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时代要求,但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却是动力不足,困难重重。为此,本课题组结合对我校大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力争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培养路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希望以创新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从而缓解社会就业矛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1.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据调查,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重为30%,而我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重 仅为5%。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在2020年2月对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130份问卷调查中,虽有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考虑过创业,但开始实施创业的学生不足3%。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与所受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对于家长来说,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是很多家长所期望的。其次我们的高等教育虽然加入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没有相应的环境和机制让创新创业实践落到实处。
  2.创业模式单一,创业资金缺乏
  依据本校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对“互联网+”的理解单一,一般认为“互联网+”就是在网上卖东西而已。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几乎离不开微商、电商等形式。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很容易失败并失去创业激情。同时,充足的资金和对资金的灵活把控也是大学生所不足的。从我院的学生的调查来看,手上可供自由支配的创业资金非常少,对融资渠道知之甚少,资金严重不足,以及对资金的把控能力欠缺,也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3.缺乏创新创业服务组织的指导,创业政策利用率低
  创业创业服务组织的功能主要为盘活民间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帮扶创业者成长。目前在省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相关服务的组织很少,这使我们的学生在创业初期想要寻求帮助的时候孤立无援。目前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也主要是提供就业培训、实习岗位等支持,很少能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是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这些政策基本都不了解。就算有所了解的,也因为手续复杂,无从下手,没有专人指导而放弃。
  二、“互联网+”时代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1.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构建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环境
  家庭与社会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宣传。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QQ、微博、微信、电视、杂志等多种现代化的方法,大力宣传“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典型,引导社会认可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为了进一步推进 “互联网+”创新创业工作,定期开展有关“互联网+”创新创业问题的讲座,并邀请家长参与讲座,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服务对“互联网+创业”的认识与理解。
  政府应优化创新创业政策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例如,在线下政府可在行政办事大厅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直接办理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线上开通网上申请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功能。可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采取网上咨询、网上工作室等形式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种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还可以举办线上创业政策知识比赛活动,要求各高校学生必须参加,以确保大学生能准确解读并及时了解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有意向的大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去。
  2.重视大学生创新创業教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竞赛、创业知识、创业意志、创业政策等融入大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来,形成教育合力。在大一新生中先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二逐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人士经验分享等,大三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类课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创业竞赛类可以融入整个大学的教育过程,甚至于毕业后几年。在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等环节增加创新创业类活动,让它和课堂教学有效衔接。高校应发挥其人力资源平台的优势资源整合作用,跨专业组织有专业特长适合创业的学生成立创业项目小组,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为在校大学生未来互联网创业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优化师资团队,对于校内教师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同时引进风险投资人、企业家等,建立创新创业师资库,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
  3.打通融资渠道,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短缺难题
  政府在大学生融资渠道的建设上应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可以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选择具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其次,政府给予大学生创业创业贷款简化手续。再次,政府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小组,创业如果失败给予补贴。最后,政府可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扶持大学生创业。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引资金,比如校友会、企业捐赠、风险投资等选拔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
  4.大学生需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技能
  作为大学生要主动学习“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同时向学校和政府了解“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大学期间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等形式,积累团队资源,也可利用一些众筹平台等来积累资金,降低创业风险。
  “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发挥协同作用,方能优化大学生创业路径,最终为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现状与问题分析.[J].广西教育,2018(6).
  [2]刘玉龙.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思考.[J].丝路视野,2017(30).
  作者简介
  李艳红(1979年—),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市场营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