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从如何确定学习内容、如何寻求学习方法、如何适时指点引导、如何做好学习成果的交流反馈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统编版教材“自读课”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探究。
  【关键词】自读课;教学模式;自求自得;《回忆鲁迅先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054-02
  【本文著录格式】刘园园.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以《回忆鲁迅先生》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16):54-55.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辅之名著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更好地贯彻了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其中自读课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联通了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处理好自读课的学习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笔者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阐述自己对“自读课”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和探究。
  思考一:如何带领学生快速确定学习内容
  上课伊始,笔者先带领大家回顾有关自读课的特点。
  师:上学期我们已经接触过自读课文了,了解到自读课文在编写体例结构上与教读课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生:增加了旁批和阅读提示,少了预习和课后作业的设置。
  师:作业本上的区别呢?
  生:自读课文的作业本有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以及各项任务。教读课主要由“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拓展”三部分组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认识,学生已了解了有关自读课的一些情况。自读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两大问题。那该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呢?
  笔者试着通过结合单元目标、《作业本》以及课文阅读提示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到“自读课”顾名思义就是大家自主阅读,而自读课上“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是我们要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该怎样来解决?大家可以试着仔细阅读课本的阅读提示以及《作业本》,来确定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学生开始翻阅课本及《作业本》,不一会儿纷纷给出看法。
  生:阅读提示上写道:“这篇课文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我觉得“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应该是一个学习重点。
  生:阅读提示的第二段也提到“读了这篇课文,对鲁迅会有新的认识”,这说明学习这篇文章要“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
  生: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我的依据是《作业本》。《作业本》上的学习任务一和学习任务三分别是“回顾鲁迅,写印象”和“发现鲁迅,微沙龙”。这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是重点之一。
  生:我还有新的发现,“把握人物形象”怎样来操作呢?《作业本》上的任务有出现“批注”“细节”“关键语句”等字眼,我想本文的细节描写一定很精彩。因此“品味语言特点”也应该是一个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点”便是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和《作业本》获得的学习重点,也正是本篇课文要掌握的重点。可见只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是能够自主完成的。这比教师直接给出学习目标有意思多了。
  这时,笔者又适时引导学生回顾了下单元整体学习目标: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发现,这些学习内容在单元学习目标中已明确给出,因此结合单元整体学习目标也是解决“自读课文学习什么”问题的方法之一。
  思考二: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做指点
  有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指点接下来课文的学习就方便多了。学生讨论后设置了以下自读环节。
  环节一:整体把握
  借助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旁批中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鲁迅人物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
  学生开始默读,教室里只有翻书声和写字声。一轮默读思考下来,学生有了这些发现。
  1.他很幽默,很风趣。他和作者开玩笑时很有意思。
  2.他还亲切随和,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3.他对年轻人关爱、真诚,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
  4.他对待孩子也很好,尊重孩子。他会仔细检查海婴吃的丸子。
  5.他做事认真仔细,工作勤奋,总在深夜工作,別人起床了他才睡下。
  果然,在阅读提示和提问式旁批的帮助下,学生对本篇课文中的鲁迅形象已有了初步感知。九个提问式旁批中,涉及到鲁迅人物形象的几个问题,学生基本已给出答案。先前那个让孩子敬而远之的鲁迅也变得和蔼亲切起来。同时,笔者也发现,学生对第四条旁批“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有什么关系”,第七条旁批“‘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是留有空白的。笔者试着让学生重读有关段落,课文除了写鲁迅,还写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尤其是他的妻子——许先生,在很多文段中都有描写。她很忙,从早上忙到晚上,她要陪客人,要送客人,还要做各种家务小事,但是她很快乐。她总是帮着鲁迅先生,而鲁迅先生对妻子也是充满爱意和敬重的。再加上一个可爱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是和谐的,鲁迅先生就显得愈发平易近人了。   对于第七条旁批,笔者引导学生读课文。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了。”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再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鲁迅的工作,学生不难找到答案,那是一种对光明,对新社会的向往。而这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和许先生的向往。这不就是原先孩子心中的鲁迅么!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对文中的每一处旁批进行解答,只是在学生理解不够深入时,如对鲁迅先生和蔼可亲这一形象的认识时,学生忽略了对某些段落的阅读,教师可以在旁稍作指点。而对鲁迅学者形象,忘我工作形象,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及得比较少。这时,教师也不用操之过急,可以在接下来的细节品读时再做指点。
  环节二:深入理解
  参照《作业本》的批注示例以及细节描写练习题深入理解鲁迅形象和精神品质,并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
  学习至此,课堂已接近尾声,于是我就顺势布置作业,让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从关键语句以及细节中去体会鲁迅形象,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并要求第二天课堂上反馈交流。接下来的时间是完全交给学生的,他们开始翻书,开始写《作业本》。有些参照《作业本》上或者书上的示例,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批注的形式简洁地记录在文旁;有些找到文中一些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圈点勾画做赏析;有些和同桌轻声讨论起来……课堂时间有限,无法一堂课上完成的只能在课后再去完善。
  思考三:如何在课后做好学习反馈及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学习不能忽略成果的展示,自读课的成果交流显得格外重要。适时恰当的交流和反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有提升,有改进。也能更好地将学习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上,使自读课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教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出学生的亮点,多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比如在赏析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细节描写时,有些学生从“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看出鲁迅先生工作时间之久,一直到深夜,一直到凌晨,一直到家人都起来了,他仍旧在工作,他忘我的奋斗的形象。能力好一点的学生能注意到这些段落中的环境描写:“鸡鸣的时候……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玻璃窗白飒飒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高大。”课文用这些声音来衬托夜晚的宁静,用窗户和灯光来衬托鲁迅先生灰黑色、不高大的身姿。着重写先生“坐着”,一个像雕塑一样忘我奋斗的鲁迅先生。
  当然,在学生遇到疑惑争论或理解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引导指点,让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比如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或者还没走就又来客人了,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这里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去后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说这样更显得鲁迅先生耐心地陪客人,陪伴时间之久。的确如此,但这同时也是萧红语言背后的深意。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的描写,实则内心流淌的是她对鲁迅先生的敬仰、敬爱、怀念之情。文中这样细腻质朴、平实自然的描写还有很多。
  也并不是每一篇自读课都需要老师这样的组织和引导。究竟该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怎样的引导,还需我们慢慢摸索。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們任重而道远,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在自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教读课上的经验,打造适宜合体的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确保多默读,多动笔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铺好路。
  参考文献
  [1]章新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11).
  [2]马润伟.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旁批的反思——以八年级下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