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雨课堂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阳

  【摘要】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开发的一款基于微信的智慧学习平台。文章首先介绍了雨课堂的使用方法和优势,以及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的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现状,随后举例介绍了基于雨课堂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并探讨了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雨课堂  基础日语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048-02
  一、雨课堂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于2016年共同研发的一款基于微信的智慧学习平台。[1]从终端上讲,雨课堂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软件是以插件形式嵌入PowerPoint软件中的,教师通过扫描二维码把PPT和雨课堂连接起来。学生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课件、做习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提问等。
  雨课堂的优势如下:
  第一,使用方便,可行性大。雨课堂对于师生来讲是一款简单易行的工具。不需要复杂程序的学习,只需嵌入到PPT中,利用微信,即可轻松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
  第二,学生互动丰富,能够实现翻转课堂。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学生可以实时答题、发送弹幕进行讨论,对不懂的PPT可以点击不懂,进行投稿等等。在课堂的多个环节都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方便了教师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第三,每次课程结束后,雨课堂都会出具一份课程报告,教师通过点击查看,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学习状况,比如习题的解答情况,对PPT内容不懂的学生数量等。因此雨课堂的数据分析报告有利于教师在课下及时进行教学情况的分析和反思,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
  因此可以说,雨课堂将课前课后,线上线下都连接了起来,为教师改善教学、学生自主学习都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二、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基础日语课程是高等教育本科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以笔者所在的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日语专业的基础日语课程贯穿大一大二两个学年,每周8课时,内容涵盖从发音、单词到语法、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着重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两年的培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中级日语的水平,在大二下学期能够通过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就笔者所在的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在基础日语课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首先,基础日语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宽、生硬复杂的语法解释居多、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环节不多。
  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讲,伴随着00后走入大学校园,因动漫或游戏而喜欢日语的学生,伴随着电脑手机长大的学生越来越多,与以往学生不同,他们喜欢接受手机推送的新动态、新消息,对传统的略显古板的填鸭式课堂比较排斥。
  最后,从目前的教学手段来讲,在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翻转课堂的新趋势下,基础日语课程也必须接纳新的教学手段,改变过去以PPT或板书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基于雨课堂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
  以大二阶段的《基础日语4》这门课为例,设计一堂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在我校大一大二阶段的基础日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日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本套教材适合零起点的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使用,每课共有四个步骤,在基础日语4中使用的第四册教材中,前两个步骤即step1和step2是围绕一篇长文章展开,后两个步骤,即step3和step4,则主要安排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提倡学生通过前两个步骤的学习,发现语言交际中使用的语言表达和技巧,并付诸实践。本套教材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提倡发现学习,即不急于要求学生预习生词和语法,提倡学生基于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上下文关系,推测和把握文章信息,继而进一步发现语言表达方式和句型,并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和句型完成贴近真实生活的活动及任务。其次注重学习过程,比如step1和step2由导入、观察、发现和应用四个环节构成。导入主要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技能,并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新知识;观察是需要阅读的文章,锻炼的是获取各种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主要是启发学生发现、学习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并对有关语言知识加以提炼和梳理;应用则锻炼的是学生用日语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3]我校的基础日语4课程一周8学时(4次课),一周学习一课,每个步骤用一次课,即两学时完成。以下,基于雨课堂,按照本套教材的教学宗旨,设计第十课ネーミングstep1的一套涉及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的教学方案。
  课前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准备以下三方面内容:PPT课件;网站资源;思考题。其中网站资源和思考题通过雨课堂平台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要求学生在课前登陆手机APP,查阅并完成思考题。因为本课内容是日本女性名字的变迁历史,因此网站资源是教师与日本人取名有关的两段资料,分别是2010年和2019年日本人给新生儿取名的排行榜以及说明文字。比如以男孩取名为例,先发给学生2010年和2019年日本人新生儿取名的排行榜,然后让学生阅读说明材料后,对比2010年和2019年男孩取名的异同,并思考原因。
