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阅读与成长相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后景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为孩子们的阅读量、知识面而深感无奈与焦虑。为此笔者想向家长大声疾呼:重视孩子的阅读吧!随着课程改革,这种欲望与冲动愈来愈强烈,纵观孩子们的成长环境,阅读量的多少已不是家庭的经济问题,而是家长认识的问题了。不少孩子家长的认识非常狭隘,甚至扭曲了,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广泛的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关键词】阅读  成长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83-01
  一、阅读能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课堂上、生活中常见一个问题抛出去,一部分孩子没反应,从不举手回答。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根本不会,如果是根本不会那就另当别论。要是性格内向,阅读量小,心里的想法就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那问题出在哪,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有的孩子回答了,也常常是词不达意。种种现象表明如果这些孩子平时有大量的阅读,就会让他们的词汇丰富,在与人交流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表达出来了。
  记得在三年级教学《沉香救母》一课时,我当时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爸爸看出了沉香的心思,但他劝阻了沉香,这到底为什么呢?”“沉香听了爸爸的话‘攥紧了拳头’表达了什么呢?”我们的孩子直接蒙了,回答不出来了。可能有的孩子体会到是因为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爸爸不愿沉香白白送命。也有的孩子体会到沉香“攥紧拳头”表现心里气愤,救母的坚定信心。但因为阅读量小,词汇量少,不能准确表达出来。
  二、阅读能增强孩子的知识储备
  由于受到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东西比较有限。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让孩子了解许多课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而且有助于课内学习,从而使课内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我们在学习《广玉兰》这篇课文时,对于广玉兰这样珍贵的树种,我们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见过,那只有通过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并阅读了解,这样才能与作者描写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诸如此类的例子是数不胜数。
  三、阅读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我们的书本上有许多东西是孩子们平时不曾知道、不曾接触到的。虽然它们客观存在,但是孩子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到,甚至是没有听说过,完全陌生的。而这些陌生的东西却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引领孩子们愉快地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或许可以让孩子们成长为下一个科学家,或者某个领域的领头人物呢。
  例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切苹果,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亲手横切苹果,切出苹果里的五角星时那种惊奇、欣喜地神情。我想那时我已成功地勾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了。更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学习《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当我出示:“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文字?”这个问题时。通过课前阅读已经知道答案的同学那回答是唯恐落后呀:“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忙着搬家,出門要带雨伞!”……那个表情可以用“嘚瑟”“挑衅”来形容了,课前没阅读,不知道答案的同学可真是沮丧而不甘呀。
  四、阅读能让孩子更加富有内涵
  北宋著名的大词人苏轼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充分说明了知识会让一个人更有底蕴,更有内涵。即便你还只是个孩子,大量的阅读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气质,可以让你与众不同,在众多的孩子中突颖而出。远有古代的王勃、白居易、骆宾王等诗人,近有诗词大会中的陈更、孙晓婧、陈滢等新人,让人们仰慕的不正是他们的才华吗?
  五、阅读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作为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这一点感受是最深刻了,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便是习作,作文是每个学习中的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课。而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无论是词语还是谋篇布局都可以从课外阅读中找到灵感。不读书则应了那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六、阅读能使孩子变得更智慧
  长期的大量的课外阅读还能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发育。积极的、有营养的课外书籍会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思考,喜欢去探索书本文字中的秘密,进而诱发他们去动手实践,而这些又可以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聪明,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计其数。
  在现如今网络流行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深度阅读更是少之又少。“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可想而知大量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缕阳光、一道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孩子们,就让阅读与我们的成长相伴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8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