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宜兴釉陶的技艺特征与传承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编者按:徐建华先后从事科研、新品开发、大型技术服务、合资企业技术与品质管理副总及杂志主编等工作。在陶瓷材料研究方面作了许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品种创新工作,在陶瓷艺术釉的概念、分类、形成机理、研制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基础性探索,首先提出了“分相花釉”的概念。先后开发成功了无光分相花釉、金属光泽分相花釉系列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新型艺术花釉品种,以及氧化焰烧成钧红釉、鈞花釉、纹片釉、无窑汗宜均釉等仿传统名釉系列,大量应用于日用陶瓷与陈设园艺陶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日用陶瓷高品质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陶瓷中硅酸锆放射性机理及改性的研究”、江苏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分相艺术花釉高性能炻瓷制品的研究”等五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并先后获得部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授权“陶瓷装饰用拒水剂制备”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及实际业务能力,在省级以上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温熔体分相机理及其在窑变釉中的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基稀土颜料的研究”等论文三十多篇,编著出版了《陶瓷花釉与装饰技术》与《宜兴青瓷之工艺与技术》二本专著。先后入选国家科技部、江苏、江西、山东、重庆、河北、四川等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作为主笔先后为宜兴及山西乡宁编制了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多年工作中,尽心培养出了二十多位年轻科技人员,为陶瓷行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荣获“具有杰出贡献的中国陶瓷科技专家”、“中国陶瓷科技事业交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以“徐建华宜兴釉陶工作室”为载体,从科技、审美与文化综合的独特视角,对宜兴艺术釉陶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发展进行了学术层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天裕艺陶”系列产品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  宜兴釉陶的内涵
  宜兴釉陶是宜兴作为中国陶都的文化根基,它高度融合了宜兴制陶之技术、工艺、艺术、审美及文化特征等诸要素,具有丰富的科技与人文内涵及厚重的历史底蕴,是一个多角度审视宜兴陶瓷历史演变的综合体系。对宜兴釉陶体系的研究应远远超越对宜兴均陶、美彩陶、精陶、陶艺等品类具体制作技艺层面的关注,而更强调对宜兴独特地域文化类型大背景下釉陶共性原理“形而上”之道的学术解读,以及具体品种“形而下”之器的传承与创新。
  2  宜兴釉陶的历史演变
  (1)釉陶的孕育阶段
   釉陶的孕育阶段这一时期是宜兴原始陶器的发展后期,距今5 000到4 000年,从考古资料来看,尚未见到这一时期有透明、光亮、不吸水的釉陶或原始青瓷。当时为了解决陶器表面吸水易脏的问题,有些陶器表面被涂上光洁的化妆土,其中助熔剂的总含量一般不超过15%,而当时的烧成温度在950~1 100 ℃,这个温度不可能把化妆土融化成光亮的釉。
  (2)釉陶的形成阶段
   公元前1 600年商代到公元前220年周代,这一时期是釉陶的形成阶段,商代前期由于金属冶炼和窑炉结构等高温技术取得了成就,古人开始采用馒头窑烧成,陶瓷的高温烧成成为可能,烧成温度从1 100 ℃提高到1 200 ℃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不少中、低熔点物质转化为玻璃态,于是为釉的萌生奠定了技术与物质基础,釉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一时期宜兴开始出现原始青瓷,这是从陶到瓷的过渡时期。这些釉中助熔剂的含量已增加到25%,正是由于助熔剂含量的增加和这一时期烧成温度的提高(1 180~1 200 ℃),才使釉陶的出现成为可能。
  (3)釉陶的成熟阶段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960年,釉陶进入成熟阶段,包括汉、晋、唐、五代几个朝代,宜兴青瓷也发展到了古青瓷阶段。
