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病毒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生物有关病毒的知识在不同模塊和章节中均有零散的内容,而高考中也常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考查,通过本文对病毒相关知识的渗透,希望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同学们对病毒的认识程度和防范意识。
  关键词:病毒知识 生物学 渗透
  一、病毒的结构
  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一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部分内容中提到HIV主要攻击人的淋巴细胞,知道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在这里可以适当渗透病毒的种类,依据宿主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和细菌病毒如噬菌体。
  在第二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我们知道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少数为RNA。不同种类病毒的结构不完全相同,相当多的动物病毒,其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由糖蛋白、脂类所构成的囊膜把它们包裹起来,如流感病毒、狂犬病毒、HIV等。有的病毒在囊膜的最外层还有突起。噬菌体,它是一类寄生于细菌内的病毒的总称,如果让培养皿内长满细菌,就好像一片草地,如果有噬菌体活动,我们就能在这片“草地”上发现一个个透明的圆圈,这是因为细菌被噬菌体裂解死亡了,我们把这些透明圈称为噬菌斑,可以为后面学习选修内容做好铺垫。
  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四章第二节讲授中心法则知识时,可以渗透病毒蛋白质的种类不是只有衣壳蛋白,还有刺突蛋白,它是在病毒吸附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相结合的受体,帮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物质;有些病毒还有酶,这些酶可以与病毒一同进入宿主细胞,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所以说病毒蛋白质也并非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有的可以是病毒随身携带的。
  二、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三章第一节讲授噬菌体增殖过程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增殖的方式和机理,引起学生兴趣,为今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铺垫。首先是噬菌体的吸附,没有吸附就不能感染,病毒的吸附是有特异性的[1],如SARS病毒主要感染肺部细胞,病毒的吸附通常是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所以,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致病机理和对抗病毒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不同种类病毒侵入到宿主细胞的方式也不同,课本中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是在溶菌酶的作用下,将宿主细胞壁溶解出一个小孔,然后注入它的DNA分子。有的动物病毒有囊膜[1],可以通过囊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把核衣壳整体转移到宿主细胞中。植物病毒可以通过植物间的胞间连丝在植物细胞间进行传播[2]。病毒装配成熟后释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病毒将宿主细胞裂解,或是像流感病毒一样获得囊膜,再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出来,或是宿主细胞融合,从一个细胞转移进入相邻细胞。
  为什么流感会经常反复地出现呢?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核酸的在复制等过程可能会发生变化,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病毒,新的流感病毒就可以逃避针对原来病毒的免疫清除。此时,可以渗透病毒的变异知识。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酶系统,故其遗传机构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加之病毒增殖迅速,突变的概率相应增高,所以病毒与其他生物相比,又具有更大的变异性。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通常是双链结构,比较稳定,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通常为单链的RNA,突变频率上有较大的差别。病毒突变后它的毒力可能会发生改变,有的毒力可能变强,有的毒力可能变弱,医学上可以使用毒力减弱的病毒作为疫苗,如乙肝疫苗等。
  三、病毒的危害——癌症
  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癌变中,我们知道部分病毒能引起细胞的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它属于病毒致癌因子,目前已知绝大多数动物肿瘤是由病毒引起。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强大的,具有监控和清除因病毒作用而产生的少数癌细胞的能力,能够消灭肿瘤于萌芽状态。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被破坏时,肿瘤病毒才使宿主细胞异常增殖成癌细胞。所以在此次疫情期间流传出这样一句话“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免疫力最靠谱”,也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在讲授细胞癌变时可以向学生渗透增强免疫力的方法,首先要合理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增加体内维生素的含量,如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白细胞的战斗力就下降;维生素A摄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细胞就会缺乏抵抗力,都会使人容易患病[3]。动物肝脏含有叶酸、硒、锌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而补锌还能缩短感冒病程,可见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黏膜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养料供应,抗病力也会下降;酒精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抑制作用。所以不吸烟,不酗酒的人免疫力通常比吸烟和经常酗酒的人免疫力高。另外,生活比较规律、能善待压力,有良好的心情的人免疫系统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入侵者,免疫能力较强。所以,我们要适度调整,劳逸结合。
  四、病毒研究的意义
  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二章第4节讲授免疫调节内容时,可以渗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让学生明确有些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这种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自身产生抗体的方法,叫做主动免疫。主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而且能长久甚至保持终生。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可以作为疫苗,对多种疾病起到防御作用。由于一些病毒可以感染人类特定的组织细胞,所以还可以利用这些病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用于人类遗传病的治疗。
  总之,高中生物有关病毒的知识在不同模块和章节中均有零散的内容,而高考中也常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考查,通过本文对病毒的相关知识在生物学中的渗透,希望提高同学们对病毒的认识程度和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谢天恩.胡志红.《普通病毒学》[M].北京市科学出版社.2002.
  [2]洪健.李红叶.周雪平.胞间连丝结构与植物病毒的胞间转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
  [3]容小翔.维生素与免疫力[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0,(2):17.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中生物战“疫”专题性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