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设施番茄土壤特性及生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番茄“粉宴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番茄土壤特性及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蚓粪40 t·hm-2+增效剂3 t·hm-2可显著降低土壤EC值和pH值;施堆肥40 t·hm-2+增效剂3 t·hm-2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单施蚓粪40 t·hm-2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单施鸡粪40 t·hm-2可显著提高番茄有机酸含量和全钾吸收量。
关键词 设施番茄;土壤特性;生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89
有机肥中不仅富含大量有机物质,还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养分,利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基于此,研究不同土壤处理对设施番茄土壤特性及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番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蚓粪采自宁夏万辉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堆肥采用牛粪、羊粪、鸡粪和秸秆按照3∶2∶1∶4的体积比混合后堆制而成;鸡粪购买于当地市场;增效剂主要成分为聚谷氨酸。
1.2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1个对照:1)处理1(T1)单施蚓粪40 t·hm-2;2)处理2(T2)单施蚓粪40 t·hm-2+增效剂3 t·hm-2;3)处理3(T3)单施堆肥40 t·hm-2;4)处理4(T4)施堆肥40 t·hm-2+增效剂3 t·hm-2;5)处理5(T5)秸秆生物反应堆37.5 t·hm-2;6)对照(CK)单施鸡粪40 t·hm-2。供试番茄为“粉宴1号”。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1.3.1 样品采集
土壤、植株、果实采自盛果期,各小区选取5个样点采集植物根围土样;每个小区最外的两行植株不采样,随机选取5棵植株。每个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30棵植株测量整个收获期的果实产量。
1.3.2 土壤测定分析
参考鲍士旦[1]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株全氮采用杜马斯法,全磷和全钾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 2003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由表1可知,T2处理EC值和pH较其他处理最低,分别比CK降低42.55%、2.82%;T4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较CK增加了14.94%;T4处理全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T2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88.80%、48.99%;T1处理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T3处理,分别比CK(T6)增加了42.85%、40.24%;各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差异性,T4处理显著最高;土壤速效钾T3和T4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较CK增加了38.02%、33.80%。
2.2 不同处理对植株养分的影响
由表2可知,T5处理全氮含量显著最高,T3处理显著最低;而全磷含量T6處理显著最高,T1处理显著最低,T5次之;全钾含量对照处理略高,但差异不明显。
2.3 不同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性;CK处理有机酸含量最高;CK与T4处理间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差异,CK处理最高;维生素C含量T1、T3和T4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CK处理,较CK分别增加了35.94%、37.50%、26.56%。
2.4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由图1知,T1、T2、T3、T4处理与T5、T6番茄果实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照处理产量显著最低,T2处理显著最高,T4次之。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土壤盐分积累过多会对作物产生抑制性伤害。本研究得出T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EC值和pH值。T3与T4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T4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T1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因此,一种土壤处理的营养供给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番茄的养分需求规律,应该根据植株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整,通过追肥补充番茄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养分是构成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并直接参与植株的生理活动。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处理影响植株养分吸收水平,其中T5处理显著影响植株对氮的吸收,对照处理显著影响植株对磷的吸收,对植株吸收钾的影响不显著,施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促进植株吸收养分。T1、T2、T3、T4处理番茄产量差异不明显,与T5、T6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增施增效剂或单施用蚓粪与堆肥均可提高番茄产量。
3.2 结论
在不同土壤处理中,T2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EC值和pH值,T4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T1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对照处理能促使番茄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植株全钾吸收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5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