   成熟的宜兴釉陶最早出现在秦汉,以壶、罐、瓮、坛为主,在宜兴均山一带生产,宜兴汉窑共有16座之多,当时以低熔点的本地铁系黏土为原料的土釉为主要装饰,工艺上几乎与宜兴古青瓷互为借鉴、同步发展。
  (4)釉陶的提高阶段
   釉陶的提高阶段这个时期是从公元960年宋代一直到现代。
   到北宋中期,宜兴均山一带开始出现宜均陶器,宜均釉“窑变”效果的出现是对传统土釉的一次突破。北宋宣和年间宫廷陈设贡品中已有仿宜均鹬蚌式洗的钧窑“蟠桃核笔洗”和仿宜均长颈瓶的汝窑“粉青纸槌奉华瓶”,明欧窑及清葛窑均釉则对宜均效果作了丰富与完善。
   近现代,特别是建国后,宜兴釉陶借助材料科技的发展,无论釉色还是产品品种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及宜兴陶瓷公司科技人员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人员所作的开拓性工作,以及随后由年轻科技人员群体的继往开来,使宜兴釉陶进入了以美陶、彩陶、均陶及精陶为具体载体的宜兴花釉发展阶段,艺术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宜兴釉陶体系日趋完善。
  3  宜兴釉陶的技艺特征
   纵观宜兴釉陶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宜兴釉陶至今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是不可复制的地方资源与特定的人文背景相结合的独特产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
  (1)产品材质
   从考古出土样品的分析推定可以发现,普通粗陶及均陶等传统宜兴釉陶的古代坯料主要以当地的陶土甲泥、白泥、红泥、嫩泥为主,就地取材;胎体呈灰色或黄紫色及紫色;釉料采用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窑汗、石灰石及瓷土配制,属于石灰-碱釉。上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美彩陶与现代陶艺则是传统釉陶的延伸,坯体原料以当地的为主,而釉料材质已得到很大拓展。精陶则在原料上更多地融入了外地瓷器原料的元素,在宜兴釉陶中是另类的存在。
  (2)制作工艺
   宜兴釉陶自秦汉出现后,其历史与宜兴青瓷历史是相伴而行的,宜兴原始青瓷几乎与印纹硬陶同时出现并同步发展。即使到古青瓷阶段,古青瓷在原料应用、加工、装饰、烧成等方面与宜兴釉陶都有相互借鉴的影子,形制相似、装饰纹饰相似、烧成工艺相同、窑具通用。    宋代以后,宜兴青瓷的衰落,增加了宜兴釉陶的发展机会,传统宜兴釉陶无论成形、烧成、装饰等技艺已逐步成熟,形成了以轮制拉坯及手工打片镶接成型为主,上釉以浸釉、浇釉为主,1 200 ℃高温氧化或还原釉烧、匣钵叠装的制作技艺体系。到现代,美陶及精陶的加入,在成型方法、原料选择及装饰手段上已大量吸收了现代技术成果。宜兴釉陶成型大量采用注浆、拉坯及机械滚压方式,烧成也逐步以隧道窑、梭式窑及辊道窑烧成为主,工艺的传统地域特点已相对弱化,呈现出务实的时代特征。
  (3)艺术风格
   宜兴釉陶各品种装饰风格与工艺丰富多彩,均陶以贴花与均釉为艺术特色,美彩陶以艺术釉与雕塑装饰为特色,精陶以器型与化妆土装饰为特色,现代陶艺以造型与艺术釉为特色,日用陶以艺术釉装饰为特色,传统粗陶逐步淘汰,形成普通商品、艺术品及作品等不同层次的产品档次,他们风格各异,或古朴典雅、或浑厚端庄、或洁白清新。
  (4)产品种类
   宜兴釉陶发展到上世纪中后期,以宜兴陶瓷公司为强大的生产载体,已形成了普通粗陶、均陶、彩釉紫砂、美彩陶、精陶、现代陶艺等品种门类,本世纪来又形成了酒瓶、餐具、茶具、花盆等釉陶品种,并得到规模化生产。不同品类形成时期不同,其工艺及风格也有不同。从用途来讲又可分为日用陶、艺术陶、名人作品收藏陶等。
  4  宜兴釉陶的传承与创新
   历史地看,宜兴釉陶的传承和创新是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的,正是一代代人不断地传承并创新,才使宜兴釉陶生生不息地走到今天。抓住传统宜兴釉陶的本质特征,从材质与技艺二个维度寻找合适的途径,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宜兴传统釉陶走到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后继续获得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材质的研究
   对坯釉材质要不断深入研究,充分应用现代陶瓷科技原理及手段做出最地道的、具有传统地域元素韵味的宜兴釉陶胎色及釉色。
   宜兴有着丰富的陶土资源,这是宜兴釉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宜兴均陶、美彩陶都以本地的陶土为原料,这就决定了其材质各自的基本特征。美彩陶、均陶、陶艺及酒瓶、茶餐具等胎体也可根据本地原料特色形成白砂胎、朱砂胎、紫砂胎系列。
  均陶堆花色泥通过引入新型色剂进一步拓展色泽范围,提升均陶堆花艺术的表现力。
   精陶坯体开发出高吸水率的新型软质精陶,降低烧成收缩,解决大型作品的变形问题,同时相对提高白度;也可开发低吸水率的炻质精陶,低温素烧、高温釉烧,适于窑变釉的装饰,使精陶胎质系列化,拓展其艺术表现范围。
