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粮食贸易面临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扩大。该文从粮食贸易规模、主要贸易产品以及粮食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粮食贸易面临着粮食市场结构不合理、比较优势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对外贸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039-03
粮食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足见粮食在农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和进出口数量都很庞大。笔者分析了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粮食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1 贸易规模 粮食产量能否满足国民需要体现一个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粮食贸易规模的大小体现一个国家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图1可知,我国近10年来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仅在2015—2016年出现极小幅度的减少。各类粮食中玉米产量增幅最为明显,2008—2017年增产超1亿t,可见我国粮食自给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1]。由图2可知,在粮食对外贸易方面,我国粮食出口量大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2017年略有增加;粮食进口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大豆进口量占粮食总进口量的比重近10年年均高达76.5%,可见我国大豆需求对国外市场具有一定依赖性。
综合来看,虽然我国粮食贸易规模在逐年扩大,但是粮食进口量的急速增加带来的贸易逆差扩大,使得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发处于劣势[2]。
1.2 主要贸易品种 粮食贸易中主要涉及以小麦、稻米、玉米为主的谷物作物和以大豆为主的豆类作物。稻米历年来都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粮食产品,然后依次是大豆、小麦和玉米。近10年我国粮食出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比大豆进口量,说明大豆的贸易逆差最为严重。
我国粮食进口主要是对大豆的进口,大豆进口量在近10年几乎翻上一番,占我国粮食总进口量比重很大[3]。此外,我国对稻米的进口量逐年递增,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总体也是上升趋势。综合来看,我国粮食进口的规模扩大趋势十分显著。
1.3 主要贸易比较优势 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优劣势,可以利用该国家贸易份额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比值来进行量化分析。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很早就提出显性比较优势这样一个指数概念,简称RCA。它是用于测算一个国家的出口额与世界的出口总额的比值,从而衡量出该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的优劣势程度[4]。RCA值所代表的含义见表1。RC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i]表示一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Xt]表示该国商品总出口额;[Wi]表示世界i类产品的出口额;[Wt]表示世界商品总出口额。
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稻米在2007—2012年间比较优势先加强后变弱,在2013年以后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小麦在2007年存在较强的比较优势,随后比较优势变弱;玉米在2007年之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随后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且越来越弱;大豆的比较优势波动不大,总体水平处于弱势。
1.4 主要贸易竞争优势 贸易比较优势只考虑了出口这一单方面的因素,但是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对外贸易不能仅仅考虑出口,还要考虑进口,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在复杂的贸易环境中更加精确地定位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处境。因此引入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简称TC。该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贸易净出口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5]。由该指数定义可知,TC取值介于-1~1,具体取值含义见表3,计算公式见式(2)。
式中:X-M表示产品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X+M表示产品的总贸易额。
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稻米在2007年有过微弱的贸易竞争优势,此后竞争劣势越来越大;小麦也是在2007年有过短暂的微弱贸易竞争优势,之后TC值急剧下降,陷入极大的竞争劣势;玉米在2005年还有一些贸易竞争优势,但此后的TC值变化基本与小麦的变化趋势相同;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接近完全竞争劣势,属于净进口产品。
2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进出口市场不合理 中国粮食的进出口市场相对来说太集中,一些主要粮食进口国对我国部分粮食存在垄断,这会导致粮食进口国对我国粮食价格实行管控,从而影响我国在粮食贸易上的主动权,在国际粮食贸易竞争中被迫处于劣势地位。此外,我国粮食市场也会受到进口国政府以及国家政策變化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粮食供求的相对稳定。
2.2 粮食的大量进口影响国内市场 虽然总能看到我国超级水稻一次次突破单产纪录的相关报道,但是我国粮食进口量却只增不减。因此,宏观上我国除水稻以外的其他粮食仍是供不应求,需要通过进口来调控国内粮食供应量。大量粮食进口形成的巨大贸易逆差会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国内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外贸依存度增加,使得国内粮食市场极易受到国际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会挤压国内的粮食市场,从而影响粮食的价格和产业的发展。
2.3 比较优势及贸易优势不断下降 一方面,国内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的上涨使得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检疫制度体系无法适应国际需要,农业科技技术及生产力的低下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效率远低于进口的经济效率,从而渐渐失去比较优势及贸易优势[6]。
3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一方面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投入,另一方面加快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化与应用。农产品加工业应逐渐向劳动生产率高、产业附加值高的行业进行资源配置[7]。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使出口粮食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 3.2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企业化经营,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8]。强化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鼓励科研院校与农业生产者的合作与交流,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随着农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容易形成拥挤和无序的进口竞争局面,进口秩序容易恶化,因此政府应大力整顿进出口市场,保证农产品进出口有序进行[9]。
3.3 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一直以来我国粮食所存在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制约了我国粮食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应加强产品细分及专业化分工,形成专业化优势,迎合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10]。针对特定地区的资源禀赋,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
4 结语
粮食对外贸易存在其发展变化规律,通过研究粮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可以预测出其未来变化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大局观,从整体上把握粮食对外贸易的客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纠偏,推进粮食对外贸易向着有利于我国贸易地位改善的方向发展,最终营造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贸易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明智,裴源生,李旭东.中国粮食自给率研究——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4):881-889.
[2]张云华.关于粮食安全几个基本问题的辨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8(5):27-33.
[3]高颖,郑志浩,吕明霞.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82-87.
[4]朱晶,李天祥,林大燕.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8(12):19-32.
[5]陈旭华.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GR分析方法[J].价格月刊,2014(5):88-91.
[6]蒋和平,王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13-18.
[7]佟丹丹.糧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出口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7,33(7):179-181.
[8]陈文胜.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0(10):37-42.
[9]曾靖.我国粮食对外贸易问题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5(2):88-91.
[10]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3):68-73.
(责编:徐世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7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