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决概念教学问题 夯实初中数学基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概念学习是思维构建的起点,只有保证概念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然而,在常规的概念学习中,思维基础薄弱的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概念内涵,数学教师应不断挖掘概念教学的本质,寻找优化概念教学的对策。文章对初中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解决概念教学问题的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 概念教学 问题及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不再机械单一,教师都以创造活力四射的课堂为目标。但是,概念部分的创新性教学常被忽视,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使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数学概念。在这种模式下,初中生对于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并没有理解其深层的内涵,也无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影响数学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典型问题
  一方面,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存在急躁心理。在教学目标层面,素质教育不再单纯注重学生的分数,而是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受到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将教学注意力转移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希望通过加大综合性练习的比重,快速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在探究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忽视了概念教学的基础地位,急切地带领学生跳过分析、总结数学概念的阶段,阻碍了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初中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存在依赖现象与畏惧心理。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严谨性,有时候,学生凭借文字解读无法体会其中的内涵,需要借助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但数学概念学习经验较少的初中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并不成熟,只能求助于教师。此时,初中生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地学习数学概念,很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同时,在不断认识数学学科庞大知识框架的过程中,会对数学概念望而生畏,不愿独立挑战。
  二、解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问题的对策
  1.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数学概念
  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领域。在以往的学习中,初中生曾经体验过数学知识为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应继续借用生活的力量,将学生的良好学习感受延续下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引入生活要素时,教师应带领学生经历将复杂的生活问题化为简单的数学模型的过程,确保学生在看到数学模型后,能够准确地找出各个变量与条件的现实意义,最终实现数学概念的生活化。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点的教学中,平行线的概念易理解,但对于“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则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明显的平行线,学生最常见的答案是“马路上的标志线”。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它们是平行线?”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从“眼睛看到马路上的标志线”到“判断它们是平行线”的过程缺乏逻辑推理支持,这是一种“想当然”的结果。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教师要为学生进行逻辑补充,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连贯。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联想生活情境:假设两条原本平行的马路标志线中的一条改变了方向,最终两条线在某一个点相交,它们的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同时,要求学生在演算纸上画出变化前后的示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定义、判定方法、性质这三组数学概念的内在逻辑,也理解了“先有定義,才有判定和性质”的道理。数学概念教学在生活实际的帮助下,变得有血有肉。
  2.结合探究活动,理解概念本质
  陶行知先生曾言:“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在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负责,确保学生能够把表象的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过程之一,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将探究性学习融入概念教学,让看似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富有趣味,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具备几何学习基础的初中生对圆的性质并不陌生,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圆》这一单元引入的新概念相当于将圆与其他几何图形进行组合,使圆又呈现出许多新的性质。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原本的理论认知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可以选择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一边练习用尺规作图,一边验证教材给出的数学概念是否正确。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仿照课本绘制图像后,两两一组进行概念的梳理,如对于“弧”“弦”“圆心角”“圆周角”,学生要讲清楚概念中的性质关系与数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在绘图与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消除认知误区,使整组概念在脑海中的层次更加分明,同时又在互相检查与提问的过程中纠正了错误。
  3.同化迁移,促进认知深化
  教师在学校教授学生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自如地应对各类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现实生活比数学模型更复杂,教师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综合运用手中的工具,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
  比如,在讲解方程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将过去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方程类型上。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二元一次方程”,数学概念层面是未知数数量的变化,而方程的一般解法正是随着方程定义的变化而变化;从“一次方程”到“二次方程”,数学概念层面是未知数的幂的变化,方程的一般解法的变化同样也有规律可循。因此,每次在讲解新的方程类型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在正式学习前,自行对数学概念与解决方法进行推测,再将结果与正确的定义、解法对比,寻找“意想不到”的点,补充自己的思维认知。
  三、结语
  基础概念是初中数学课程体系的骨架,初中生只有在教师的带领下摸索数学骨架的全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心应手,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概念教学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无趣的部分,他们不愿投入精力参与学习。为了扫清概念教学的障碍,初中数学教师应借助生活实际,拉近数学概念与学生的距离,结合探究活动带领学生感知数学概念的本质,最终通过同化迁移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搭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建芬.基于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J].中学数学月刊,2019(12):12-13.
  [2]蒋元军.谈如何强化概念教学实践、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J].才智,2019(33):25.
  [3]金国年.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2):68-70.
  [4]陆小燕.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