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群众戏曲活动对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普遍存在慢性病高发、孤独感强、内心焦虑、老年抑郁等身心健康问题。群众戏曲活动作为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表演、自我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节老年人的情绪,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为了促进群众戏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加大对群众性戏曲活动的支持,加强对群众性戏曲文化的创新,加大对群众戏曲活动队伍的培训。
  关键词:群众戏曲活动;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4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前途,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子女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缺乏关心和照顾的寂寥生活严重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对生活感到消极绝望,再加上衰老所带来的行动不便和疾病,更是加剧了这种负面情绪,严重时空巢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心理。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严峻。为了帮助农村空巢老人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须提供适合老年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群众戏曲活动贴近人民,广受老年人的喜爱,在促进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群众戏曲活动概述
  群众戏曲活动是群众运用掌握的戏曲手段,通过戏曲艺术的创作和传播,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现群众的自我欣赏和参与,它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表演、自我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1]。群众戏曲活动是相对于专业艺术团体戏曲活动存在的,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创作和欣赏[2]。创作即戏曲的创作演出,涉及戏曲剧本、表演、音乐、灯光等方面;欣赏即广大人民群众对戏曲的观赏。
  群众戏曲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群众文化群众办、农民戏曲农民唱的特征[3],在农村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且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农村空巢老人通过参与各种戏曲活动,为乏味无趣的生活增添了趣味,调节了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对老年人度过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2 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2.1 慢性病高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变得脆弱,除了行动不便外,往往还伴有各种慢性病,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心梗等慢性病。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6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状况调查”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中,25.4%的老年人有一种慢性病,20.5%的老年人有两种慢性病,18.9%的老年人有多种慢性病[4]。这意味着老年人慢性病的高发已经成为危及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会将老年人置于病痛的长期折磨中,使老人在病痛中逐渐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2.2 孤独感强
  强烈的孤独感是老年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子女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离开农村,年老体弱的老人只好守着空荡荡的家。老人年纪大了,整个人变得更加敏感,他们希望得到儿女的照顾,渴望后代给予关心与重视,增强活下去的勇气。但随着子女的离去,老人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他们整日枯坐在家里看着空荡而又冷清的房间,常常感到孤独失落。尤其是那些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缺少说话解闷的人,对外部信息的了解少之又少,更是感觉心情壓抑、缺乏乐趣。这种长期的孤独感会严重损害老人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老年抑郁,产生自杀心理。
  2.3 内心焦虑
  沉重的经济压力与无人照料的恐慌使老人对自己的养老和未来生活抱有深切的忧虑。农村老人本该颐养天年,但经济压力迫使他们仍然拖着孱弱的身体在田间地头劳作。较高的劳动强度使老人过早就疾病缠身,老人又担心自己卧床不起时床前无人照料或生病会给子女带来困扰,成为子女的累赘。尤其是当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关爱和照顾时,就会对衰老、疾病和死亡产生过多的联想,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这些内心的焦虑长期得不到排解,郁结于心,会引发老人更加严重的身心疾病。
  2.4 老年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容易患有但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种精神疾病。老年抑郁不仅会造成老人严重失眠、食欲下降、思维迟缓,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老人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更容易患老年抑郁,且患病程度更为严重。由于对老年抑郁的状况缺乏了解以及农村医疗水平相对落后,老年抑郁通常被人们忽略,但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是老年日常生活中必须警惕的一个可怕病症。
  3 群众戏曲活动对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参加适合老年人的社会文化活动显得尤为迫切。群众戏曲活动既符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又能够强身健体、排解苦闷情绪、愉悦心情。
  3.1 参加群众戏曲活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增强身体免疫力
  老年人参与群众性戏曲活动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有效防治各种老年疾病。老人表演戏曲,需要反复记戏词曲谱、台步,揣摩动作,积极动脑思考,这就使大脑得到了训练,增强了大脑的记忆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大脑衰老的速度,使其思维更敏捷。同时,唱戏需要大量用气,“气力足则血行旺,血行旺则身体壮”。用气和运气可以增大肺活量,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此外,戏曲的表演还需要运用眼神、表情来表达人物的情感,这也锻炼了脸部的肌肉,保持血液运行畅通。唱戏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还包括锻炼口齿、使眼睛更加灵动、有助于腹部肌肉的锻炼等。
