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局部印象”到“整体感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大梅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这是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兹的诗文与教育理念。而这些“语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孩子又是怎样来表达沟通的?即便是进入当下的新信息时代,我们也只能在网络与冷却后的文本中隔空意会。恰巧近年来在笔者的追踪观测中,细细小小的窥见“玩泥”竟是幼儿早期表达自我的一种“语言”,于是不禁再生对瑞吉欧的敬意。本文内容与图片资料均来自笔者在家庭亲子实验与同龄个例幼儿实验中的观测总结。
  幼儿早期的玩泥是饱含趣味的游戏:摔摔打打、嬉戏言语、捉弄共情;是模糊概念的物象:片形象征、条状肢解、堆砌状物;是一个需经“翻译”的童话世界;是幼儿与世界“对话”的一种独特语言。
  在幼儿早期自由自在的玩泥游戏中,存在很多让人难以辨认的形象。但幼儿自己却极有兴致地为其命名,与其玩耍,情溢于言表。在幼儿不断“翻译”下,我们才读懂了幼儿的玩泥游戏,读懂了幼儿对泥形的构建过程与这种独特的表达语言。在日常玩泥中,我们发现幼儿常常痴迷于制作同样的造型,他们愿意一次做十几条蛇,十几架飞机,二十几个小人,有时形象完全一样,有时做着做着形象就变了。如果将制作进程联系起来观测,例如幼儿三个月以来制作的飞机、半年以来制作的人物、1~3岁以来制作的泥形,我们能够惊异地发现幼儿对造型的研究是一个趋向自我构建、自我实现的过程。玩泥的形象会越来越清晰、立体、完整。这其中隐藏着幼儿对泥立体造型的认知、把握进程,即从“局部印象”到“整体感觉”的过程性构建。
  幼儿早期泥造型的构建过程经历了从单一玩耍阶段向模糊造型阶段,从模糊造型阶段向具象命名阶段,从具象命名阶段到完整构建阶段的三段过程。其中单一玩耍阶段时间较短,一旦幼儿掌控了泥的可塑性特征之后,他们很快就开始了对被塑对象“意义”的表达。具体过程性特征如下:
  一、物体局部印象代替整体特征
  从幼儿能够玩泥开始,他们便着迷于泥的可变性与可塑性特征,在泥的丰富变化形态里寻找它是什么?它像什么?这个与泥的最初互动通常发生在1~2岁。于是,幼儿有了对泥的形象意识,他们开始将泥形象命名为蝌蚪、虫子、衣服、袜子、眼睛、神仙,等等。这些幼儿命名的形象不经解释,成人完全难以理解,因为它只具备物体的局部特征,如虫子只是体积相像,神仙只是体态相像,衣服袜子只是颜色相像。随着观察思考的深入,幼儿学会了用泥制作复杂的物体局部,如桌子、鸟、头等。这些物体的形状虽然模糊简单,却是幼儿对物体局部的特点思考和理解过程,也是幼儿对泥的局部细节立体探索的开始。它是一个从表现某物一两个局部特征到表现很多该物体局部特征的学习过程,这也标志着幼儿玩泥表达局部印象能力的开端,也是具象命名阶段的开始。
  二、逐渐丰富的局部细节
  当幼儿发现自己能够用泥制作出物体局部的时候,幼儿兴奋起来,自信起来。他们开始反复地研究同一个物体,可能每次都研究同一个局部,也会出现每次研究不同的局部。这一阶段通常会巩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大约在幼儿2岁半到3岁半期间。如幼儿反复制作飞机,一开始只研究很多有机翼的飞机,接着研究有机翼有轱辘的飞机,后来转向研究飞机尾部,再后来研究飞机螺旋桨。有时可能有轱辘的飞机就没了尾部,也可能有螺旋桨的飞机就没了轱辘,这些飞机造型都是幼儿对某一两个局部的探索。(如图1)很长一段时间,幼儿都是乐此不疲地迷恋于对飞机局部结构的探索,这是幼儿完整构建立体造型阶段的前奏。
  又如,幼儿刚开始用泥表现难度较高的人物造型时,只有头和身体,过一段时间的人就有了手指和脚趾,再过一段时间的人有了头发,可能下次有手指腳趾的人没有头发,也可能下次有头发的人没有手和脚。(如图2~4)
  三、形成整体泥造型
  随着幼儿对表现泥细节经验的大量探索与积累,某一天,幼儿制作的一个对象终于完整地浮现出来。幼儿能将所有试验过的细节特征都集中表现出来,那一天宛若蓝图实现一样让人惊奇。如幼儿制作出具备完整头部特征的站立老虎,有长头发、五官、胳膊、腿、手指、脚趾的女孩等(如图5~6)。这些泥形开始具备了幼儿所探索的细节特征,局部造型和细节也开始集中在一个泥形上,从而使泥形生动、丰富、饱满起来,并常带有原始的、本真的艺术味道,该阶段的泥造型成人已经可以“欣赏”。完整的泥形是幼儿反复零散实验直至整体驾驭组合的结果,通常物体细节的组合都需要反复试验并跨越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很多表达对象都趋向立体、完整,这便是幼儿整体构建泥造型的开始。此阶段因环境供给和玩泥次数的差异,在不同幼儿身上的体现有所差异,大多在3~5岁阶段。
  四、关注物体之间的关联性
  随着完整、立体的整体泥形阶段的日渐巩固,下一阶段,幼儿开始关注事物之间的互相关联。幼儿用泥形能将事物归类概括,能举一反三,能在一次玩泥中制作出同类事物,如衣服、帽子、裤子、鞋,老虎、兔子、牛、小狗;或有关联关系的事物,如火车、铁轨,花盆、花,超人、怪兽等(如图7~9)。这些造型可能还会有立体感上的不完整,但它却是幼儿尝试有难度造型的开始。幼儿视野的开阔与逻辑思维的发展不可小觑,也许有一天幼儿又会用泥做出一些不仅有关联还有故事情节的事物,那将是幼儿泥造型表达能力的再次升级。
  幼儿玩泥的过程就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物体到丰富场景的构建过程。它揭示出幼儿立体造型的思维发展规律,技巧探索、碰撞的早期内部认知规律,也揭示了儿童脑发育的散点区域连接功能与整体促进协调并进的生理发展规律。幼儿玩泥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逾越、不可替代,我们只有顺应幼儿泥造型的立体发展顺序与规律,适当的帮助、引导,才是对幼儿学习的有益促进。否则,我们所传授的立体泥工技巧可能就会限制着幼儿本真的学习,干扰着幼儿的学习潜能,封闭了幼儿学习的通道而不自知。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期幼儿的玩泥活动,才初步读懂什么是儿童的“语言”。常感动于那些稚拙的形象、趣味的话语、曼妙的故事情节,仿佛浸身幼儿构建的童话世界,不自觉地便走进向幼儿学习的奇妙之旅,由此凝神反思——幼儿艺术教育的本源是否是反向向儿童学习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9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