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保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社会、行业及学校的共同参与。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思想、体制、机制、组织、经费、师资、学生、考核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学方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12-03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系统性工程,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社会、行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方法改革是行政主管部门力推的重要版块、具体调控教学发展的利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行业关注的重点、所需有效人才的抓手、积极参与的领域;是推动学校科学稳定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方法;是促使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能力、扩展科研能力的可行办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有利举措。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而恰当地运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还取决于课程内容、课堂规模和现代化教学条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和思维定势[1]。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但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不愿意参与教学方法改革,习惯了讲授式教学,一言堂,按自己的思路授课、布置作业。学生习惯了填鸭式教学,上课只要认真听,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重点,考前强化记忆,考试轻松通过即可。目前仅有部分学校、教师自行开展有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未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大部分高校依旧采用单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并未开展多向式教学,形成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新型教学模式。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也不例外,教学方法滞后导致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培养质量不佳,竞争力吸引力不强。经管类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更需要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思想、体制、机制、组织、经费、师资、学生、考核等相应保障措施才能完成。
   一、思想保障
   教学方法改革是整体性工程,需要系统性推进,首先要有思想保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共识、达成意愿、协同推进、边改边调、动静协调、长期开展。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关键性,有教学方法改革的思想,从上至下,启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思想传播。依据改革思想,要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措施,从宏观上进行指导。
   二是高校、二级学院、系部三级部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实施者,应具有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思路、决心,并身体力行地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这三级部门既要有改革思路,还要推动、监督、评价改革。
   三是师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应具有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态度、套路,并坚决融入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师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从思想意识到具体操作,必须思路清晰,步骤有序,缓慢开展,稳步拓展,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是社会用人单位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参与方和受益者,应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特征,具有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修订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建议。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必须主动加入,献言献策,共同将教学方法改革做好,为本身培养更多合适人才。
   二、体制保障
   教学方法改革体制是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主要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一是宏观层面的教学方法改革体制。这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具体指标、体系、标准、政策、制度等。宏观体制是中观、微观参考、执行的原则。
   二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方法改革体制。这是指高校参照宏观体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要求、制度、标准等。中观是微观参考的细化标准,微观体制能直接在中观体制上进行适度调整。
   三是微观层面的教学方法改革体制。这是指二级学院、系部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在专业、课程上设置了更为详细的可让师生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改革体制。微观是操作标准,直接可以运行的体制。
   三、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獎励激励机制。应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奖励机制,通过奖励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系部、二级学院、学校,形成以奖代罚的氛围,促进其余高校采取教学方法改革奖励措施。应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对教学方法改革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激励,优先扶持,重点推荐,在评优评奖评职称上倾斜。
   二是改进评价机制。通过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能手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奖等评审活动,改进评价的侧重点、模式、标准,加大教学方法改革权重,推动评价机制的健全、优化、完善。
   三是加强监督机制。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前、中、后的监督,实现全方位监督,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方式、手段、目的、结果等进行整体监督。
   四、组织保障
   高校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开拓者,而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有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人员构成、经费来源、奖惩措施等来保障。
   一是高校领导应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谋划者、推动者、支持者”[2]。要推动、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领导要担负起重要责任。只有高校领导重视,全校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推进。学校层面要有教学方法改革的组织结构,可成立教学方法改革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组成。同时还要制定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经费来源、奖惩措施等。    二是二级学院、系部领导应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助推者、实施者、监督者。他们应确实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推动、具体实施、全程监督、客观评价,使教学方法改革步入正轨,走向良性循环。他们按照学校制定的文件,针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仔细分析,制定更为详细的二级学院或系部的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并推进执行。