   均陶代表性釉料系列化开发,应用现代陶瓷技术,恢复历史上的均釉色系,人工合成窑汗,解决传统窑汗来源困难的致命问题。
   宜兴美彩陶以艺术釉装饰,最大程度地彰显其艺术价值,但近年来发展迟缓。釉色是基础,这方面的框框较少,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要拓宽传统复层花釉的色系,如白底花釉、绿底花釉、天目底花釉、结晶底花釉,加上广色谱的色面釉,使底面釉的反应更丰富多彩;开发新型分相窑变花釉、窑变无光花釉等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单层艺术釉。可尝试应用现代玻璃体分相理论与离子着色理论,寻找突破艺术釉发展瓶颈的新途径。
  (2)技艺的研究
   技艺是宜兴釉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均陶的制作技艺已上升到国家非遗传承的层面,但仍需要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
   制作技艺包括成型技艺、装饰技艺及烧成技艺。
  成型技艺方面:均陶地域传统特色明显,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美彩陶及精陶的器皿及雕塑作品可应用塑压及高压注浆等成型方法提高产品规整度。
   装饰方面:均陶也可借鉴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瓷雕、竹雕、牙雕、木雕、青铜、碑刻等艺术形式,应用泥性更好的色泥,在贴花方式上创新,比如透雕玲珑装饰、镶嵌装饰、捏塑装饰等,可以开发局部点釉、洒釉、大颗粒喷釉、双色渐变喷釉等新的装饰方法。
   美彩陶及精陶的装饰创新空间更大,精灵的造型、奇幻的釉色、独特的作品灵魂等都是其实现的途径,将来美彩陶及精陶的发展应更加侧重于造型结构、视觉表达与观念的物化。
   釉色的应用将是重要的视觉表达途径,可以摆脱具象写生的局限,通过火的淬炼,高温下釉体自在自为的舒展,凝结出色彩的理念、空间的感受和个性的自由,在意象作品的表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釉中彩绘法:在坯体表面先施一层底釉,用颜色釉或其它色料作画,然后再覆盖一层透明面釉,高温烧成。这种工艺技法可以表现画面的细部特征,适于写实主题的表达。
   综合装饰法:将素坯经过雕刻、堆塑或泥浆牵线与高温颜色釉相结合,或吹、或喷、或绘、或描,高温烧成。这种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在釉面上充分展示高溫颜色釉的自在美,作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釉上釉下结合法:以高温颜色釉在坯体上作底,高温烧制,创作者根据形成的色块发挥自己的艺术构思,加以釉上描绘画面,中温烧制,起背景衬托作用的高温颜色釉,与精心描绘的画面巧妙结合,釉上釉下相映成趣。
   花釉随机涂洒法:将多种高温色釉直接在坯体上涂抹、喷洒,色釉在高温自由状态下流动、呼吸、交融渗透,自在自为,摆脱物象和写实性束缚,全面地保持了颜色釉语言的纯粹性和独立性,每件作品均可以堪称“绝品”,任何人都无法复制,高贵典雅、绚烂夺目,令人陶醉不已。
   烧成技艺的不断创新,要为陶瓷的质性特征向艺术性的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宜兴釉陶各品种生产的个性化需求,保障多种艺术理念及艺术风格的实现。要针对不同的艺术陶瓷品种的各高温阶段特性,设置烧成曲线,电脑编程自动控制,充分适应个性要求,应用现代窑炉技术使烧成操作简化及精准化,并提高釉色效果的稳定性。对一些还原烧成或柴烧等需要气氛加入的特定烧成处理,可以开发相应的专用窑炉及烧成软件,实现模拟传统烧成效果,并充分应用现代电子控制技术提高效果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5  结  语
   宜兴釉陶生产曾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与水准,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有自己的资源、技术与文化传统及独创性的成就,有自己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宜兴釉陶拥有了一份厚重的传统积淀,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如何挖掘宜兴釉陶的传统文化特色,并沿着其逻辑轨迹合理延伸且发扬光大,这是宜兴传统陶瓷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赢得市场空间的必由之路,这对宜兴釉陶的良性发展来讲也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近年来凭借其技术实力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并以“天裕艺陶”为主题,开发出了系列艺术陶瓷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3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