危害严重。刺梨白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花蕾、花瓣及幼果等器官,影响植株的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阻碍了刺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4]。
  目前,生产上主要是施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刺梨白粉病,如嘧菌酯、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等[4-5],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药残留等问题,且对人畜造成危害[6]。因此,生产中提倡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不污染环境、易于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等優点,是代替化学农药的最佳选择,对于保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黄素甲醚属是从廖科植物的根或茎中提取出的一种蒽酮类化合物,具有杀菌功效[7]。研究表明,大黄素甲醚对黄瓜白粉病、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8-10],但目前尚未见大黄素甲醚在刺梨白粉病防治中的研究文献。为此,笔者根据刺梨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大黄素甲醚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旨在为防治刺梨白粉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刺梨园进行,海拔1400m左右,年平均气温14.8℃,年日照时数1160h,年降水量1100mm,无霜期280d以上,湿度较大,刺梨白粉病发病较重。试验地为5年树龄的刺梨园,株行距为1.5m×2m,果园肥力中等,常规管理。
  1.2 供试材料
  1.2.1 品种 供试品种为易感白粉病的贵农5号。
  1.2.2 药剂 0.5%大黄素甲醚AS,购于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稀释药剂浓度如表1。25%嘧菌酯SC购于先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施用浓度为166.67mg·L-1,施用浓度参考严凯的研究[11]。
  1.2.3 白粉病病原菌 白粉病病原菌材料采自刺梨园自然发病的植株叶片。2018年3月下旬,于刺梨白粉病发病初期收集自然发病的叶片,白粉病菌单菌落于PDA培养基中培养,经6次分离纯化后用于后续试验。
  1.3 试验方法
  1.3.1 制备含药培养基 将药剂用无菌水配制成如表1所示有效浓度的药液,将不同浓度的药液按1∶100的体积比加入到灭菌后冷却到40℃的PDA培养基中[12],充分混合后倒入培养皿,以加无菌水的培养基为对照(CK)。   1.3.2 大黄素甲醚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试验用打孔器(d=5mm)截取纯化后的病原菌菌饼,接种到含药和空白对照培养皿中央,菌丝朝上,放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每处理重复3次,待对照菌落直径大于培养皿直径2/3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mm),取平均值,计算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5×100]
  1.3.3 大黄素甲醚对刺梨白粉病田间防治效果的试验 田间试验将大黄素甲醚设置6个浓度(如表1),25%嘧菌酯SC作为对照药剂,以施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选取植株生长一致的刺梨地块作为试验小区,每小区面积为66.7m2。用手动喷雾器于2018年4月10日进行第1次施药,共施2次,间隔7d,施药时叶片的正反面要均匀喷药,以叶片不滴水为宜。于施药前及药后7、14d调查发病情况,每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进行调查,重复3次。刺梨白粉病叶片病害分级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3],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1.3.4 产量统计 果实采收时,统计每个小区的产量,并换算每hm2的产量。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软件ANOVA过程进行方差分析,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黄素甲醚对刺梨白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利用培养基法测定不同浓度的0.5%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AS(浓度为7.5~25.0mg·L-1)对刺梨白粉病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表2),病原菌菌落直径,大小随浓度的增大而变小,抑制率提高,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抑菌效果无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浓度为12.5~25.0mg·L-1的0.5%大黄素甲醚AS处理后,各处理间刺梨白粉病病原菌菌落大小、抑菌率无明显的变化(P>0.05),且与25%嘧菌酯SC化学农药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0.5%大黄素甲醚AS有效浓度为12.5~25.0mg·L-1时,对刺梨白粉病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与浓度为166.7mg·L-125%嘧菌酯SC抑菌效果相当。
  2.2 大黄素甲醚对刺梨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连续2次施用0.5%大黄素甲醚AS后,刺梨白粉病的病情指受到了明显抑制(表3),随着浓度的增加,病情指数逐渐降低,防治效果提高,但当0.5%大黄素甲醚AS浓度增加到12.5mg·L-1时,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与浓度为166.7mg·L-1的25%的嘧菌酯SC无显著差异(P<0.01),并且浓度大于12.5mg·L-1时,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反而浓度增加到25.0mg·L-1时防效指标略有降低。这可能由于外在环境条件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与化学试剂防效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浓度为12.5~25.0mg·L-1的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166.7mg·L-1的25%嘧菌酯SC防效相当。
