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目前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较差的特点,笔者从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一论点出发,提出数学语言训练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语言训练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表达与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简明、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这些思维活动,就难以形成叙述流畅,说理严密的语言;同时,在条理清楚,有根据的语言叙述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升华。为此,在小学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使用数学术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概念教学时进行语言训练
  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但是,再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不等于形成了概念,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感知的对象,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在讲解概念时,笔者经常借助直观的教具或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概念的本质属性,再经过反复推敲,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全面概括出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之前,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找三根小棒,并且分别把三根小棒的首端与尾端逐一接起来,形成一個三角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观察对比。认识它们不同点有:小棒的长短各不相同,颜色也不相同,制作的“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它们的相同点有:都用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的首端和尾端都连起来了。这时笔者把制作的学具画在平面上,三根小棒就是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有的学生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有的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说法画出一些图形,如下所示:
  然后让学生讨论“组成”与“围成”两个词的含义,使学生认识“组成”可表示三条线段放在一起,但不一定首尾相接的情况,而“围成”则表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而且是封闭的图形。之后让学生确定应选用哪一个词来描述三角形较准确,最后让学生再完整地说一说三角形的概念。另外,在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述概念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唯一性。例如,叙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时,不能漏掉其中的“只”字,否则,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都列入梯形之列。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计算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计算时,一般多注重运算结果而忽视算理,这样就容易死记硬背。在中高年级,学生计算时较注重常规计算方法,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计算繁锁,错误率高。因此,对学生加强计算时说出计算思路的语言训练,有利于克服上述问题,同时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也利于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例如,一年级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8+9”时,笔者先用色彩鲜明的教具演示。
  学生一边看演示,一边听示范讲述,脑海里就会初步出现一幅图。这时让学生讲:“因为从9中分出2和7,2+8=10,10+7=17,所以8+9=17”。接着学生再动手摆教具,边摆边讲述。然后,撇开教具,让学生看着式子分解图,讲述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过渡到独立用数学语言讲述运算过程。这样,利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就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摆脱用数手指的方法或死记几加几得结果等几的方法去计算,促进了学生正确掌握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在判断、推理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是依赖于语言训练完成的。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后,出如下命题:“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让学生回答对不对,并说出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自然数中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这句话是不对的”。学生通过这种有根有据的语言说理训练,不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应用题教学在培养、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只有通过语言训练才能显现出来。主要通过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式子意义、验算、自编应用题等环节进行。
  (1)审题时训练学生口述应用题题意。口述应用题题意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一要说出应用题讲的事情,二要说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三要说出应用题每句话的含义,四要说出应用题的关键词语或难懂、陌生词语的意思。
  (2)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语言训练。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掌握解题思路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的有分析法、综合法、图解分析法、列表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学生本来就不认识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把这些方法逐步教给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法,必须通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来完成。训练时,学生需要经历听、仿照、独立分析以及按一定的语言模式说的过程。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法时,低年级学生是先听老师分析,再仿照由问题想条件的模式:“要求出……,就要知道……和……”和由条件想问题的模式;“根据(或已知)……和……,可以求出……”去分析;中年级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半独立分析向独立分析过渡。至于运用其它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也运用同样的训练过程。在分析数量关系以后,再训练学生表述解题问题的习惯。对同一道应用题,训练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口头表述不同的解题步骤,并从中选取最优的解法。这样,既可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使学生的数学语言从中得到提炼。   (3)通过口述列式根据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例题和课堂练习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口头表述如何列式以及列式的根据,要求学生按四则运算的意义或根据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来说明列式的根据,说出所列式子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以及每步计算结果表示的意思。这样,学生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认识就会更清晰,理解会更透彻,对解题方法掌握得也就更牢固。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例如通过个人在座位上说一说,小组同学互相议一议,集体在班内汇报等多种形式的口头语言训练,让全体学生都有口头發言的机会,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自编应用题中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自编应用题的语言训练,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认识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相依关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言训练是一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要做到:①持之以恒。把语言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讲课、提高、启发学生表述时,力求语言准确、简练、严谨、逻辑性强,作好学生的表率。这样,才能使数学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②训练有序。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对他们进行听—仿—说—写等程序训练。听,是在学习某些知识前,学生听教师讲,或者听某些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讲;在学习时,加强听的基本训练,做到基本问题天天练,让学生通过听接受准确、富有逻辑的语言训练。仿是教师用启发性的提问和带讲的方法给学生作出语言规范。或给出一定的语言模式,让学生仿照教师或语言表达得到好的同学、仿模式讲。说是让学生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有条理地复述问题或叙述思考问题的过程或举例说明概念、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是给一些用语言叙述的题目让学生笔练。如,让学生填写解题依据等。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 (美)G·波利亚.数学的发现(第一卷)[M].科学出版社,1982.
  [4] 张玺思,张孝达.小学数学漫谈[M].江西人民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