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对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关于影响路径和影响机制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影响理论为基础,根据天津市193家企业调查问卷情况反馈,就此次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由于此次疫情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劳动力供给、生产资料配置和金融信贷市场运行,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和中小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更为严重。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天津;经济影响;问卷调查;排序选择模型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0.03.007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与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较,此次疫情的爆发时点、传播速度、政府应对措施和内外部经济环境均有所不同,预计此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生产总值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对2020年全年生产总值的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左右,并与疫情持续时间及发展形势密切相关。[1][2]
此次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冲击宏观经济。从需求角度来看,此次疫情将抑制消费、推迟投资、拖累出口,对总需求造成较大沖击。[3]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人员和生产资料自由流动受到限制,生产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为应对疫情影响,企业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
总体来看,现有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疫情防控、发展趋势预测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对疫情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同时,现有研究主要运用案例比较的方法,通过对以往类似突发事件进行分析与比较,推测此次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以天津市193家企业调查问卷反馈情况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定量分析此次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影响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对问卷反馈情况的统计分析;第三部分是应用排序选择模型检验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理论探讨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的影响体现为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由于疫情监测、信息传递、资源整合等应对机制尚未完善,政府通常采用强制物理隔离的方式切断疫情传播渠道。[5]物理隔离能够有效防控疫情向更大范围蔓延,但不利于人员自由流动和劳动力合理配置,增加了劳动力闲置,减少了劳动力供给。[6]
其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对生产资料配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交通管制、人员流动管制、运输设备管制通常作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物资运输效率将大幅度降低,难以达到正常水平。[7]同时,为保障重点防疫物资运输,有限的物流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占,进一步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运输和调配。[8]
与此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会显著影响金融信贷市场正常运行。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运行系统预期风险提高。[9][10]出于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将根据市场预期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金融信贷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将随之降低。[11]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新冠肺炎疫情将显著减少劳动力供给。
假设2:新冠肺炎疫情将显著降低生产资料配置效率。
假设3:新冠肺炎疫情将显著降低金融信贷市场运行效率。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从行业上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往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之后一段时期才能表现出来。[1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之间互相作用和影响,与其它行业关联度更高的行业受到的冲击持续时间将会更长,受到的影响也将更为强烈。[13]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物流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而这些行业都属于感应度系数较高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波动更为敏感。[14]
从企业规模上看,中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产品体系单一、受产业链上下游影响较大,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有限。[15]当产业整体发展环境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时,企业所处的产业生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和现金流压力更为突出,生存形势更为严峻。[16]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4: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
假设5:规模较小的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
二、描述性分析
(一)问卷简要说明
为更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情况,我们以天津市作为典型案例,面向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2月5日至2月6日,共收到企业反馈问卷193份,反馈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从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63家、批发零售业55家、住宿餐饮业46家、物流运输业12家、商贸服务业6家、其他行业企业11家。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是天津市企业的总体行业分布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分布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企业规模来看,员工人数50~100人的企业数量最多,为56家;2019年营业收入100~500万元的企业数量最多,为76家。问卷调查反馈企业的规模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反馈企业样本的人员规模和2019年营业收入基本呈正态分布,符合天津市企业集合的总体分布特征。因此,此次问卷调查的反馈企业样本基本能够代表天津市企业集合,问卷调查反馈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企业对此次疫情造成影响的普遍观点。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为分析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路径和机制,在调研企业生产经营受此次疫情影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次调研问卷设计了员工复岗、生产资料运输、资金周转、复产审批、防疫管理等5个细分指标。各项指标的调研反馈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本次调研的企业中,49.23%的企业生产经营受到此次疫情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此次疫情已经对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冲击。49.23%的企业员工复岗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为防控疫情而实行的人员流动限制措施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已经显著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运营,这与假设1基本相符。40.94%的企业生产资料运输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由运输车辆管控措施引起的物流运输渠道阻塞已经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与假设2基本相符。50.78%的企业资金周转受到了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此次疫情引起的悲观经济预期放大了金融机构的惜贷现象,客观上造成了企业资金链紧张,与假设3基本相符。另一方面,23.87%的企业复产审批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仅19.68%的企业防疫管理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表明为应对此次疫情实施的行政审批和卫生管理措施不是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三)新冠肺炎疫情對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为研究此次疫情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需将调研样本按照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分成不同的组别。按照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分组后的企业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情况分别如表3、表4所示。
