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几何直观 架构思维桥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几何直观是借助“几何”手段描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果。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隐性的思维可视化。如何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一、夯实画图技能,培养几何表征能力
  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手段,不能直接作为工具被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画图技巧,培养学生利用图的直观表征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结构的能力。在学生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之后,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笔算14×12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把兩部分积加起来得到168。
  师: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们借助点子图明确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4×12的积,如下图,你能把它分割成两部分,并说说哪部分表示14×2,哪部分表示14×10吗?
  笔者展示学生的画法,并根据学生的解释标上相应数据。
  师:上面3种分法都对吗?
  生2:第2种分法不对,14和10不能一样长。
  师:如下图,如果老师给第一幅图添一条线段再分割一下,你能看出这4部分分别表示几乘几吗?
  生3(指着图形):10×10,10×2,10×4,2×4。
  师:在笔算14×12时,我们实际上乘了4次。哪部分的面积最大?哪部分面积最小?为什么?
  生4:A部分是两个整十数相乘,面积最大,D部分是两个一位数相乘,面积最小。
  师:试着用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图表示14×12的每一步计算过程,想一想,画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生5:长边表示大一点的数,短边表示小一点的数。如果有相等的数,边的长短要画一样长。
  生6:不一定要画那么精确,能表示意思就可以了。
  教学中,笔者先出示形象的点子图,然后过渡到抽象的矩形图,再到能表征两位数乘两位数每一步算理的结构图,降低了学生用图形表征的难度。在分割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抽象算式的“图形化”,提升了将数的运算关系与图形结构匹配的能力。
  二、架构思维桥梁,提升图形分析能力
  几何直观的最大优势是“直观”, 即跳开计算,能直接“看”出结果。教师要善于打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通道,提升学生凭借几何直观对研究对象进行思考的能力。当学生会使用面积模型表征两位数乘两位数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依托图形探究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师:如果用2、3、4、5组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怎样使乘积最大?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形研究一下。
  生1:我们发现,5和4都要放在十位,不能放在一起。
  师:为什么?5和4都放在十位,相乘得出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由哪几个因素决定?
  生2:十位数字相乘得到的是A部分的面积,要使乘积最大,就需要将最大的数字分开放。
  生3:要使A面积足够大,不能只看长,或者只看宽,长和宽要一起看。
  师:这个大长方形由4个小长方形组成,为什么你们要把5和4分别放在十位?把5放在个位也能保证C部分的面积最大啊?
  生4:A部分的长和宽不管放哪个数字,它的面积都是最大的,要优先考虑。
  生5:整十数乘整十数肯定比整十数乘一位数大。既然这样,肯定要用大一点的数字做A部分的长和宽,这样才能保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尽量大。
  师:以前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做了大量的计算,都没能说清为什么要将5和4分开放。借助图形,好像一下子就解释清楚了。看来,图形的威力还是挺大的。
  生6:我们也确定了十位的数字,个位数字不知道怎么放能保证乘积最大。
  生7:我们比较了一下,B部分的长是50,C部分的长是40,50×3+40×2(230)比50×2+40×3(220)更大,第三大的数要跟在第二大的数后面。
  生8:D部分不管2和3怎么放,乘积都是6。
  师:看来,A部分和D部分大家没有争议,B和C部分需要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原来最大数跟最小数、次大数跟次小数相乘的积最大才是最大的。
  借助直观的矩形图,发现如何写出乘积最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属于以几何图形为载体的几何直观,综合性强,对学生的领悟能力要求更高。4个数字如何放置的规律,巧妙融入5个矩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之中,既需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来支撑,又需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思考。笔者启迪学生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观察、思考,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长方形面积大小由长、宽的长度决定,积的大小由两个乘数的大小决定,大长方形的面积取决于4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最大数字和较大数字放在十位,就能保证最大块的面积最大,这样就将图形与算式的内在结构统一起来了,让学生借助图形提升了分析能力。
  三、启发想象创造,发展直观洞察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对图形进行想象与再创造,将隐藏在图形背后的关系精细化,发展学生的直观洞察能力。对于B部分和C部分的面积谁应该优先考虑,能不能借助直观图看出来,笔者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矩形图上进行创造。
  师:两位数的十位分别放哪些数字,我们能够确定,放个位数字时要试验两次,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生1:B部分和C部分。
  师(取下第二幅图B的板贴,与第一幅B部分重合,故作疑惑):这两部分到底有什么秘密?如果将2和3的位置互换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2(恍然大悟):如下图,我发现把3和2换个位置,用50×2,就会少了这一块(B部分的阴影部分),用40×3,就会多这一块(C部分的阴影部分),3当然跟50乘更大,就只能跟在40后面了。
  师:少的这块面积是几乘几?多的这一块呢?
  生3:少的面积是1×50,多的面积是1×40。
  师:对,宽是1的长方形,当然长越大,面积越大。
  为什么“52×43”的乘积最大?两个长方形,已知长分别是50和40,可搭配的宽是3和2,使面积和最大,如何匹配?实际上,这与“A部分的面积由最大数和次大数相乘就能保证乘积最大”有异曲同工之处。50和40分别作为制约B部分与C部分面积的一个因素,50比40更有优势,更容易与较大数相乘得到更大的面积,由此相加得到的面积和也会更大。
  (作者单位:宜城市窑湾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5820.htm