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数学教育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向更加抽象、成熟、灵活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将数学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数学化实例,增强其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提高其对于数学自身价值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获得学习能力和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7-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23
   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成熟数学思维,在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训练下,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水平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更加适应数学学科的要求,也更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现阶段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它又是一门在中考中举足轻重、对学生思維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水平。因此这一方面是初中数学给学生提出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初中数学可以给学生的礼物。思维能力的提升伴随着初中数学的学习,两者密不可分。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面临的重点课题。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多次下发关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指导文件,将这方面的教学提高到了更深的层次。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推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呢?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而且这个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不断增加,能力不断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功能。数学是一门从逻辑上来讲思维比较严密、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很多解题的方法,学会一些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激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散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组织。没有经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在思维方面经常表现得比较僵化刻板,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思路把题目讲出来,学生学到的也是这个思路,以后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一般会用固定的思维进行套用。这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在教学中表现来的不足。所以,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要转变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要注意采用多角度、多方向、多细节的思维训练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教师思维方面的灵活性,而且能够感受到教师试图对自己进行思维灵活性方面的训练。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有很多练习题目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的。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创新性,要重视对自己思维多变性的训练,能够给学生带去科学性更强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二、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经验和实验结果的表明,学生如果能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和体验,他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更好的训练。分组合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展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与组内成员的相互探讨与交流,一方面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带给学生启发,将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和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思路等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从而通过彼此间的分享,让学生对同样一个问题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当中,学生通过彼此之间充分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可以把一个问题的各方面考察和教师一起整合透彻。相对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分组非常关键。在分组中教师要注意小组之间的人数控制,3到5个人比较合适,他们在数学的思维灵活性、成绩方面具有差异性,才能使合作多元化,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团结合作,彼此能够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分享和帮助。同时,教师也会通过设置组和组之间的竞争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的分组也要保证组和组之间的同学实力水平相当,这样,他们才有竞争的可能,竞争才相对公平。所以,分组非常关键。除此之外,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表现,及时做出一些干预。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探索思考和发现,所以干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引导启发的过程。因此,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在开展中需要教师注意到各种细节和问题,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综合实际的生活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能够根据他们目前的情况进行更有效的思维训练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多样性。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不同的数学题目所表现的思维能力不可能仅仅是单一的一种类型,受到初中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自我地考虑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具体特点研究得不够,调查不充分,所以在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比较明显。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改变工作的方法,能够在科学系统的思想指导下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
   已有的经验表明,如果能够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效果会更为显著。首先,学生对生活是比较熟悉的,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如果没有与现实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抽象永远是抽象,学生没有更直观的认识,自己的学习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训练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然需要结合鲜活的生活事实来创设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则需要具备一些数学的基本素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的情境内容,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创新地应用教学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思想,打造出更具创新力的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的训练。正如在生活中,我们用不同的途径和办法去解决同样一个问题一样,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的具体内容用丰富的活动情境展现出来,并且给学生足够的数学方法和资源方面的支持,创设出更加有效的学习促进环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创设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也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通过引入情境化教学打造完整知识体系框架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师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情境化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接触并理解数学的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情境化教学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生活化。一方面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使学生能够联系多方面的知识看待问题,不仅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所以,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運用多媒体的便捷效果,创设出更加灵活、自由、生动的课堂教学的氛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准备情况,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结合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特点,了解到什么样的情境才有助于学生目前的水平获得更好的思维训练效果。在学习情境的内容安排和程序的创设方面,什么样的具体要素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获得感。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在情境创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过程,能帮助教师对学情有充分扎实的了解,所以,围绕着学生的学情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更为显著地提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似懂非懂”,由此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会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且在这样高度注意力参与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贴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情况,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值得教师钻研的,但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需要有更多的付出。
   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了一种问题引领式的环境氛围。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体系结构的创建。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属于社会文化系统对于个体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部分。因此,对于教学的整个实践过程来说,情境促进了实践,问题促进了思考和探索,也促进了学生多样化思维的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反映了学科自身的特点优势。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着力打造更加适应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组织方式。尤其可以借助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凸显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重学习中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进行解题思路的探索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之下,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桑成龙.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风,2019(27).
  [2]朱春苗.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