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出现之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教育方式也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也应该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本篇文章先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任何一种传统行业加上互联网,都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比如互联网金融,属于金融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诞生了很多理财投资产品,同样,高等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融入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等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以往的授课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够深入理解知识,不能准确地掌握重点,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机会也比较少,课堂氛围太过沉闷,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师生的沟通渠道不够顺畅,以往老师主要通过课下作业、手机等渠道与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方式虽然属于1对1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老师没有充分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只是掌握了部分积极性比较高的同学的学习情况。第三,老师传统的教授讲授方式,导致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环节比较少,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也比较少,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教师一人讲解,学生缺乏多方面、多角度了解问题的机会。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每分每秒都在更新,因此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老师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沟通时间,导致学生理解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更不容易掌握清楚,比如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课程,大多数时候教师只会在课堂上演示一遍,学生没有机会亲手操作,老师也不能重复地演示操作,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互联网加模式下,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查阅相关知识,随时随地探索新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具体探索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互联网加大环境下,创新教学方式,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在预习中自己找答案,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观点,老师给予适时的引导,最后,老师再给予补充,为学生答疑解惑,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多利用网络资源,学会网上查找,拓展自身知识面。
(二)建立专门的讨论组
利用互联网,发挥各种软件的作用,比如QQ、微信,将相应的学科讨论群组建立起来,实现无障碍交流,在群里,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提问,老师也可以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将学习平台创建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通过平台,老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课件传到平台上,供学生下载使用,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1]。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老师可以提前把操作步骤录成视频,放在平台上,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反复模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印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并且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老师应该控制学班级人数,如果一个班级的人数太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不能够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听懂,学生也不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老师不能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小班授课,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调整课堂节奏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课堂节奏,创新教学方式,给予课堂更多的趣味性,学生每天都会学习大量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层面,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形式。在互联网加背景下,学生有着丰富多样的学习渠道,因此老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采用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吸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2]
(五)加强实践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可以发现,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的计算机人才,为了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性水平,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适时地更新知识结构,在理论讲解中融入实际操作,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多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
(六)注重因材施教
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学,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充分认清自我,改变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大多数高等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的课堂互动环节也比较少,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老师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互联网加背景下,应该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建立专门的讨论组,发挥各种软件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控制班级人数,保证整个班级的进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节奏,采用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实践探索,多多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学生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海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7,000(006):93-94.
[2]賈月乐[1],张静[1],丁鹏[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82-83.
[3]陆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