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开今:传统壁画临摹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传统壁画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艺术宝库。摹写古代壁画可以深入研习传统,重新发现传统艺术语言,拓展中国画材料与技法。
关键词 传统壁画 材料 技法 临摹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壁画的艺术价值
传统壁画体量庞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清晰的风格演变轨迹,是研究古代本土绘画的重要资料。古代壁画保存了4世纪以来大量的美术作品,尤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作品,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传统壁画多为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但其美术学价值和因素不容忽视。壁画中的绘画材料、绘画技法(勾线、赋色)、造型方法、表现方式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本土绘画语言的原点。在中国画材料与技法教学中,对传统壁画进行摹写,是了解传统材料与技法、绘画语汇的主要途径。
古代壁画大多经历了自然风蚀、人为损坏,剥落、褪色等损伤较多。然而,经过时间的“创作”,古代壁画呈现出了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复杂的面貌,形成一个丰富的可读空间。从壁画的基底(砂岩洞壁或建筑墙壁),为颜料发色做的铺垫层,颜色绘制层,腐化层(自然侵蚀的表面)到表层的灰尘,都历经变化,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观想和创造的艺术空间。我们可以分析其材料、技法、造型方式和表现方法,寻找本民族绘画的语言原点;进而通过丰富的信息和个体的情感体验,培养我们艺术灵感和创造力。
传统壁画呈现出斑驳、沧桑的肌理,蕴含着厚重的时间沉淀和审美元素,迸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力。古代壁画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在色彩表现和运用上非常主观、大胆,活泼生动,极具特色,堪称东方用色的典范。在材料的使用上,通常就地取材,使用矿物色和金属色,质感丰富,色彩沉着艳丽,经千余年仍然魅力十足。画面的叙事和表現方式也别开生面,自由变换,空间的处理方式尤为主观,根据情节的需要生发空间关系,往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造型上,生动有趣,用线也十分活泼自由。传统壁画丰富多彩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特色,都是我们研究、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些文化遗产,一方面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另一方面,在新语境中亦可以引导、启发我们的艺术思维。
2传统壁画摹写构成
摹写不是对传统壁画的复制。应该对临摹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其文化背景、地理因素、材料技法和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心追手摹,体会古典壁画中蕴藏的智慧,品味其艺术特色,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
2.1背景因素
传统壁画往往根据地域、地质和文化的特点,选择材料与技法。如龟兹石窟壁画、敦煌壁画根据洞窟特点制作基底,颜料多就地取材,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早期壁画是本土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形式,多是开创性的。在传统壁画的摹写中,需要古代壁画做细致梳理,研究其材质、技法、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
古代壁画具有特殊的肌理和色彩,如果仅模仿其肌理效果,常常会因制作过多而忽略壁画的艺术特色。在摹写时,需要分析其基底材料、基本分层(前文提到的五个层次)的状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基底,确定摹写程序,进行临摹,体会其绘制匠心。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为例,其洞窟壁底为砂岩,在其上覆盖粗泥层(秸秆和泥土混合),上面在覆抹细泥层,其上涂白粉层(也有在泥底上绘制的情况),然后在上面绘制。绘画颜料皆为矿物色,多为就地取材,画工自己制作。克孜尔壁画颜色种类较少,装饰性较强,如青、绿、土红和白色使用较多。同时,为了保持色彩的表现力,大部分颜色使用纯色,主要利用天然矿物色的色阶寻求变化。画面色彩浓郁,亮丽沉着,这要归功于粗颗粒矿物色的功劳,表现力极强。
2.2技法因素
线描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式,古代壁画中保留有大量的线描因素。在摹写时,需要对这些线描和造型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体会其用线、组线方式,造型观念和意趣。需要注意的是,勾勒往往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临摹为例,先以土红勾线,画出人物轮廓;然后晕染、设色;最后用墨线或颜色较深的线复勾。这个过程不要拘泥于线条的轮廓形态,要将线描和造型结合起来,仔细体会线条的性格特点,造型方式和艺术加工,尽量贴近临摹对象,体会其艺术特色。
纵观传统壁画,线描方式、风格虽然差异很大,但其独立性和表现力在逐步增强。考察这些线描因素,对早期本土绘画元素进行归纳和清理。体会传统壁画线描和造型方式的演变,思考绘画的本体语言。宗白华曾说:抽象的线条,不存在于物,不存在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曲折、回环,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犹如弦上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以时间为节点,对比不同时期的线描,体味其中的审美意趣,凝练线描的审美特质与造型方式,一方面,追述传统,撷英咀华;另一方面深入思考,提升自我认知。
矿物色色彩艳丽、明快、持久不易变色,肌理丰富。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成为壁画临摹的首选材料。当前摹写的目的不是再现古代壁画的原貌,而是着眼于“现状”以及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因此,可以综合使用具有地理特色的材料(敦煌黄土、白土等)、传统国画色(花青、赭石等)、岩彩类颜料(新岩、水干色等)和金属色(金属箔类)。材料的综合使用一方面可以融合多种技法,拓宽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可以梳理先前积累的经验,加深对材料与技法的理解。
临摹时先要分析画面色彩关系,确定色调层次。在设色上,循序渐进,一般从灰色开始,把握画面的整体色调。由于矿物色的特性,在色彩的铺陈和叠加中,高纯度的色彩往往要在后面使用和调整。矿物颜料发色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托色的基础;二是胶的用量;三是正确的技法。在色彩的叠加过程中,要注意色层之间的关系,它们会交融渗透,相互关联。在“叠色法”中,托色的基础很重要,色层的重叠、颜料颗粒的渗透在色相、纯度和明度上都会产生变化,甚至在画面肌理、材质美感方面都会有新的收获。沥粉常见于图案或装饰部分,古朴厚重,立体感强。有些色块采用厚涂法,可以较好的还原古壁画的质感。
3传统壁画摹写教学的启示
传统壁画历经千余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其中的材料与技法因素值得挖掘。胡明哲曾指出:从岩彩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绘画历史脉络,可以找到一个尘封千年的传统绘画基因,可以传承一些曾经失落的汉唐绘画语汇。通过临摹传统壁画,梳理其材料、技法和形式因素,可以法古开新,拓展中国画材料与技法、材质语言和表现形式。传统壁画的摹写过程,其实就是体验古人绘画技巧、材质语言、艺术表现方式的途径。经由临摹,可以把握材料与技法,拓展绘画语言。
传统壁画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宗教绘画,它是本土绘画的古典形态和基本形式,更是当代艺术重要的资源宝库。传统壁画的摹写,可作为材料和语言转换的一个通道。在当代语境中思考其材质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寻求由材料到观念的转变,可以促进中国画当代形态的演进。以岩彩的角度展开相关艺术思考,可以提交一个以回归东方文明作为前提,立足本土地质和本土文脉,探寻本土绘画当代新形态的可实施方案。
传统壁画不只是一个临本,它是一个融合历史与现实的空间,其中有很多绘画因素亟待研究、传承和拓展。摹写传统壁画,是重新发现艺术语言的过程。在新语境中拓展材料与技法,可以促进中国绘画语言和形式的革新。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7JYXM0583)。
作者简介:石自良(1978-),男,甘肃天水人,硕士,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教学。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马强.敦煌壁画临摹中矿物颜料应用技法初探[J].美术,2008(04):96.
[3] 胡明哲.回归原点,创新发现——岩彩画专业课程的建设思路[J].美术,2016(01):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