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长久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所有制造企业都应该重视的内容。但如今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本文尝试从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展开分析,就内控管理的缺陷和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制造企业内控管理整改提供思路。
  关键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
  一、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是从企业的控制主体角度入手,针对客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制度、流程进行控制的管理活动,这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关键。
  内控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是基础,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是推进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实施全方位控制的重要手段。制造企业内控管理主要从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展开。管理层面包含控制管理、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控;而业务层面包含采购与付款、存货管理和销售与收款等等。
  二、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理想
  首先,制造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全面。2018年以来,很多制造企业相继改善治理结构,建立股东会、监事会等等,但是仍然遏制不住治理结构问题的出现。比如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专门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公司,该公司的市场销售部门职能不明确,只关注分销商管理,忽略了市场开发和资源的重要性,加剧了重要资源流失的可能性。而与此同时,该公司的部门设置,对不相容职务没有及时分离,比如仓库管理和生产部门的分离非常重要,原材料保管和生产领用在一个部门之中,很容易产生舞弊行为,对于企业内控执行和企业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其次,缺乏有效的员工激励政策。制造企業的员工在业务环节是否能按内控要求执行,取决于企业的员工激励政策是否有效。但是一般企业,对于员工工作的质量一刀切,导致认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不起来,参与内控的热情降低,从而无法达到企业内控的预期效果。最后,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大部分制造企业的重心全放在生产经营上,没有形成对员工有约束力的软制度——企业文化,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烈,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企业靠着机械的管理经验管理员工,员工在被动的状态下工作,对内控管理的水平的提升形成了阻碍。
  (二)风险管理不完善
  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业务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对潜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将企业风险控制合理的范围之内,但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重视风险管理 ,存在着缺乏风险评估机制或者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在采购业务中不及时关注供应商的信誉问题,导致原材料的质量风险提升,企业高价格买入低质量的原材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控制活动不全面
  目前来看,控制活动不全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制造企业中,比如预算控制的缺乏,或者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的缺乏等等,这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内控的执行效果。另外,很多企业的审批控制 ,也设计不合理,从审批流程到审批正式度上都是形式主义,很难达到预期的内控效果。所以针对制造企业内控活动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从预算、分离和审批等等程序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探寻并践行与企业经营相适应的活动控制方法。
  (四)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
  制造业内控的诸多环节中,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是保证企业内控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内控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报章。监督部门必须有独立的主管机构,比如内审部门就可以监督企业日常运营,从收集资料到反馈内部信息,协调各方利益,保证部门协调合作等等,内部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但是很多制造企业,目前还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这让内控监督工作的执行难以落实;也有一些部门企业有了内审机构,但因为内审人员归属管理层,所以内审的独立性无法体现,容易出现舞弊情况,导致内审不能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目前我国至少有60%的制造企业还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便是企业监督执行最直接的障碍。
  三、优化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创建诚信内控环境
  首先健全组织架构,优化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合理划分各部门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保证企业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保证内控管理有效运行。其次,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和生产经营息息相关,也和全体员工紧密联系,内控管理重在人人参与,因此,制造企业的内控管理需要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全面参与,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所以要从人员素质入手,管理层带头执行内控内容,基层员工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学习和践行内控知识,保证内控管理渗透在工作的每个细节当中。另外还要制定科学的人才招聘机制,从考核、培训到薪酬、权责管理,都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确立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以此为基础形成以企业发展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让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要为员工提供管理和学习机会,让员工的自我发展目标和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二)完善企业内控风险
  首先建立风险文化,强化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聘请专家对企业内部进行风险知识培训,并将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以此来提升企业的风险辨别管理能力;其次,采用合适的风险工具,结合企业实际,借助风险检查列表识别风险,或者借助风险矩阵来评估风险等等;最后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措施从企业内外风险的差异两方面进行制定,要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还要考虑企业重要业务的抗风险水平。要从成本效益角度出发,选择最佳风险应对策略,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三)优化制造企业内控活动
  内控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风险、错误的预防以及舞弊行为的及时发现起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从自身经营的规模、业务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薄弱的地方加大控制力度,让内控活动均衡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从而优化企业的内控活动和内控制度,提高各种活动的执行力。
  (四)健全企业内控监督
  首先,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制造企业当中的监督作用和意义,并建立专门的内审机构独立完成内审任务,从而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内审工作者是内审工作的灵魂和核心,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且管理层要严格保证内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让其最大限度发挥纠错防错的智能,保证内审工作的质量。最后,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大型的制造企业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企业内部设置审计部门;而小企业由于成本的限制,可以通过明确责任人的方式来实施内部审计。内审部门设立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同时,制造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需要重视内审机构的独立性,这样内审部门才能对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才能找到企业经营中内控管理的缺陷,才能为错误控制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四、结束语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这为我国制造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创造了契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沟通交流,做好风险管控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顺利展开。只有这样企业内控管理的作用才能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王运鹏.基于ERP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000(003):P.109-111.
  [2]潘晶晶,吴君民.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09):35-37.
  [3]布伯虎.制造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6):231-2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