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覃美珍

  “九年义务教育” 数学内容在编排上,特别突出动手操作。像一年级在引进新知识时,一般都安排了“摆一摆”、“做一做”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作用谈谈一下体会。
  一、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实物操作,把抽象的、静止的数学概念、法则等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手操作使学生手、眼、脑协同活动,增强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第一册要求学生比较物体的大小,大与小,长与短,认识理解以内10数的含义,及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以及加、减法的意义,都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我在教学“认识6”的内容时,就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先让学生写出写有“6” 的卡片,又拿出画有六个花瓣的圆片6片,接着让学生拿出6根棒,并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在学生懂得6的意义和组成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区别“6”作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我让学生数出6朵花,在计数器上拨6颗珠子,并指出第六朵、第六颗,接着,请六个同学站到讲台前,指名一学生说出第六个同学叫什么名。最后,让学生用六根小棒摆几种图形。整节课同学们个个都专心致志的听,认认真真的做,人人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材第二册“求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内容,是要求学生理解在比较两个相等的数中;较大的数包括两部分数,第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比小数多的部分,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授课时;先让学生拿出5个卡片,再让学生拿出比圆多3个的三角形,并分两行摆好。然后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学生都摆好后,老师问:“圆形‘o’和三角形‘△’哪种多?哪种少?多多少?学生回答后,接着提出问题:“谁能说出多的(即‘△’)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提示:“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摆第二行的(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学生通过认真地摆,仔细地想,结果他懂得:多的数(即‘△’)里面包括了两部分,即与小数‘o’同样多的数和比小数多的部分。最后,老师稍微引导一下,学生就明白了: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就从大数中减去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掌握了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二、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学习
  动手操作,不仅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一次,我在上“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拿出6个桃子对学生说:“我准备分给3个小朋友吃,要求每个小朋友得到的桃子一样多,谁会分?”说完,让学生讨论,学生拿出学具桃子,一边演示,一边讲分桃子的过程,先每人分一个,然后每人又分一个,这样每人都分得两个桃子,这是老师指出:像刚才这个同学这样分,每人分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紧接着老师出示例题:把0个扣子平均分成2分,每份多少個?读完题目后,让学生用学具用同样的分法来分,老师指导口述: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5个。这样学生通过天伦交流,动手操作,知道了“平均分”的含义。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两道题让学生完成:
  最后让学生想想: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试列式?学生口述,老师板书6÷3=2,并告诉学生这个算式各部分名称,即6试被除数,3试除数,2试商,÷是除号,读作6除以3等于2.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再让学生们用学具来摆一摆,并列式。a、把8朵小红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动手操作,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条件。提供一些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促使大脑进行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中找到其规律,并用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我在上第十二册中的求“圆柱、圆锥的体积”内容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干沙子和学具(底面大小一样的圆柱和圆锥)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推导出计算圆柱的体积公式V=S底×h,接着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思维能力。运用桌面的学具和沙子进行试验,推导出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学生拿起圆住、圆锥在沙子里弄来弄去,经过十多分钟,终于明白了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即v锥=1/3v柱等学生们都认可了这一关系时。我再让他们分别用底的大小不一样的圆柱、圆锥来量沙做试验,看看结果怎样?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一思考----最后,归纳出只有同底同高的圆柱、圆锥才能有这样的关系v锥=1/3柱。这样,学生通过亲自试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不但印象深、记得牢,而且使他们的思路得到了开拓。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动手操作做到适时适度,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8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