  3.2 参加群众戏曲活动能够调节老年人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群众戏曲活动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老年人调节情绪。戏曲具有很强的共情力,它能让人投入其中,体会戏中人物的悲欢喜怒,而全然忘记周遭的一切。通过戏曲的创作表演,老人找回了往日的雄心与壮志,增强了自信心,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得到了众人的肯定与赞扬,避免了“不行了、不能动了”等不良心态,抖擞精神,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通过欣赏戏曲,老人或是从戏中人物的身上学到一些人生道理,从而对自己的消极行为和狭隘想法进行反思,或是从剧情中追忆年轻时候的快乐时光,重拾往日欢喜,或是在戏曲欣赏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调节,心中累积的郁闷一扫而空,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   3.3 戏曲活动的参与能够提升老年人人际交往的频率,增强社会参与能力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其社交活动的频率、规模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身边没有子女陪伴,老年人逐渐出现和社会脱离的趋势,处于自我封闭的精神状态中,甚至可能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社交和心理障碍,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参与群众性戏曲活动,农村空巢老人可以闲暇时相聚在一起,共同商议群众性戏曲活动将要演出的曲目,挑选出具有艺术价值、贴近群众生活、符合受众趣味的优秀戏曲。擅于填词作曲的老人可以对创作戏曲作品发言献策,老人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都更加丰富,眼界也更为开阔,这对戏曲作品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老人也可以就如何更好地表演以及舞台的设计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手工的老人可以自己制作、改良表演所需要的道具,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人也可以对戏曲的演出进行品评,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使戏曲表演更加引人入胜,以促进戏曲活动更好开展。总之,参与戏曲活动提升了老人人际交往的频率,在沟通中使彼此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有效地克服子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还可以通过老人之间友好的互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一定的社会参与能力,防止被社会边缘化。
  4 促进群众戏曲活动有效开展的对策
  群众性戏曲活动满足了农村空巢老人对精神生活的诉求,增加了老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群众性戏曲活动的管理,促进群众性戏曲活动顺利开展。
  4.1 加大对群众性戏曲活动的支持
  村干部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性戏曲活动的重要影响,把群众戏曲活动看作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大对群众性戏曲活动的支持,承担起责任,解决好演出宣传问题、演出场地问题、活动经费问题等,为戏曲演出活动搭桥铺路。对于那些渴望登台献艺的老人,村干部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老人提供演练场地,做好戏服、道具、油彩等。同时,村干部要重视宣传的作用,对演唱的曲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吸引热爱戏曲的老人前往欣赏,促进戏曲演出活动的圆满成功,使老人在戏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此外,戏曲的表演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老人在排练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控制好排练时间,以免身体过度劳累。
  4.2 加强对群众性戏曲文化的创新
  群众性戏曲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深受群众欢迎,也才能焕发出更加持久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群众性戏曲活动的创新可围绕戏曲内容的创新和戏曲表现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
  要做到戏曲内容的创新,编剧人员要切实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精神文化诉求,使戏曲的创作切合人民的生活,符合人民的审美情趣。例如,戏曲的内容或围绕脱贫攻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养老等主题,宣传国家政策知识,或以农村的先进代表和材料为题材,推动其发挥积极作用,或关注农村的社会关系、伦理道德观念,弘扬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群众戏曲活动,农村空巢老人可以了解到更多外界的信息,且通过戏曲的方式,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
  要创新戏曲表现形式,不仅要继承传统戏曲中优秀的艺术技巧和表演形式,还要创新性地吸收现代的艺术技巧和表演形式,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段和舞台形象。例如,在戏曲表演中融合吸收舞蹈元素,或借鉴现代的声光技术来渲染舞台气氛,增强戏曲的表现效果,从而使戏曲表演更加精彩。
  4.3 加大对群众戏曲活动队伍的培训
  群众戏曲的质量与群众戏曲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群众戏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戏曲活动的成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戏曲会让人不由地期盼下一次群众戏曲活动的开展。但如果戏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受众看了许久也不得头绪,那么长此以往,参与群众性戏曲活动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并最终走向消亡。因此,为了群众性戏曲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基层组织必须加大对群众性戏曲活动队伍的培训,提高群众性戏曲活动的质量。
  参与群众性戏曲活动的老年人虽然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但并非专业艺术人员,在剧本的创作、表演等方面能力不够,在剧情的走向、曲调的把握等方面都需要专业艺术人员的指导。因此,农村的基层干部要支持群众性戏曲活动的開展,积极邀请专业艺术人员或水平较高的戏曲爱好者以志愿者的形式开设辅导班、讲座会谈等对参与活动的老人进行培训,传授参与者较为专业的戏曲知识以及创作、表演、奏乐等方面的技巧,使剧本的创作、表演、声光等方面都能得到改善,排练出具有思想深度、艺术底蕴、形式新颖的优秀戏曲作品。通过戏曲活动让老人在舞台上尽情展示才能,变“独乐”为“众乐”,使老人唱得尽兴、听得入神,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5 结语
  群众戏曲活动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了一片尽情展示自我的广阔天地,老人通过参加群众戏曲活动丰富了日常生活,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群众戏曲活动,从行动上支持群众戏曲活动的发展,积极促进群众戏曲文化的创新,使群众戏曲活动焕发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陈芳.谈当前群众戏曲活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大舞台,2012(3):17-18.
  [2] 张志雄.谈群众戏曲活动对湖北省黄梅戏的影响[J].黄梅戏艺术,1992(2):95-101.
  [3] 陈利珍.农村戏曲文化活动初探——从黄梅农村戏曲文化生活谈起[J].黄梅戏艺术,1989(4):122-128.
  [4] 郇建立.病人照料与乡村孝道——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9-76.
  作者简介:孙峰峰(1992—),女,河南南阳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人社会保障。
  孙峋(1998—),男,河南南阳人,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2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