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在音乐治疗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路凯程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奥尔夫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原本性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体验的音乐活动。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多重感官的音乐体验活动。它在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上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刺激反應。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融入音乐治疗领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奥尔夫教育的理念及本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儿童对集体活动的成就感;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33-01
  【本文著录格式】路凯程.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在音乐治疗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20,03(06):233,235.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于1926年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原本性”为标志,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就是最接近土壤的、自然的、能为每个人学习和体验的一种最原始的人类活动。原本性的音乐活动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即兴性、参与性特点的音乐活动,也是最能表达人们内心真实情感的音乐活动,奥尔夫正是以这种手段来实践回归自然的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还体现出元素性、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多元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在以“原本性”为核心所开展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共性特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从创立至今,经过近9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视角来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成为20世纪全球范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治疗领域的应用,重点在于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帮助特殊儿童进行身心的康复训练。
  对于奥尔夫本人而言,他并没有有意识地将他的音乐教育方法与音乐治疗相结合,其最初的音乐教育理念及方法只是针对正常儿童群体而不是针对特殊儿童,但他的方法中很多原则都与音乐治疗领域的原则相吻合。第一个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文献是朱迪思·贝文(JudithBevans1969)的一篇报告。她根据奥尔夫“所有儿童都在不同的水平上有能力进行创造和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首先在盲人儿童学校使用奥尔夫方法。此后在很多治疗领域中,奥尔夫教学法与音乐治疗的融合越来越普遍,最重要的出版物有:盖特伍德·奥尔夫的著作《奥尔夫音乐治疗法:活动推动儿童发展》《奥尔夫音乐治疗的核心概念》以及卡罗尔·比特康的《相同与差别:临床与教育中奥尔夫方法的应用》等。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音乐治疗的很多方法是吻合的,其中包括音乐、语言、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节奏感的训练,即兴性的引导,创造力的培养,多重感官的体验以及器乐与多声部结构的训练等。
  首先,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也是人与人之间表达与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中的呼吸、吐字、发声、语音、语调、语气、语义等与歌唱有很多的共性,语言与歌唱都可以作为情绪的表露与交流的载体,这样看来语言非常具有音乐的特性。奥尔夫从儿童的音乐表现中受到启发,发现了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奥尔夫将语言融合音乐的教学首先是从节奏朗诵入手的,但核心仍然是寻找人的原本性,平衡地、健康地发展是奥尔夫的目的;其次,结合动作的音乐教育,也是基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人的动作是通过听到音乐之后自然而然的身体的律动,也就是对音响声音即兴作出的身体动作反映。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方法包括声势,声势是人类最原始、最直接的交流情感、表达情绪的一种动作方式,比如拍手、跺脚、拍腿、捻指。除声势训练以外,还有包括结合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在时间、空间的运动或配合音乐游戏进行表演等。动作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达到儿童身心的平衡发展,其次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及创造能力。同时,这种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表现力。由此,基于融合音乐、语言、舞蹈、动作的音乐活动,对于特殊儿童群体,比如在自闭症、孤独症、交流障碍的儿童中,这种方法能很好地针对特殊儿童心理进行干预,改善心理的状态。这种治疗活动作为一种刺激物,可以引发特殊儿童对集体活动的成就感,在治疗活动中,儿童通过多重的感官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人际互动反应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奥尔夫乐器的应用。奥尔夫基于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为儿童设计了一套以节奏性为主又与人的机体相近的、易于即兴演奏的乐器。这套乐器音准精确、音色优美,包括有音高的音条乐器及无音高的打击乐器及弦乐器和管乐器等。
  在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由于每个儿童的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爱歌唱,并且由于低龄儿童由于声带肌肉还处于非常娇嫩的时期并不适合经常歌唱。而器乐的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问题。亲自参与乐器的演奏就是通过乐器来表达情感,乐器在这里就是一种工具和媒介,来推动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集体的器乐合奏中,每个儿童都会承担着某一种乐器的演奏,每个儿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需要较强的注意力、较高的纪律性,要听从指挥的指令,还要兼顾与同伴的合作。每个乐器都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担任主奏乐器,也可能让位给其他乐器作为合奏乐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参与活动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这种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儿童在参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是奥尔夫器乐教学活动社会功能的体现。奥尔夫乐器已经应用于临床的音乐治疗中,治疗师根据设计的目标选择不同的乐器提高患者的能力,如通过演奏音条乐器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演奏不同音色的乐器提高听辨能力。奥尔夫乐器大部分都可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它也因此在治疗中常常是被首选的乐器。奥尔夫乐器演奏是治疗中最常用的活动之一,这种活动可以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潜移默化地学习社会性行为,使其能正常地融入社会生活,同时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等。
  综上所述,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念使其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康复训练、对留守儿童情感的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以及对于孤残儿童的治疗等。奥尔夫教学法以过程为取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动机,就是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怎样进行,比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更为重要,这一点与音乐治疗的意义完全吻合。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不论是在本质上或是在目的与意义、方法的应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同时两者都是音乐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主编.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2]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12).
  [3]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8).
  [4]王冰.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实践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