   三是师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亲历者、反馈者、修改者。教师应改变角色,不唱独角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改变被喂饱的状态,应该主动觅食,有选择地学习,快乐学习,构架自身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更新。师生按照二级学院、系部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反馈效果,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四是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学校领导负责宏观,院系领导负责中观,师生负责微观,并有反馈修改,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达到更优的教学方法改革。
   五、经费保障
   任何的改革都要付出成本,特别是经费成本,没有经费投入,无法撬动教学方法改革。各高校要做好预算,多方筹措资金,形成教学方法改革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一是要增加硬件的购买更新工作。教学方法改革有可能需要更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及相关设施设备,要保证相应经费的支持。要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尽快解决硬件购买、资金支付、设备投入使用等。
   二是要购买必要的教学软件、相关教学资料等。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互联网资源的广泛使用,专业知识的更新,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料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能力,形成能力本位。教学软件购买、安装后,首先要对教师加强培训,使教师熟练运用,才能更好地教学。
   三是要增加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经费。要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获得经费支持。主推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可以是专业的、课程的、理论的、实践的。校内也要设立教学方法研究项目,加大项目经费投入,重点宣传推荐教学方法改革的先进典型,形成教学方法改革氛围,促使教师主动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四是重奖教学方法改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教学方法改革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应重奖,并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其余单位和个人投身教学方法改革。职称评定要体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在职称评定中将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改革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才能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
   六、师资保障
   一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较多经管类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强,但教学能力有待加强。要恶补教育教学理论,做到一专多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要提高历史、地理、哲学、统计等人文素养,使教师学识更渊博。更要提高教师自然科学素养,比如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
   二是要加强团队合作。教学方法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课程教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将系统工程的每一环节做到完美,才能将环节衔接做到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教师大多从校园到校园,没有深入行政企事业单位锻炼,实践能力有待加强。而经管类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无法更好地理解消化专业知识,也无法很好地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四是要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既要加强教师学历方面的培养,鼓励教师攻读博士,也要加强教师短期进修、出国研修、访问学者等。对参加培养培训的教师给政策,保待遇,让其放心学习。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五是要提高教师的地位、保障教师的待遇。教学方法改革成功与否,会遭遇较大的社会质疑以及学生不满甚至抵制,会影响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应提高教学方法改革教师的地位,并保障他们的待遇。
   六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获取学科专业最新研究动态。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是学术盛宴,思想碰撞。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参会,在会上交流,吸收别人优秀成分,知己知彼,以便将学科专业最新研究动态分享给学生。
   七、学生保障
   教學是师生的双边互动,学生的理解、支持、参与是保证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
   一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学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受益者。教学方法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方法改革成功的关键,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是改革。
   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是以生为本。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主角负责主演,配角负责配演。教师是引导者,而非知识单向传递者。
   三是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后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以前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学习成绩评价转为结果过程综合评价方式。这迫使学生平时必须认真参与课堂讨论、演示,课后自学资料,本课程考核评价才能通过。
   四是使参加教学方法改革的学生具有更大优势。参加教学方法改革的学生,有可能暂时还不适应,处于调适期,有必要给他们一定的缓冲时间。随着时间推移,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渐渐显现出来,要让参加教学方法改革的学生在提干、选优、评奖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使他们展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拥有更强的能力素质。
      八、考核保障
   一是改变学生学习的考核。学生考核由结果考核评价转变为结果、过程结合考核评价,重点在过程评价,实现全程评价。全程评价对教学方法改革更为客观、科学、有效。全程评价教师、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改革情况,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
   二是改变教师教学的考核。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探讨式、研讨式教学,使学生边学边思考,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创新,以锻炼学生能力。
   三是要改变教学研究非学术研究的误区。目前,高校将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对立,认为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只是教学改革的内容,而非学术研究的内容,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产生偏离,导致教师都认为教学研究没啥用,只有学术研究才有用,在评奖评优上有优势,还能帮助自己尽快评上职称。其实,随着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高校应该大力宣传并实施——教学研究就是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同样能评奖评优,同样能帮助教师评上职称。职称评定中应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肯定,使教师安心教学,勇于教学改革,开拓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力武器,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能较快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自身价值。教学方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努力,并辅以各种保障条件,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方案,促进教学效果显性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卫红.大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
  [2]赵中岳.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构建支持保障体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