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建立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等15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西建立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
  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西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促进天然林保护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方案》明确,确保江西省6600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江西省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6600万亩左右,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天然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科学保护,生态承载力显著提高。
  广西71个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超60%
  近日,广西发布2019年度市县森林覆盖率监测结果,全区111个县市区中有71个森林覆盖率超过60%。
  根据监测结果,2019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2.45%,比上年增加0.08个百分点。全区森林面积1483.9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2万公顷。各设区的市的森林覆盖率均较上年度有所提高。梧州市和贺州市的森林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75.25%和72.65%。森林覆盖率提高幅度较大的是百色市,增幅达1.87%。森林覆盖率超过80%的县市区有15个,在70%—80%之间的县市区有33个,在60%—70%之间的县市区有23个。
  青海首部国有林场场志出版发行
  《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场志》于近日在青海省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青海省首部国有林场场志。
  國有林场在林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青海省共有国有林场102家,经营面积1688.3万公顷。据了解,《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场志》是一部专业志,编纂历时3年。全志共设12篇35章117节,共60余万字。志书重点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林场的成绩和变化,客观翔实地记载了北山林场自1956年成立北山森林经营所以来,林场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以及林场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成就。
  内蒙古全面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联合印发《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6个、自治区森林城市15个、自治区森林乡镇45个、“呼包鄂”自治区级森林城市群。
  内蒙古将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进城、森林环城、森林乡镇建设、森林城市群建设、森林城市质量提升、森林城市示范建设、森林城市文化建设、森林惠民9项重点工作。将推广使用乡土树种,对现有林实施林相改造,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结构和森林景观。
  安徽省3亿元财政奖补支持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据悉,2020年安徽省财政设立林长制考核奖励及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综合奖补资金3亿元,着力支持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
  2019年,安徽省出台《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围绕林长制改革“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提出17项具体举措,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
  安徽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保障林业重点工作和重大生态建设,支持深化“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将各地工作与年度奖补资金直接挂钩,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以奖代补。
  藏羚羊开启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来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日前向可可西里腹地进发,一年一度的藏羚羊迁徙产仔季拉开序幕。
  监测显示,4月底,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通过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前往产仔地,其中有43只藏羚羊穿过青藏公路,开始时间与2019年相比提前了大约一周。
  藏羚羊、角马和驯鹿的大迁徙被称为全球最为壮观的三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中国藏羚羊保护专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说:“藏羚羊迁徙行程往返最长可达上千公里,但迁徙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根据预测,2020年的藏羚羊迁徙产仔季将于7月底至8月初结束。
  陕西国有林场改革被评定为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国有林场改革国家重点抽查验收反馈意见的通知》,反馈国有林场改革国家重点抽查验收意见。陕西省在国有林场改革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据悉,陕西省现有国有林场211个,核定事业编制8662人,全部纳入财政供养。较改革前,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加360.51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2624.24万立方米,经营面积增加36万亩。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3万余户林场职工迁入新居,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陕西省国有林场改革成效显著,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得到加强和提升。
  诸暨救助放生一只野生扇尾沙锥
  小家伙离开诸暨市森林公安局辅警王俊来的手,怔怔地待在原地,回头望着救助它的人,迟迟不愿离去,在王俊来的催赶下反身窜进山林,飞入天空,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近日,诸暨市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员在县垅山自然保护小区放生一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扇尾沙锥。据了解,这只扇尾沙锥是4月中旬诸暨市森林公安局在接到举报后去现场(陶朱花山)勘查时发现的,被解救时它没有受伤。经过辅警王俊来的悉心护理,确定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于第二日放归山林。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的日益深入,诸暨山区群众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陶朱花山村与县垅山自然保护小区相邻,常有村民举报救助各类野生动物。                                                                            (杨飞锋)   植物界“大熊猫”伯乐树现身仙居,台州首次发现!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科考人员近日在仙居国家公园淡竹境内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意外发现了植物界“大熊猫”伯乐树,这是台州市境内首次发现伯乐树分布,它的发现为台州市新添一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伯乐树又名钟萼木,为落叶乔木,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蒴果近桃形,密生紫红色斑点,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浙江省极小种群物种。伯乐树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仙居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浙江省内罕见的植物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柯成芳)
  武义矿山整治新增国土绿化面积1176亩
  武义萤石矿床分布密集、蕴藏量丰富,居全国各县之首。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粗放的开发模式使得矿区内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影响。据了解,就在几年前,该萤石矿山遗址公园还是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废弃萤石矿山,有大量的地表采坑和地下采空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近年来,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武义县对废弃矿山进行梳理,并对其中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植被受损严重的废弃矿山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武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武义全县共有废弃矿山百余座,2016年以来,武义有35座废弃矿山共1176亩废弃遗留矿山完成治理,蜕变为“绿水青山”。                        (舒清海)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发现黑熊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又有重大发现,首次拍摄到了黑熊影像!这是江山历史上首次明确监测到黑熊踪迹,江山也成为了浙江省继开化和遂昌之后第3个被证实的黑熊分布点。
  近日,仙霞岭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整理采集回来的红外相机数据时,惊喜地发现设在双溪口片区的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3张珍贵的黑熊照片。据浙江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丁平教授介绍:黑熊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这次在江山发现黑熊踪迹,是浙江省第三处、江山市首次在野外监测到黑熊,对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余著成)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再次发现植物新种——浙南木犀。此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和乌岩岭管理中心科研人员刘西等人在参与浙江省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浙江南部地区1种木犀属植物,经查对文献、标本和定点观察比较研究,现确认为植物新种。
  据介绍,浙南木犀在具聚伞花序,叶柄、小枝、苞片、花梗被柔毛等性状上接近于毛柄木犀,不同之处在于浙南木犀叶片呈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叶缘具尖锐细锯齿或全缘,花较大。本次发现对研究东亚木犀属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与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陈景峰)
  紹兴森林公安深入推进林区警长制建设
  为全面掌握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汤浦水库国有林区边界及周边林情、社情、民情,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和涉林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确保林区社会治安秩序和谐稳定,近日,绍兴市森林公安局联合柯桥区森林公安局、汤浦水库森林消防队共同对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汤浦水库北片区开展巡查。
  联合巡查队从汤浦水库王坛管理处太平岭检查站出发,沿途对治安防控、非法盗猎、森林植被现状、森林防火隔离带维护及界线界桩情况进行了排查检查,全程约10公里,转辗5个多小时。此次联合巡查为下一步深入推进林区警长制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鑫炀)
  浙江第一索——龙游六春湖索道试运营
  有着浙江第一高索之称的龙游六春湖索道于近日投入试运营,为市民出游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六春湖索道的下站位于毛连里村东北侧,上站为海拔1302米的颜峰尖,索道水平距离2879.66米,线路高差874米,线路斜长3009.37米,无论从长度还是高差,都堪称“浙江第一索”。海拔1390.5米的六春湖风光秀美,过去,四五个小时的上山过程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这次索道的运营,大大解决了游客的担忧。受疫情影响,景区工作人员建议游客采用线上购票的方式,减少人员之间接触,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间隔距离排队等工作。
   (陈忆金 黄洲洋)
  浙江省政府近日批复建立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至此,金华市自然保护地数量增至40个。
  新建立的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浙江省内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婺城区南部,和武义、遂昌接壤。保护区总面积9532.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5104.48公顷,一般控制区面积4428.12公顷。
  该区域地处生物区系过渡地带,是浙中生物多样性最富集、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栖息了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麂等野生动物,以及永瓣藤等珍稀植物,保护和研究价值非常高。
  (谢纯刚 胡元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3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