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是衡量每个人社会责任和品格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立足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展开高中政治教学既是对学生社会能力和社会责任的锻炼,又是帮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方式,运用情境式教学的方式可以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文章主要从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困难以及在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的措施入手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1-001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的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学校开展政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但是也有许多难以改变的问题存在于教育改革中,比如传统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束缚,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必须注重创新。
  一、对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时代变化和教育变化的要求可以看出,社会竞争和国际竞争不断推动着我们前进,国家对人才培養和需要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调查研究有如下表现。第一,在高中学习中政治教学在某些教师的心中只被看作一种考试必需业务,也就是说某些教师把政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形式考核上,反而忽略了对学生政治素养的教育,过于看重高中政治的成绩。第二,某些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严重地消磨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耐心。单方面的知识教育和灌输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第三,高中政治已经不是简单的道德教育和好坏判断,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表现,它与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社会制度以及哲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某些政治教师让学生啃课本,而没有真正地发挥政治教学的作用,导致学生并不能结合社会现实培养核心素养。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的主要内容分析
  1.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认同感
  高中时期的政治教学已经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归根究底高中政治教学还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和主流价值观以及政治认识的培训。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全方位且准确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明白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组成等,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等角度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我国政治制度,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的尊重与认同。
  2.对学生进行精神培育
  高中政治的经济内涵、政治内涵、文化内涵本身来说就是一种理性且优秀的精神风貌,这种良好的精神内涵可以引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为此不断付出努力,可以让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社会价值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帮助人们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精神世界。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健全、向上的积极人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社会责任,并在一系列美好的行为教学中发挥高尚人格和社会价值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人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自身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对高中政治教材中政治内容和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活动参与感和责任素养时要多下功夫。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核心素养下的政治教学首先要从公共活动中获得学生社会属性的提升,通过参与公共活动和事业锻炼自己的能力水平与素养,既可以得到政治成绩的本质提升又可以获得政治能力与素养的进步。
  三、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
  1.围绕时事政治热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关注热情
  我们在前文中有说过高中政治是包含了时事政治与新闻热点的深层次政治,因此高中政治教学首先要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做一个核心定位,政治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必要性以及应对社会问题的可行措施,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前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再加上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思维交流和经验分析获得不同的政治学习思路,一旦从中有了收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政治生活的魅力与乐趣所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社会新闻和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从情境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把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运用幽默风趣有内涵的语言对本节课做出讲解,之后可以留给学生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重点内容。为了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关于政治新闻的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认同感。
  2.创设主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代理念下的核心素养主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的考验,又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创设趣味竞答的情境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趣味竞答中不设定标准答案,让学生根据同一个核心题目分成思想观点不同的三个小组,通过政治知识竞答和讨论把课堂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展现政治课堂的主人公意识,更加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这种创设趣味竞答的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思考,通过不同的情境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以“神奇的货币”这一章节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可以提出“没有货币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假设,让学生充分调动更高一级的逻辑思维,当课堂氛围和思想意识到了一定程度再进一步提出“商品交换的方式?物物交换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政治素养融入课堂。   3.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深入学习并了解我国的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应用国家法律政策帮助自身发展或者维护合法的权益。以“政府的职能”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在带领学生了解政府职能的同时还可以列举一些政府不作为的例子,让学生更明显地区分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从而加深本节课的印象。同时,在这种区别对比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点分析政府不作为的行为原因,在一步一步的学习中了解政府的构成和权力范畴。为了锻炼政治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举行课堂辩论赛,首先选择一个正误有明确划分的法治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國家具体法律条例对此进行辩论,在这种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开发和利用,对待法治问题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
  4.通过情境教学,深入挖掘内容
  情境教学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处于实际的思考之中,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所以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应用不仅要利用教材中的书本内容而已,还应当通过情景的构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思考与知识探索过程之中形成自我政治意识与为人处世的逻辑观念,等等。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借助情境的创建,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使得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再通过情景的构建实现知识点的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内化和理解,进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5.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政治思维
  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主要是以一些政治专业内容以及情感思想的学习为主,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自身的能力有限,在面对大量教材内容时,往往会认为无法理解,甚至会认为教材的内容都是一堆大道理,找不到相应的学习意义,更无法将自身的发展与其联系起来,也就是没有形成一定的政治学习思维。而核心理念下的政治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理解政治课程的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到自身学习生活之中。通过教学能够将教材中的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政治知识,与政治知识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逐步养成政治思维,实现知识的思考以及运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政府的职能管理服务”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寻找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资料。教师可以以高考为例,让学生探究高考期间考试地点与交通部门的线路规划情况。教师让学生站在高中生的角度思考:“政府为什么这么做?其目的以及意义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运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资料,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政府职能以及特点,并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政治学习思维。
  结 语
  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的开展无法脱离时事热点、社会新闻而独立进行。只有充分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的课堂才是核心素养教学下的政治课堂,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建立起不同的情境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政治素养的提升与政治能力的锻炼,成为一名出色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立足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浅析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教学实践[J].新课程(下旬刊),2018(5):30-31.
  [2]张志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5(12):59-62.
  [3]李 军.核心素养要素完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探析[J].考试周刊,2018(42):146.
  作者简介:雷行铭(1975—),广西南宁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1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