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统编教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阅读与习作的融合与促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统编版教材中,习作教学所占的分量愈来愈重。除常规单元的习作,还设有习作单元。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对于习作方法的渗透也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习作融合与促进的意义,并且提出了几点帮助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与习作融合与促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情感教学;习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136-02
  【本文著录格式】田常楠.探讨统编教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阅读与习作的融合与促进[J].课外语文,2020,19(15):136-137.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两者是离不开的。若将两者相结合,并使其相互促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通过适当的手段来帮助学生阅读和习作,并使学生以情感为纽带将两者相结合。
  一、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习作融合与促进的意义
  将阅读与习作相融合,并使其可以相互促进,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情感教学。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思考,从而满足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进而使阅读与习作融合,并使学生积极地去进行阅读与习作。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情感,会受到情感的支配。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情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情感融入其中,并且将情感利用起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蕴含了作者很多的情感,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正确阅读,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文章中的情感内容,使学生与文章得到共鸣。从而进一步使简单的阅读教学上升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让学生阅读所产生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欲望,从而促进小学高段语文教学。
  二、帮助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与习作融合与促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阅读并感受内容
  想要阅读与习作相融合,并使之相互促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所阅读内容的情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文章时要让学生增多阅读次数,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文章的内涵、陶冶情操。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学生要主动体会文章情感,领略文章内涵。例如阅读统编版教材中的文章《狼牙山五壮士》,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其中不理解的句子做标记。通过联系上下文、与同学习小组的学生交流的方式尽量解决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指导。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朗诵课文。朗诵的方式可以采取分组分段轮流朗诵、一个或几个学生朗诵、全班齐读的方式,当学生不朗读时要认真听别的同学朗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语气诵读。如读到五个战士诱敌上山时要用急促的语气,读到五壮士跳崖时要用紧张、豪迈的语气;通过不断诵读,学生可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崇高品质。当不断阅读,获得情感之后,学生在习作时便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习作内容里。
  (二)應用情境教学加强阅读体会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还比较小,所以单一地通过阅读以及教师的引导可能无法真正感受到所阅读内容中的情感,因此要通过多媒体等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阅读内容。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辅的现代课堂通过更加新颖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如图片影像、视频音乐等形式,以更直观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兴趣,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只有真正将学生置于中心,调动其思考能力,才能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并提高自身能力,而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只需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统编版六段教材中的文章《开国大典》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与课文相符的片段;也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展示给同学天安门的宏伟与壮观;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多方面展示文章片段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地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开国大典,深入体会到开国大典时的自豪感。有了这种情感,就可以更好地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习作需要情感,而从文章中感受到的情感便是联系阅读与习作的纽带。
  (三)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在小学高段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中,通常学生会对这个过程感到无聊,难以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即使学生身处课堂,但是在进行阅读与习作训练时也会对教学没有兴趣,而导致无法写出较好的内容。对阅读与习作有兴趣是学生可以写出优美文字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与习作训练之前首先要培养小学高段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习作并积极去写。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来鼓励学生进行写话,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习作内容,写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学生会将自己阅读中见到的动物,例如小猫、小狗等写到自己的习作中。并且还会将阅读所引发的感情,融入到自己所写的内容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起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可爱一面,激发学生将其写出来的兴趣。并且当学生写出比较优美的文字时教师可以当着全班的面进行展示,让学生朗读或者教师朗读。这样不仅可以使写出这段话的学生感到骄傲,其他学生也会向他学习,积极地去习作。
  (四)训练习作技巧
  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依据,将自己所熟知的人和事写出来,融入了真实的情感并在这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作,使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一篇好的文章仅仅有真实的情感流露还是不够的,若学生的文笔比较差,写出来的文字不够精彩,则会使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而无法表达在文章中或者表达得不够准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习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习作技能才可以更加自如地将自己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在文章中。
  (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力对于一个小学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想象力在阅读时就感受不到文章中描写的场景,进而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学生习作过程没有想象力,会使文字变得比较枯燥,内容单一。不仅如此,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或者多幅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想象接下来图片中所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不同的学生会对图片中所展示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所写出来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不相同。由此通过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有更加灵活的思维和宽阔的想象力,在阅读时可以将文章中的场景在脑中想象出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同时在习作时会写出更加优美具有想象力的文字。
  三、结语
  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并感受内容,应用情境教学加强阅读体会,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并训练习作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断使阅读与习作相结合,并相互促进,进而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靳玉萍.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J].人生十六七,2018(5).
  [2]靳引全.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J].新课程,2018(34).
  [3]孙和利.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J].学周刊,2016.
  [4]罗健.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以小学高年级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2).
  作者简介:田常楠,女,1988年生,黑龙江大兴安岭人,初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