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晓芳 杨立云 孙志平 王增春 董建荣

  摘   要:自2017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首选。《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程,是联系设计课程和制造工艺课程之间的纽带。为适应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组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对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实施做了阐述。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课程改革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c)-0191-02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面向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有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公差配合标准和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及职业生涯打下基礎。
  近些年,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及课程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下,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被立项为河北省高校精品课程、2015年被确立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立项课程、2018年成为了学院第一批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再一次被认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在线精品课程,学院推荐申报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课程形成了“以应用为主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课程特色,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1  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参照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资格标准等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将课堂与MOOC整体考虑,便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在线开放部分与课堂部分有机融合,分工明确,在线部分为课程教学准备充足的知识基础,课堂教学为在线课程提供及补充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同时推动课程不断优化及改进,如图1所示。
  (2)设计思路。
  ①“学生为主、岗位融合、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课程建设。
  通过与京津冀行业企业的合作,依据机械产品检验工岗位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分解机械产品检验工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构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发微课、课件、习题等颗粒化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环境条件和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毕业后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轨。
  ②“质量为本、实虚结合、易学易用”教学资源建设。
  用高清摄像机拍摄,保证视频画面质量,校企共同把关,保证内容准确度、学习舒适度;采用真实测量设备与二维、三维虚拟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产品检验过程及方法;各种教学资源依托任务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能力递进规律,易学易用。
  2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1)教学方法。
  以互联网为载体,课程资源尽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教学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突出在线课程学习的开放、共享功能。在线下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法、案例讲解法、演示教学法、分析比较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型专业基础课,贯穿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管理全过程,是获取“机械产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对机械制造专业相关岗位和职业技能进行分析,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机械产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 选取课程的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规律和职业规律,依托任务载体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按照不同工作任务特征的技能需求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能力递进规律,科学设计了针对岗位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本课程依据机械产品检验工职业要求构建了4个学习情境(如图2),13个行动导向的任务单元,计划52课时完成。
  3  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
  (1)教学模式。
  课程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手段改革,创新形成“五化”教学模式,即:“学习过程工作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实训任务生产化、校企指导一体化、环境设施工厂化”。
  以全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宗旨,开展实训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训技能,在教学中,融社会能力于工作任务之中,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教学过程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使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将教学与实际生产、真实产品的检测等融合在一起,合理安排实训任务的难度,使其按难度阶梯递进,完成整个实训内容。通过项目开发与研究,提供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会,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且企业兼职教师走进学校,把当今的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受益于校企指导一体化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模拟及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项目实战,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五化”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职教特点。
  (2)教学评价。   本课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创新多元化课程评价手段,践行课证融通机制,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综合考评、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多维度、多指标评价,公平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学习主动性、团结协作精神、技能熟练程度、操作规范性、创新意识等,采用网络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方式。
  4  课程特色
  (1)“学生为主、课-证-赛-岗融合”课程建设思路。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积极推动“课、岗、证、赛”融通的实训模式,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分解机械产品检验工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构建教学内容;通过结合技能大赛中机械产品检验能力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教学活动中,将大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了“学赛结合”、教学相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环境条件和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轨。
  (2)“质量为本、实虚结合、易学易用”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指标,建立本课程适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尤其注重“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的开发和制作。这些单个知识点资源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比较符合当代“90、0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课程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做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3)创新多元化课程考评手段。
  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综合考评、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方法,重点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信息化手段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考评、单元测試自动批卷功能节省了部分精力,且实现了自动等级评定和数据统计分析。
  5  结语
  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实施“五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有效性,重塑了教学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建设中,仍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梳理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继续践行多元化课程考核办法,形成完善的课程考核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宋欣颖.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0):142-144.
  [2] 程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工科类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61-63.
  [3] 朱双霞.“慕课+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9(6):118-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5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