表3显示,在调研样本中,59.09%的批发零售业企业、56.52%的住宿餐饮业企业和66.67%的物流运输业企业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比例高于49.23%的样本平均水平,而在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中,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的企业比例仅为42.86%、33.34%和45.35%。根据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物流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分别为2.08、1.66、2.81,均大于各个行业平均水平,而商贸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仅为0.59,受其他行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小。这与假设4基本一致。
表4显示,在员工人数少于10人的企业中,受到较大影响或严重影响的比重达到59.09%,而在员工人数为10~50人、50~100人、100~500人、500~1 000人、1 000人以上的企业中,这一比重分别为57.50%、51.79%、39.53%、41.67%和37.50%。因此,在本次调研的企业样本中,企业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程度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而降低,这一推断与假设5基本相符。
三、实证检验
(一)变量设定
为检验此次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使用企业生产经营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程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反映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的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各变量赋值如表5所示。
(二)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被解释变量的赋值形式为分段赋值,且赋值随影响程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可以构建排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常用的排序选择模型包括oprobit模型和ologit模型,本文分别使用上述两种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中方程(1)所示。
从方程(1)o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trans、cater、trade三个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物流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三个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显著影响。scal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规模越小,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程度就越严重。manu、comm两个变量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小。表6还显示了o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虽然各个解释变量系数与o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不同,但符号均保持一致。同时,为检验变量scale的稳健性,用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赋值0、50~500万元赋值1,500~5000万元赋值2,5 000万元以上赋值3)代替员工数量进行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6中方程(2)所示,其中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与方程(1)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方程(1)的估计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排序离散选择模型估计结果,对此次疫情影响分析结论如下:此次疫情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物流保障和资金周转,感应度系数较高的行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更为严重。根据上述结论,得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灵活用工政策,允许企业灵活运用休假制度,采取轮岗调休、错时工作、交替休息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二是恢复交通物流通道,简化绿色通道查验手续和程序,及时处置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碍交通等行为;三是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开通应急转贷服务受理绿色通道,提高不良贷款补偿比例;四是推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物流运输业转型发展,支持无人超市、移动厨房、生鲜配送等新业态发展,推进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五是保障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适当下调定期定额纳税人的定额纳税标准或免缴定额税款,提高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标准,对创业园区、创业基地、商务楼宇等各类载体给予租金补贴,引导各类载体运营主体减免承租企业租金。
参考文献
[1]李文龙,张国力.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对比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第一财经日报,2020-2-5(A11).
[2]黄益平.新冠肺炎的经济影响与政策应对[N].中华工商时报,2020-2-6(3).
[3]赵泽宽,丁美玲,张俊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20-2-17(4).
[4]刘英.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多大?[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2-7(4).
[5]刘涛雄,彭宗超.大流感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预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08-116. [6]严清华.正确认识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92-393.
[7]李正全.SARS影响国民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分析[J].经济科学,2003(3):25-31.
[8]李青,曾凡伟,徐刚.SARS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分析[J].灾害学,2004(3):81-85.
[9]唐文进,谢海林,徐晓伟.冲击经济的突发冲击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3):147-152.
[10]方劲松,徐晓伟,李虹含.突发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8(8):40-46.
[11]唐文进,周文,吴晓兰.应对突发冲击的宏观调控研究的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64):2-6.
[12]唐文进,宋朝杰,周文.突发冲击对中国各产业的经济影响——基于IMPLAN系统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50-57.
[13]唐文进,徐晓伟,陶犇.基于细化社会核算矩阵的突发公共事件产业影响分析[J].财贸研究,2011(3):1-8.
[14]张文斗,祖正虎,许晴,徐致靖,刘巾杰,郑涛.突发大规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军事医学,2014(2):124-128.
[15]唐文進,廖荣荣,刘静.突发公共事件经济影响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4):112-116.
[16]李宏.重大突发事件冲击性经济效应与潜在影响评判[J].社会科学家,2016(9):61-66.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caused a certain degree of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able economic oper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u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path and impact mechanism still need to be deepen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conomic impac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eedback of 193 enterprises in Tianjin,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epidemic. It is found that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he labor supply, the allocation of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financial credit and loan market,industries with high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and SMEs are more severely affected by this epidemic.
Key words:COVID-19;Tianjin; economic impact; questionnaire survey; ordered choice model
责任编辑:王 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9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