  2.3 大黄素甲醚对刺梨产量的影响 施用0.5%大黄素甲醚AS后,刺梨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不同浓度处理组产量、增产率明显高于CK组(表4),随着0.5%大黄素甲醚AS施用浓度增加,刺梨产量、增产率均相应提高,增产幅度较大的是浓度为12.5~25.0mg·L-1处理组,增产率达到了172.98%、175.17%、171.61%,这3组处理的产量和增产率明显高于25%嘧菌酯SC化学药剂处理组,分别高出24.63%、26.83%、23.26%,且3种浓度处理间产量和增产率无显著差异,浓度为7.1~10.0mg·L-1的处理组产量、增产率均显著低于25%嘧菌酯SC化学药剂处理组。因此,施用浓度为12.5~25.0mg·L-1的0.5%大黄素甲醚AS能显著提高刺梨的产量,增产效果显著,且优于25%嘧菌酯SC化学药剂。
  3 结论与讨论
  0.5%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随浓度增加而提高,有效浓度为12.5~25.0mg·L-1时,对刺梨白粉病病菌菌絲的生长抑制效果与浓度为166.7mg·L-1的25%嘧菌酯SC抑菌效果相当。连续2次大田施药后,0.5%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浓度为12.5~25.0mg·L-1的大黄素甲醚AS,施药后防治效果达77%以上,与166.7mg·L-1的25%嘧菌酯SC防效无显著差异,产量和增产率均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处理组,增产明显。
  由室内抑菌试验和大田防效结果分析知,0.5%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病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和防治效果,浓度为12.5~25.0mg·L-1的大黄素甲醚AS与浓度为166.7mg·L-1的25%嘧菌酯SC化学药剂对刺梨白粉病的抑菌作用和防治效果相当,且增产明显。因此,浓度为12.5~25.0mg·L-1的0.5%大黄素甲醚AS可以作为防治刺梨白粉病的有效植物源农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施用方法为,在刺梨白粉病未发病前喷施,采用喷雾法,每隔7d喷1次,至少施用2次。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植株发病情况,酌情调整浓度和施用次数。
  前人研究表明,大黄素甲醚对大麦和黄瓜白粉病的控制效果良好[14]。任红敏[15]在研究10%大黄素甲醚对黄瓜白粉病的抑菌活性影响中表明,大黄素甲醚对黄瓜白粉病病菌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与本试验的结论相似。植物源农药的药效不稳定是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大黄的化学稳定性非常好,试验中也发现,0.5%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生长期间的光、温等条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田间试验也证明12.5~25.0mg·L-1的0.5%大黄素甲醚AS能有效控制刺梨白粉病的发生,提高产量。本试验仅开展不同浓度大黄素甲醚AS对刺梨白粉的防效研究,而诸如大黄素甲醚与化学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效如何、大黄素甲醚对植株生理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等问题,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Yang Q Q,Zhang D,Farha A K et al. Phytochemicals,essential oils,and bioactivities of an underutilized wild fruit Cili (Rosa roxburghii)[J].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2020,143:1-8.
  [2]Liu M H,Zhang Q,Zhang Y He,et al. Chemical analysis of dietary Constituents in Rosa roxburghii and Rosa sterilis fruits.[J]. Molecules,2016,21(9):1-21.
  [3]嚴凯,罗泽丽,胡芳丽,等.刺梨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1):119-122.
  [4]张艳杰,王斐,欧春青,等.梨树白粉病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7):23-27.
  [5]冉继平,闫岩,王明力,等.刺梨白粉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初探[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3):146-154.
  [6]聂继云.我国果品农药残留限量新变化[J].中国果树,2017(3):96-100.
  [7]张弘,姬兰柱,李淼,等.大黄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J].农药,2008,47 (7):537-539.
  [8]Yang X J,Yang L J,Wang S N,et al.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physcion and chrysophanol on plant powdery mildew[J].Pest Manag Science,2007,63(5):511-515.
  [9]杨立军,龚双军,杨小军,等.大黄素甲醚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J].农药,2010,49(2):133-135.
  [10]薛敏峰,向礼波,龚双军,等.0.5%大黄素甲醚水剂等药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评价[J].湖北植保,2017(01):14-15.
  [11]严凯,王金利,周园,等.5种杀菌剂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2018,57(8):609-610.
  [12]毕江涛,马萍,杨志伟,等.药用植物柽柳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13,22(3):132-138.
  [13]张凯,曹凯歌,刘伟中,等.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农药,2019,58(09):694-696.
  [14]Choi G J,Lee S W,Jang K S,et al. Effects of Chrysophanol,Parietin,and Nepodin of Rumexcrispus on Barley and Cucumber Powdery Mildews[J]. Crop Protection,2004,23:1215-1221.
  [15]任红敏,王树桐,胡同乐,等.大黄酚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8,38(5):526-531.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5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