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 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自然而然语文素养就会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和阅读技能,还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悦读,爱上阅读。就语文教学之感悟,谈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阅读;课堂教学;心灵
  一、读——拨动审美之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当我们拿到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熟读文本,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如果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这就是学生读文本的难点之所在,做不到有感情地熟读文本,学生就很难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所在。教师就要从读这个点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各种文体有不同的读法,每个段、句子、词语也要做到有感情地读,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美感。如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读出现代诗的回环美;读出散文的意蕴美;读出记叙文的情感美;读出说明文的语言美。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拨动他们心中美的琴弦,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使他们爱上阅读。
  二、找——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把文本读熟、读透、读出了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接下来就要依据教师给的自学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找出阅读文本的切入点。可让学生逐段、逐句、逐词地找,找出他们不懂的地方,他们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自己学懂的地方都画出来。这样的找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必不可少的一步,久而久之,学生在熟读文本之后,就会更深入地解读文本,从而领悟文本的思想感情,做到对文本更进一步的理解。就会突破文本之疑难,轻松阅读学习文本了。
  三、注——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在画出了上述那些地方后,我就让学生给这些内容加注自己的评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批注。这可把学生难住了,他们苦思冥想,不知道该写什么,到底怎么写。我教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可写出自己有什么疑虑,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出来,以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同学们共同探讨;自己认为是重难点要突破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自己懂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自己的感悟。教师指导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批注这样写啊,也没有多难的,他们越来越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喜欢上了给文本写批注。
  四、论——分享阅读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就一篇文本的学习,文本中的重难点,在自学文本时,自己和别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自己学习了文本的收获和感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交流、探讨、辩论,由简单字面意思的理解,到深入的理解,由浅入深,那怕是微不足道的疑难,学生都可以交流探讨。或同桌两人,或小组六人,或面对全班学生,都鼓励学生大胆地和其他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感悟、体会、收获等分享给班级其他的学生,也要做到认真细心地聆听其他学生的分享,还要积极大胆地对其他学生分享的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甚至也可在课后写写自己的读后感,这样学习阅读文本,学生乐此不疲,学以致用,还可用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课余时间分享自己读的书,读书心得,读书的乐趣。
  五、练——提升阅读素养
  学习完一篇文本之后,或者在学习中遇到重难点时,教师可设计相应的小阅读让学生练习。让学生边学边练或课后学练。可针对文本中的重点段设计阅读练习;可针对文本中的重点字词设计阅读练习;可针对文本的体裁设计阅读练习,可针对文本的内容设计阅读练习;可针对学生学到的方法设计阅读练习;可针对文本的语言特点设计阅读练习;也可针对整篇文本设计阅读练习。除了教师设计阅读练习,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阅读练习。阅读练习的题型可灵活多样,练习方法可不拘一格,只要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学生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都可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如果能做到针对每篇文本都进行阅读练习,學生的阅读能力会步步提高,阅读素养会逐渐提升。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生本课堂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是核心,教师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从教会学生阅读文本入手,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自觉阅读,爱上阅读。使他们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不仅要阅读语文课本中的文本,而且要阅读课外书籍,所谓的那些“闲书”,还要大量地阅读。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升,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在阅读的碰撞中飞扬,才能让生命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爱华.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7):10-11.
  [2]祁立慧.让心灵在享受语文中飞扬[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3):29.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