  课中阶段,首先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二维码,让学生扫码进课堂。教师在教师端可以清楚地看到到课人数,省去了点名的环节。
  课程开始后,第一个阶段是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教师首先展示表一在屏幕上,并请同学回答问题。由于弹幕字数有限制,所以本次回答问题采取教师随机点名的方式,抽查3-5名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等的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取名和社会时代的关系,从而进入本节课的文章《トメから清子、真由美、里緒奈、そして稀星》。
  课中阶段的第二、三阶段是观察和发现,教师利用雨课堂,展示PPT,结合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弹幕、投稿、课堂测验等功能推进课堂进行,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变得灵活多样。比如,在讲到第一部分明治初期,女孩被起名“止”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体现了什么社会背景,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两分钟思考时间后,要求学生以弹幕的形式发在屏幕上,这样教师可以清晰快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如同观看网络视频的弹幕一样,了解其他学生的观点。再比如,在讲解“雇い主の都合に合わせて名前を簡単に変えられてしまう可能性もあった”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启用雨课堂的投票功能,让学生选择“変えられて”中“られて”的用法。教师设置了三个选项,分别是“A.被动;B.可能;C.尊敬”,让学生在30秒内进行选择。30秒后,投票结果立刻显示出来,教师可以实时且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语法讲解中,雨课堂的参与使语法讲解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比如讲解本课重要语法点“自发态”时,教师可以插入一段提前录制完成的慕课视频,或者是一段网络视频,先让学生观看并仔细观察。观看完毕后,提问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你们发现自发态的变形是什么?意义是什么?都是哪一类动词有自发态?”学生仍然可以以投稿的方式自主回答,教师也可以随机点名,请学生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点击“不懂”按钮,教师得到反馈后,立即进行讲解。这个“不懂”按钮能使教师快速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而且学生也可以轻松地反馈,避免了因害羞而放弃反馈的情况发生。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的方式,随机地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既有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   课堂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应用。教师利用雨课堂主观题的功能,设置了一个话题:“结合文章,谈一下中国近些年新生儿起名的潮流”。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建议学生将课上的发言和教师的点评总结成文,在课下运用雨课堂中的投稿方式提交。教师可以在下节课择优投放在大屏幕上。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习题通过雨课堂发动到学生手机上,并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完成。到规定时间后,雨课堂会自动生成反馈情况,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可以更客观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课后阶段,教师点击“结束本次授课”后,雨课堂会自动生成一份课后小结,内容包括到课人数、学生数据、习题数据、课件数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备忘等。内容详尽、数据真实客观,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另外如果教师选择课件对学生可见,那么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随时进行复习回看。最后教师的上课数据因为都在雨课堂中可以查看,所以雨课堂可以说为教师积累了一份数据库,方便教师在任何时间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状态。
  四、教学效果分析
  在一学期的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考查。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雨课堂新鲜有趣、方便快捷,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有效果。具体来看,原因有三:首先雨课堂的运用基于手机微信,所以不用单独下载APP即可运用,操作方便简单;第二,在课堂上由于雨课堂的随机点名、投稿、弹幕等形式,提高了自己的课堂专注度,减少了低头玩手机刷微信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互动,可以更方便、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三,利用课后回看的功能,可以在课下随时随地地查看课件,方便了复习。
  通过教师观察,学生普遍对雨课堂的弹幕功能兴趣较高。弹幕功能的开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网络视频的观看中,因此學生大都能积极地思考、发言。而且有些学生的弹幕简短犀利,有时还带有流行的网络用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五、存在问题
  雨课堂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智慧教学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以笔者所见,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有些学生反应,上课时受雨课堂的吸引,有时容易专注于弹幕,影响了听课的专注力。因此,建议教师限制学生发弹幕的频率,比如一次课只设置5次左右的弹幕讨论话题,除此之外,不允许学生随便发弹幕;第二,雨课堂提供的资源库有限,教师在课件制作和习题录入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由于雨课堂的应用必须借助手机,所以有部分学生以此为借口在课上玩弄手机,作为教师很难掌握学生是否在真正运用手机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冯振敬.雨课堂支持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4):42-43.
  [2]姜海丽,孙秋华,赵言诚,刘艳磊,姜富强.基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J].高教学刊,2019(18):86-88.
  [3]曹大峰.基础日语综合教程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杨阳(1984-),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日本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5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