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近年来,诸多企业暴露出运营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制造企业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企業内部控制的缺失,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制造企业特点,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控制流程;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19日
   一、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内涵和内容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从制造企业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这种控制的主体,并认为其相应的控制客体就是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制定出的一系列控制关系的制度、流程安排。
   制度和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路径逐步推进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对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制造企业内控可以具体分为管理与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层面的内控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控。业务层面的内控包括采购与付款、存货管理、销售与收款等。
   二、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95%以上的上市制造企业,85%以上的国有制造企业,80%以上的大型制造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合理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而20%左右已建立内部控制的大型制造企业,54%的未上市制造企业、45%的民营制造企业、50%的中小制造企业也建立了内部控制,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理想
   1、制造企业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不完善。2018年以来,大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改善自己的治理结构,比如建立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但是仍然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治理结构问题。例如,陕西华骏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其专业从事各种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销售。2018年调研时,发现该公司市场销售部门职能不明确,没有将市场开发职能列入职责范围内,市场销售部只注重分销商管理,忽略了客户资源和市场管理等职能,导致销售中失去了很多客户资源。同时,该公司在进行部门设置时,对不相容职务未将其进行分离,如仓库管理部门没有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原材料保管与生产领用同属一个部门,易产生舞弊行为,这影响了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2、没有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政策。制造企业的每位员工在业务环节中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执行,对他们内控执行的好坏,企业没有奖惩,因此激发不起员工认真负责参与内部控制过程,达不到内部控制预期的效果。
   3、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大部分制造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不能通过软制度约束员工,管理员工,单凭经验实施管理。
   (二)风险管理不完善。风险管理就是找出企业各业务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目前,许多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尚未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即使已经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企业中仍然存在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2018年调研时,发现该企业没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采购活动业务中没有及时地注意到企业面临供应商信誉降低,可能供应的原材料质量变差这样的风险,从而导致该企业购买的原材料价格高、质量差。
   (三)控制活动不全面。目前,70%的制造企业存在控制活动不全面的现象,比如缺少预算控制,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在关键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或财产保全的控制,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管理漏洞和风险,而且阻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授权审批这一控制活动,在很多的制造企业里设计不合理,没有审批流程,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非正式的临时指令进行授权审批,这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可见,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控制活动设计不健全的问题。调研的50家制造企业数据显示:制造企业目前已实施的控制活动主要集中在授权审批控制占78%,而预算控制仅占30%。
   (四)信息与沟通不畅通。信息与沟通作为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可以直接将其视为制造企业神经系统。很多制造企业具有较多的管理层级,从而使信息与沟通极其不畅通,最终导致信息在传递时失真,从而无法实现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信息传输的快速、准确、全面。从横向看,制造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孤立,部门间的接触很少,认为只要将部门的业务信息公示出去即可,但并未考虑到信息传递的效率,没有考虑它对企业运营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因此严重制约着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调研的50家制造企业数据显示:大部分制造企业不重视信息化建设,从而使得信息传递效率较低,这对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也是极其不利的,一旦沟通不畅,则会引发部门之间的矛盾。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诸多环节,监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要保证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执行并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要有独立的主管机构,如内审部门,对制造企业内部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不断搜集相关真实资料,并及时向各个部门反馈内部缺陷信息,协调各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的违法违规行为,让各部门从整体利益出发更好地配合协作。通过调研发现,80%的制造企业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致使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难以实现。虽然有些制造企业组建了内部审计机构,又因内部审计人员由管理层负责,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容易产生舞弊行为,使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三、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一)创建诚信内控环境。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逐渐缓慢,从高速转为中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这为我国制造企业改善和创新内部控制环境提供了契机。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执行的基础,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内控意识,更是企业各项具体业务流程有效实施的保障。要使制造企业内控的效能真正发挥,应当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提高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实际上可以把内控环境看成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氛围,员工的行为将直接反映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全员对内控制度是否执行和执行的效果。所以,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内控意识,使他们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让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健全企业组织架构。企业的组织架构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它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对制造企业而言,健全和优化内部机构势在必行。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制衡原则,明确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保障责权对等,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其次,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和特点,合理划分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权限和职责范围,确保企业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3、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同时也与全体员工密切相关,内控强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制造企业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内控的建立与实施。因此,在优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时,首先,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因为他们是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要保证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就是领导重视内部控制、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其次,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是基层员工,对基层员工而言,提高其业务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而制造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的培训,并告知他们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加强基层员工道德修养,并告知他们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是由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所决定的,使员工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内控目标更好地得以实现,每一个员工都应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最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主体是人,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并落实人力资源招聘机制、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机制,促进权责利的有机统一和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思维与行为产生影响,企业的规章制度也会对员工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与企业文化有一定相关性,为内部控制营造出了良好氛围,也为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首先,制造企业应该确立稳中求进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这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觉,还可以充分保障员工结构稳定性;其次,还应该提供管理层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便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将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的经营规划对等起来,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自身进步的双赢目标。
   (二)优化制造企业内控风险。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企业面对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将风险防范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内控工作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措施,可以预防和纠正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杜绝徇私舞弊行为的出现,从而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御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1、建立风险文化,强化风险意识。为了提高制造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需要通过聘请专家对领导和员工开展风险文化方面的培训,并将风险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并据此来提高企业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2、采用合适的风险工具,合理的进行风险管理。结合制造企业自身的实际,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说,可以借助于风险检查列表来识别风险,也可以借助于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估等。
   3、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分析制造企业内外部面临的风险,制定风险分级管理策略。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当前风险承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企业重要业务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要依托成本效益原则,选择出最佳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风险,促进制造企业风险管理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三)优化制造企业内控活动。控制活动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在预防错误及舞弊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制造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规模、业务特点与所处的环境,将内部控制活动重点放在关键的业务和高风险的环节,对那些需要进行控制的地方加大控制力度,绝对不允许出现均衡控制的局面,设计出既合适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控制活动的执行力。
   (四)优化制造企业内控信息沟通。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信息与沟通都始终存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内控制度的设计、运行、监督等工作。
   1、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设立会议制度,并对原有的信息沟渠道进行改进,并扩展和丰富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之间都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为不同部门的协调一致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数据进行汇总,从而保障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级之间得到及时的传递,实现企业管理数据的共享,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冗余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数据处理效率,这些都为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奠定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多种因素息息有关,因而企业应该综合利用信息处理平台来完成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利用信息处理平台来进行安全控制、科学管理,为更好地利用信息系统起到促进作用。此外,企业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信息化办公系统,并对企业的办公方式进行改进,以此来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最终提高了企业办公效率。
   3、建立反馈机制。沟通具有双向性,单向沟通不具备任何价值,为了使沟通更有效,应设立相应的反馈机制,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不同级别人员自下而上的沟通,使企业沟通机制更加顺畅。
   (五)优化制造企业内控监督。构建完善的监督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缺陷,保障内部控制更加有效运行。在内部控制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1、加强内部审计的认识。部分制造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不能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因而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并认真完成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在强化管理基础上,提高服務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内审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管理层和决策层要严格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纠错防弊的职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3、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大型制造企业可以在条件成熟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从成本角度考虑,对一些小企业来说设置内审部门并不合理,不过可以通过明确相应的责任人来实施内部审计。内审部门的设立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的必要保障,同时制造企业的领导还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样内审部门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相关的审计,并据此确定出其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缺陷,为探寻内部控制错误与舞弊行为提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毅.新形势下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
  [2]谢超君.刍议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9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